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现场救援中感染控制措施及传染病监控论文_计春萍通讯作者:李亚军

灾害现场救援中感染控制措施及传染病监控论文_计春萍通讯作者:李亚军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邮编:130033)

第一作者:计春萍通讯作者:李亚军

摘要:现在城市生活节奏加快,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认为的灾害,随时都在发生,为了尽快到达现场救援,我们就要对各种现场的情况进行了解掌握,并对各类疾病有一定的防范措施。文章首先分析了灾害现场的疾病控制特征,并对各类常见传染病的成因进行总结。其次对感染与传染病控制对策进行探讨,提出严格监管灾民安置区域的卫生情况、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落实疫苗接种工作等有效方法。可帮助救援工作取得新进展,减少灾难中的伤亡人数。

关键词:灾害救援;传染控制;传染病监控

中图分类号:R184文献标识码:A

一、灾害发生后感染控制与传染病监控特征

1、灾后的卫生防病工作是解决灾害引发卫生问题的主要途径,也是保证灾民和救援人员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灾害与疾病之间紧密相连,俗话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如果平时卫生防疫工作的应急准备充分、灾后的评估快速而准确、卫生防疫工作措施落实的迅速,“大灾之后无大疫”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2、灾害发生后群众正常的生活习惯会被打乱,各项条件均不能满足日常需求,此时是传染病高发的阶段。自然灾害发生后房屋会遭受到严重的破坏,群众集中在临时搭建的避难所中,饮用水与食物都存在卫生隐患。现场救援需要一段时间,

受伤的患者并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伤口暴露在空气中很容易感染。发生灾害时携带病毒的老鼠会肆意流窜,被其污染的救灾物资再次投入到使用中会将鼠疫等疾病传染给人类。灾害后的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容易大面积爆发,为监控工作带来了难题。灾民的伤口感染若不能得到及时控制会威胁到生命,也是灾害中致死的重要原因。2008年我国汶川发生大强度的地震,总结救援经验可得出,在灾害现场及时控制感染与传染病可有效降低伤亡人数。这需要医护人员与当地卫生系统的共同努力,尽最大能力为灾民提供安全卫生的避难环境。

二、感染与传染病监测

1、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救援过程中要对受灾群众健康情况全面调查,将存在的传染病种类与患者感染情况记录在报告中。国家管理部门对救援现场的疾病控制工作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在报告要体现出现场现存的自救条件,在医疗救治过程中可随时调用。根据以往灾难发生后的疾病传染情况可分析出至患原因,其中飞蝇传播占有的比例最大,若灾难发生地点在农村,还会涉及到水源被动物污染的问题。报告调查的范围涵盖区域内的卫生、医疗条件,还包括受灾区域总面积,受灾人数,并将消毒工作的开展情况做出总结,严格按照上级单位下发的标准来完成。传染病疫情报告要做到精准、快速,在短时间内需要完成多项检测任务,责任重大。这一制度的完善可使疫情得到最有效的控制。

2、疫情信息的分析与利用疫情数据分析工作

分析工作包括患者感染的原因,疫情传播的速度以及死亡人数。统计管理部门可将现场反馈的最新数据标记在图纸中,根据不同颜色进行区分,可更直观的了解灾区传染病控制情况。在对疫情进行分析时需要结合地区的传染病历史,以最近5年内为依据,病毒都可能存留。利用分析结果来计算由灾害原因造成的疾病传播感染率与死亡率,并绘制曲线图,防疫部门管理人员与基层工作者要加紧配合,增强互动沟通,可帮助在短时间内探讨出最科学的控制方案。在对伤患感染以及传染病开展救治时,要充分利用地区现有的基础设施,可减少物资运输消耗的时间,使疫情得到及时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感染控制与传染病监控方案

1、传染病综合防控措施

灾害现场的水电供应不能达到常规水平,污秽物得不到及时的清理,动物与人类的尸体堆放在空旷区域。在炎热的夏季若不及时掩埋很容易孳生飞蝇,并且受灾群众与尸体和动物接触的频率也增大,这都是引发疫情传播的隐患。在救援过程中要将灾民的生活区域隔离,避免与传染源紧密接触,将发病人群转移到安全区域治疗,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要第一时间将疫苗运送至灾害现场,可选择性接种,以高发种类优先。可在引用水中适当添加消毒药物,杀死有害病菌,可阻断水源传播这一途径。医护人员要及时观察受灾群众的健康情况,有轻微的发烧迹象要进行药物治疗,救援现场的卫生条件较差,病情极易恶化。在使用药物控制疫情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有过敏迹象的要及时停止,并选用其它种类药物替代。均匀分布发放的物资,避免出现浪费现象。

2、消化道传染病控制要点

消化道传染病在灾害现场发生几率大,并且传播速度快,若得不到及时的控制很容易威胁到生命安全。其防治对策要从卫生方面下手,对生活饮食区域进行监管,并及时上报卫生情况。可组织受灾群众来优化现场环境,对腐烂尸体进行掩埋,将生活与活动区域划分清晰,分步骤开展清理工作。发放食物以统计人数为基准,避免食物长时间存放发霉变质。可在灾害现场喷洒灭蝇的药物,但流程必须严禁,原理老人儿童,避免被误食发生中毒。若部分灾民食用食物后出现肠胃不适要停止大面积发放,并取样检验,找出致病因素。使消化系统传染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3、呼吸道传染病控制要点

灾民的临时住所要定期消毒,在晴朗的天气里开窗通风,使空气得到流通。科学控制室内温度,医护人员在现场巡查,发现疑似呼吸道传染病的灾民要进行隔离观察,避免病情传播。在现场开展医学卫生知识讲座,帮助群众明确传染病的起因以及传播途径,在人口密集的生活区内不得吸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对饮食进行搭配,为群众补充营养,可以更好的预防疾病。若灾害发生在冬季要做好御寒保暖工作,增大取暖物资的发放比例,冬季是感冒的高发期,现场环境恶劣更容易发生扩散传染,因此防疫工作要及时开展。

4、人畜共患病控制要点

部分传染疾病是由动物传播的,人类与其接触后也会被感染。对此类疾病的防治工作可通过控制饮食卫生来实现,将食物煮熟后再使用,可有效杀死病菌。将动物安放在远离群众活动的空地,并对临时圈舍定期消毒,发病的动物要及时处理,未经治愈可通过焚烧来控制疫情传播。食物短缺的情况下也不要捕食野生动物,并对水源进行保护,防止动物直接饮用。

四、几点建议

1、平时要有监控预案

绝大多数的自然灾害中,都可能造成饮用水供应系统的破坏,食品的霉变和腐败,人们易于受到吸血节肢动物的袭击,人口居住拥挤,正常的疫苗接种体系中断等,这些状态均有可能增加传染病的发生。因此平时要建立传染病监控预案,以防在突发性的灾害面前,已有的防疫队伍陷入暂时的混乱与瘫痪状态。卫生管理部门及机动防疫队伍所应明确统一的组织管理体系,尽快建立传染病监控网络,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以便及时发现疫情予以正确处理。

2、经常进行灾害救援防疫预演

我国是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地震、洪灾、雪灾和其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近年来频繁发生。因此,应针对一些易于受灾的地区定期对国家和军队的应急防疫队和医疗队的人员进行训练和演练,通过以预案为指导的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实战演练,达到了解方案、把握程序、明确要求的目的,使其对主要事件的卫生和疾病情况有所了解,达到临危不乱、战则能胜的状态。与传染病有关的细菌、病毒分离和检测的微生物检测车、箱具还比较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灾害救援中传染病的监控能力。尽快研发新一代卫生防疫器材和装备很有必要。

3、

小结:在灾害医学的救援中,应时刻警惕传染病的动态进展,做好传染病的监测、报告工作,发现传染病苗头尽快采取预防措施,将传染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平时还要针对各种灾害救援的特点,完善传染病监控预案,加强综合演练,增强实战技能。

参考文献:

[1]高东旗.灾害医学救援中的传染病监控[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09).

[2]张祯,王建军,陈虹.由大震现场救援分析制定标准工作程序的必要性[J].华南地震,2011(12).

论文作者:计春萍通讯作者:李亚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8月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1

标签:;  ;  ;  ;  ;  ;  ;  ;  

灾害现场救援中感染控制措施及传染病监控论文_计春萍通讯作者:李亚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