浅谈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结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理论论文,结构论文,会计论文,责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结构是以社会责任会计假设为前提,围绕社会责任会计对象所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目标、原则、基本概念和方法体系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所以笔者的设想是将其划分为五个层次:社会责任会计假设和社会责任会计对象、社会责任会计目标、社会责任会计原则、社会责任会计要素、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和报告。
(一)社会责任会计假设和社会责任会计对象
社会责任会计假设是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前提和条件。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基本假设比较一致,但在其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拓展。比如社会责任会计中的主体假设则是指能相对独立的企业,是能够对它所作的行为向社会负责的企业。但关于计量的假设,社会责任会计则是多种计量单位并存假设。这是因为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内容不能单纯用货币进行计量,它还必须广泛使用诸如劳动量、实物量和其他计量形式。
社会责任会计对象是确定社会责任会计目标和社会责任会计要素的前提。笔者认为社会责任会计对象就是社会责任会计反映和控制的客体,具体说就是社会收益,即社会效益减去社会成本。当企业承担社会义务时所增加的资源或给社会带来的收入就是社会收益。如企业吸收残疾人员就业,就为国家增加人力资源,减少财政支出,从而为社会带来收入。反之,企业的行为引起社会资源的消耗或给社会造成的价值牺牲就是社会成本。如企业排放污水引起下游企业或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质量下降。而社会收益则指企业通过自己的行为给社会所作的贡献。社会收益一般用来测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业绩。其具体表现在:(1)企业收益方面的贡献。(2)人力资源方面的贡献。具体包括招募费用、技术培训、工薪水平提高、职工福利的改进、劳动条件的保护、企业环境的美化等等。(3)对所在社区的贡献。主要包括:发展公共交通、医疗保健、市政建设、环境美化等公共事业;对文化、教育、体育和慈善事业的捐赠与资助;提供平等就业机会;按时缴纳税金。(4)改善生态环境的贡献。主要指企业处理三废,降低能源消耗,净化环境,对企业环保支出和对社会环境治理的社会贡献。(5)提供产品和维修服务的贡献。包括产品的使用效能、耐用年限、产品安全性、社会咨询和售后服务等。
(二)社会责任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石,是联系会计理论和实践的桥梁。社会责任会计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社会责任目标可分为两个层次,即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
1.提高社会效益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目标。长期以来,企业的目标都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只重视会计和经济利益的联系,却忽略了会计与社会效益的联系。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其经营活动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在投入产出中,都既反映内部的经济性,也反映外部的非经济性。例如一个企业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产生了三废。对企业而言,排放三废并未花费代价;但从污染环境来看,则构成了社会成本。所以,如何正确评价这笔社会成本(即外部非经济性)的内容,应成为社会责任会计目标之一。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辩证的关系,既统一又矛盾。经济效益提高,有利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解决就业等,从而促进社会效益的提高。反过来,履行社会责任,增强了企业信誉,增加了企业职工文化教育的投入,这无疑有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二者的矛盾性主要体现在:有时为了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就得放弃短期经济效益。但这种矛盾只要处理得当,找到最佳结合点,就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2.提供社会责任信息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具体目标。会计具体目标是在基本目标的制约下体现会计管理特点的目标。它主要是提供社会责任信息,以便外部和内部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如各级政府和法律机构利用社会责任信息,测定政府规划和政策,修改法律,有效地配置全社会资源;投资者和所有者则可以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地考察,决定是否应该继续扩大投入;企业管理当局可借助社会责任信息调整行业经营战略,提高企业的整体业绩;公众通过社会业绩的了解以决定是否支持企业或购买企业产品;而社区则通过对企业社会业绩的考察,决定是否与其保持良好的关系等等。
综上所述,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可简单概括为:确认和计量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的净贡献,衡量企业准则和社会准则的一致性,以及尽可能多地为社会各部门提供企业的有关责任信息。
(三)社会责任会计原则
会计原则是会计活动一般规律的认识,是开展会计工作的前提,是指导会计实务的规范。我们在开展社会责任会计核算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社会性原则。由于社会责任会计是计量、反映企业主体的经营活动对社会所产生的效益和成本,所以社会性原则是它的首要原则,即要求企业要站在社会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业绩,是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来开展经济活动的,应以社会净贡献为标准。
2.可靠性原则。社会责任会计反映的内容必须符合企业活动的本来面目。它要求会计如实地反映情况,并且这种反映是以事实为依据,是公正的、不偏不倚的,同时还要能够通过核实向用户保证它具有这种如实反映情况的能力。企业不能只对其行为对社会产生的效益进行揭示以获得社会和公众的好评,低估和虚报企业给社会造成的损害将是不允许的。
3.充分揭示原则。即要求企业将一切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报告给使用者。因为会计信息的作用就是帮助信息使用者了解所有的经营状况,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每多知道一个相关的信息,都有助于减少决策的盲目性,增大投资把握。所以社会责任会计在提供信息时要力求全面,不能隐瞒任何对企业不利的信息。
4.政策性原则。由于社会责任会计主要反映、计量企业与各方面社会关系的处理情况,而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的确认也受到国家政策和有关法律的约束。例如企业对外排放污水,构成社会成本,势必要受到环保部门的制止和处罚。所以,在进行社会责任会计核算时要体现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要求。
5.及时反馈原则。社会责任会计应及时揭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并加以反馈特别是在企业履行情况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进行控制和决策,保证企业的信誉,维护企业的社会效益。
(四)社会责任会计要素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将会计确定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而社会责任会计则要求打破过去的传统的会计理论将会计要素内容加以扩展。其具体表现在:
1.社会责任会计认为在资产要素中应包括自然资源。传统会计理论关于资产的确认标准有四点:(1)必须具有法律上的依据;(2)必须依据稳健性原则;(3)必须依据一项经济业务的实质性;(4)必须具有可计量性。所以传统会计理论认为自然资源所有权问题不好解决且难以准确计量,而不予承认。然而现实与未来的发展迫切要求会计将自然资源归入到企业价值运动的核算之中,以利于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这一方面是要确保我们能将同等价值的自然资源来换取自身经济发达的现状。
2.对于负债类要素,社会责任会计则认为它还应包括对社会和环境造成损害所应赔付的费用。
3.费用类要素则必须包括社会成本。企业对社会负责的机会成本和已经支付的成本都属于社会成本的计量范围,都应作为当期费用加以确认和计量。具体包括社会人工成本、土地使用成本、资源耗损成本、资金使用成本、环境污染成本、质量成本和其他社会成本。
4.利润要素则是收入与企业的全部成本(包括社会成本在内的)之差。
(五)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和报告
在社会责任会计中,反映企业发生的属于对社会负责的经济业务的社会效益或社会成本的计量,没有历史的交易价格加以衡量,它必须突破传统会计计量方法单一性的束缚,采用多种计量方法并用的方法来反映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是其计量方法在原则上既要考虑目前的计量技术的可行性和限制性,充分反映社会责任所涉及内容的特殊性。在努力遵循传统会计中以货币计价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适当采用实物指标或指数,甚至采用文字描述的方式,以便全面反映企业关于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目前,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主要采用货币计量法和非货币计量法混用的方法。(1)货币计量法有两种:支付成本法。它从企业微观角度,披露企业在一定时期所提供的社会贡献净额;成本收益法。主要是根据企业发行社会责任所支付费用及机会成本,并结合出版收益率来计算企业提供的社会贡献净额。但此方法中的成本收益率较难以确定。(2)非货币计量方法主要也有两种:文字表达法。这是很多西方企业广泛采用的表达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的方法。它只给予文字说明,不计算这些活动的费用;评价法。它不仅报告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而且还要对社会责任活动的作用及社会影响等因素加以综合衡量和评价,以确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最终贡献。
一般说来,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予会计期末均应单独汇编成有关会计报告,以便使投资者、债权人、企业职工、政府机构、消费者、公众和社区能据以了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笔者认为,会计报告应披露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人力资源方面的贡献;职工福利情况;对所在社区的贡献;改善自然环境的贡献;企业收益方面的贡献;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情况;对政府履行的义务。
标签:会计论文; 社会成本论文; 社会责任会计论文; 会计原则论文; 企业的社会责任论文; 社会责任报告论文; 会计对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