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经济带建设在西北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_经济论文

河西经济带建设在西北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_经济论文

河西经济带建设在大西北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河西论文,大西北论文,地位论文,作用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 要 本文论述了建设河西经济带对开发大西北,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缩小东西部差异,减轻人口压力及发展边境贸易等方面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 河西经济带 大西北开发

1 经济带建设与区域发展

用经济带建设来带动区域开发,通过区域开发实现国家经济的腾飞,这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发展走过的成功之路。洛杉矶经济带和硅谷地带的建立,在美国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开发中起了巨大作用。战后日本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与其京滨、中京、阪神、濑户内和北九洲五大工业地带的加强和扩展着密切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广东的高速发展与具有强大活力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带建立和成长密不可分。因此建立具有强大辐射力和能起龙头作用的经济带在区域开发和地域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资源丰富人口稀疏的大西北是我国未来生存发展的战略后备基地。下个世纪初我国开发的重点将转向西北。现在距新世纪的来临不到5年的时间, 选择哪些地区作为带动西北区域发展的经济带来建设,是我们目前就要考虑的重大问题。现在我国西北地区存在着4个产业相对集中、 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即渭河谷地(西安—宝鸡)、河湟谷地(白银—兰州—西宁)、天山北麓(乌鲁木齐—奎屯)和河西走廊(武威—张掖—酒泉)。前三者经济基础雄厚、产业门类相对齐全,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正在起着龙头作用。河西走廊地区经济相对比较薄弱,产业类型单调,经济辐射能力较差,还没有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但是它东接华北,西通新疆和中亚,南连青藏,北达蒙古,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在未来大西北的开发中占有着关键性的位置。建立河西走廊经济带是开发西北必然的战略选择。

2 历史上河西就是我国经略西北的战略基地

河西走廊是中原联结西域的交通要冲,这里土肥草美,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我国各个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无不把河西走廊做为巩固中原,拓展疆域,筹集军粮,征调军马和发展对外交往的重要基地。河西走廊大规模开发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公元前121年, 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驱击匈奴大胜后,始在河西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4 郡,设阳关、玉门两关,移民屯垦,发展农业。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经营开发,至西汉末年河西人口已达到相当可观的数字。据“汉书·地理志”元始2年(公元2年)所载,当时河西四郡所属35 县有户71270 , 人口280211〔1〕。农牧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西汉时“凉州之畜天下饶”已成为社会定论。该地的粮食生产不仅能满足当地的需要,而且还可以供给用兵西域所需的粮饷。自公元前121年置郡至公元前90年前后, 仅仅30余年的经营,汉武帝就可以在“停止轮台屯田诏书”中命令河西供给远征西域汉军的粮饷了〔2〕。 可见当时河西地区的富庶和它对汉王朝卫边拓土的重要。河西走廊第2次大规模的开发在隋唐时期, 特别是唐朝在河西屯垦事业的兴起使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河西凉、甘、肃、瓜、沙5州大约有户35818,人口约13-2077〔1〕。尽管没有达到西汉元始2年的人口数量,但较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大为增加。大规模的开发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唐垂拱时甘州积谷4000万斗(1斗约合6kg)〔2〕。 陈鸿祖在《东城老父传》中这样描述天宝年间河西富庶的景象,“河州敦煌道,岁屯田,实边食,余粟传输灵州,漕下黄河,备关中凶年”〔2〕。 《明皇杂录》中也有“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的记载,所说的陇右包括河西地区。这说明当时河西粮食不仅自给,还可以输出。盛唐河西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一斑。唐代长期的安定局面使国家边事较少,河西走廊在国家军事上的战略地位表现得不太突出,但在对外经济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当时的国际贸易中心之一,连东西、通南北的桥梁。隋代西域诸国与中国交市,地点设在张掖。唐朝对外交往频繁,河西的经贸活动最盛。唐初玄奘西去求法,路过武威,所见的景象是“凉州为河西都会,襟带西番,葱右诸国,商侣往来,无有停绝”〔2〕。 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是河西贸易中心地位的象征,莫高窟中隋唐时代的大量艺术杰作充分说明了敦煌的繁荣状况。河西地区第3次大规模的开发是明清时期。公元1373年(洪武6年),明朝政权刚建立不久就在河西实行屯垦,并从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地大量移民,以致后来河西人口一度达到190余万〔3〕。紧接着第2年, 又派将安抚劝谕各屯军,三分守戌,七分耕作,供给籽种耕牛,授于种植之法,恢复租粮和赋税,冬操夏耕,有事则战,无事则耕〔3〕。 从明初的政策可以看出,当时的河西即是国家防御西北边陲的用兵重地,还是供用军防开支的基地。清顺治初年朝廷就在河西积极堆行屯垦政策,康熙54年(公元1715)又从甘肃东部56州县移贫民2405户到敦煌耕种荒芜的土地,并大力发展水利。至光绪年间河西走廊的开垦已具有相当规模,农田面积达2.03万hm[2],人口超过了85万〔4〕。 河西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稳定,河西地区对后来左宗棠收复新疆,抗击沙俄的侵略起了重要作用,再次显示出河西的重大战略地位。

3 河西经济带建设在开发西北中的作用

3.1 发展大西北经济

河西走廊是我国西北地区连东西通南北的十字路口,兰新铁路横贯全区东西,将来连结西伯利亚与南亚的铁路也将在此与新亚欧大陆桥交汇〔5〕,交通位置极为重要, 将是下个世纪西北地区经济的主要“生长轴”。该经济带的建设将显示出巨大的辐射与汇聚作用。经济带的建设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原料和能源,另一方面也要输出丰富、多样的产品。河西地区面临青藏高原,可以带动西藏北部和青海西部资源开发;向西北通过哈密进入北疆,可以与天山北麓经济带相互补充;向西南过阳关通过古丝绸之路与塔里木盆地相连,可促进当地油气资源开发;向东毗邻黄河上游地区,充分利用那里的水能资源。

3.2 保持多民族聚集区的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西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共有少数民族20多个,人口约1400万,占区内总人口20%左右。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西北经济比较落后,有些地方至今仍没摆脱贫困局面。经济落后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基础因素,常被少数分裂主义分子做为煽动叛乱的借口,严重危害国家的统一。因此,发展西北地区的经济不仅是单纯的区域经济问题,而且也是落实少数民族政策的政治问题,更是保持社会安定、维护国家统一的重大战略问题。所以建设河西走廊经济带,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刻不容缓。

3.3 缩小东西差异、实现国家经济均衡发展

过去10年间,东部沿海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西部大多数地区的增长速度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造成东西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长此下去势必造成我国经济的畸形发展。正是由于目前这种显著的东西经济差异,西北地区被经济学家称为“巨人的跛脚”。通过建设河西经济带来带动西北乃至西部经济发展,是实现缩小东西部差异、国家经济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3.4 减轻人口压力

我国是一个人口超过12亿且分布很不均匀的大国,全国平均人口密度118人/km[2]东部个别是地区的人口密度高达17002人/km[2],而西北人口密度为26人/km[2]。解决人口压力,除积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外,开荒移民,拓展新的人类生存空间也是一条重要途径。西北地区荒地分布广泛,有良好的开发前景。特别是河西地区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宜农荒地资源分布区,现有宜农荒地面积58.67万hm[2], 至2040年高投入水平下可使2932万人过上小康生活〔1〕。 随着河西经济带的建设,工业和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还将显著增强。因此建设河西经济带是减轻人口压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3.5 促进边境贸易的增长

西北地区计有陆地边境线6000多km,自北而西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接壤,共有10多个边境口岸。长期以来,由于国际环境的影响和限制,我国西北与周边国家间的经济往来很少。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随之而来的是我国内陆边境的国际贸易日益活跃,为西北和河西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河西地区通过新欧亚大陆桥至阿拉山口口岸约1500km,向北经公路至中蒙边境仅400余km, 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河西走廊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 河西地区建成经济带的有利条件

河西地区在行政区划上包括甘肃省的酒泉、张掖、武威三个地区和嘉峪关、金昌两个地级市,地理上位于祁连山、走廊北山和腾格里沙漠之间;是个南北宽40—100km,东西长达800km 的狭窄通道, 总面积约27.4万km[2],海拔高度1000—2000m,人口400余万,具有的建成有辐射能力经济带的良好条件。

4.1 丰富的矿产资源

河西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河西共有52种矿产, 产地500余处,其中黑色金属矿产地201处,有色金属矿产地105处,非金属矿产地188处。能源矿产主要为煤和石油;黑色金属矿产主要有铁、锰、 铬、钡等;有色金属矿产主要是镍、铝、钨、黄金等,而且在主矿中伴有大量可供利用的伴生矿,如白银、铜、钴、铂等;非金属矿主要有芒硝、磷、硫、重晶石等。其中镍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80%,居世界第3 位;铜保有储量占有甘肃省的76%; 塔儿沟钨矿系我国北方第2大钨矿。类多、量大、质好、易开采的矿产资源为河西经济带建设提供了相当充足的工业原料。

4.2 一定的工业基础

建国前河西地区经济十分落后,除玉门油田外很少有较大的工矿企业。5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对产业布局的调整和大型矿床的发现,先后建成了酒泉钢铁公司、 金川有色金属工业公司和特大型军工企业国营404厂,它们与玉门石油管理局一起构成河西工业的4大支柱。以4大支柱企业为中坚可带动地区其他企业的发展。河西地区现有地方中小型企业1500多家,在建材、食品、造纸、化工、轻纺、机械制造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的基础。

4.3 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

河西走廊光热资源充足。区内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58×10[8]~64×10[8]J/m[2],日照时数2600~3300小时,比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区分别高出4.86×10[8]~9.68×10[8]J/m[2]和250~360小时。年平均气温6~10℃,7月平均气温20℃以上,>10℃的积温2000~3600℃,无霜期150~180天。昼夜温差大,平均日较差为12~16℃,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和产出高质产品,适宜于小麦、玉米、甜菜、瓜果和蔬菜等喜温作物。尤其是安西和敦煌,7月平均气温24℃以上,>10℃积温超过3500℃, 已属暖温带气候,是优质棉花产区。河西走廊为一个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地势平坦。尽管降水稀少,但有祁连山冰雪融水泄入,十分有利于发展灌溉。由于开发历史悠久,水利设施较为完备。54条出祁连山的河流中有23条已修建山谷水库,控制年径流量19亿m[3],可调节水量14.3亿m[3]。全区共有机井2.4万眼,加强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合开发。现有引水干渠总长4404.81km,支渠总长6087.38km,各类灌区78处。 这些水利设施为河西今后的开发打下了良好基础。

4.4 样多质优量大的农副畜牧产品

河西走廊是我国西北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农副畜牧产品不仅品种繁多,而且产量大,质量高。年产商品粮4.8亿kg以上, 占甘肃全省商品粮总量的70%以上。除粮食外,这里棉花绒长,甜菜含糖量高达20%,以白兰瓜为代表的瓜果畅销国内外。年产出甘肃全省43%的商品油、98%的棉花、97%的甜菜和57%的瓜果。面积广大的草场,有利于牧业的发展,山、绵羊存栏数400多万只,年产羊毛7000t以上。丰富的农副畜牧产品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可能。

4.5 较为方便的交通

河西走廊有兰新铁道纵贯全境,通车里程914km,使其东达沿海、 西通中亚。兰新公路连贯东西,多条公路结通南北,可使其方便地进西藏、走新疆、通青海、达内蒙、结陇中、连宁夏。区内县乡公路路况较佳,网络畅通,公路总通车里程4700余km。有航空线连通兰州和北京。比较发达的交通网络方便地沟通了河西与其他地区和区内各地间的联系,为发展河西经济带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4.6 多彩多姿的旅游资源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盛极一时的古“丝绸之路”使河西走廊具有多姿多彩的人文旅游景观。举世闻名,历经十余个朝代才完成的文化明珠莫高窟位于走廊最西端的敦煌;万里长城的最西端——雄傲漠野的嘉峪关城楼位于走廊西部的嘉峪关市。全区有各种人文旅游景点近60处。西北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交汇地带的复杂的自然条件为河西造就出了众多奇艳宏伟的自然景观。巍峨的祁连山、浩瀚的沙漠及其中出现的海市蜃楼、奇异沙山与纯美泉水巧妙结合的鸣沙山和月牙泉、如银似玉的冰川积雪、迎风傲霜的高山雪莲、高俊挺拔的苍松翠柏、泉水叮咚的潺潺流水、出没无常的珍禽异兽,无不使人留恋忘返。多族杂居的民族聚落、异彩多样的风土民俗、神秘庄严的民族宗教,无不吸引中外游客。多姿多彩的丰富旅游资源为河西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5 河西经济带的发展方向与开发中应注意的环境问题

本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扬长避短、立足已有基础的原则,河西经济带的发展方向是:充分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料,以金川有色金属公司和酒泉钢铁公司为依托,建成冶金和钢铁工业基地;充分利用毗邻的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以玉门石油管理局为基础,建成西北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充分利用当地优越农业条件和丰富的农副畜牧产品,建成强大的商品粮基地和食品、轻纺工业基地;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和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在开发过程中如何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都极为关心的重大问题。以牺牲环境来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例子在国内外并不少见,但最后都导致走了开发—污染—治理的弯路,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河西经济带建设更应特别注意环境问题。

河西地区实有水资源总量约75亿m[3],人均仅约1800多m[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若从建立河西经济带出发,水资源远远不够,需要跨流域调水。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高效利用水资源,事关重大。就目前河西水资源利用状况来看,全区总水资源利用率约为53%,其中石羊河流域为86%(包括超采的地下水),黑河与疏勒河流域仅分别为47%和37%,利用率不高〔4〕。就目前水资源利用效益来看, 全区每立方米水平均生产粮食0.29kg,效益较高的石羊流域也只有0.44kg/m[3],最低的疏勒河流域仅0.17kg/m[3]。比效益好的北疆差。这说明河西在水资源利用方面仍有很大潜力可挖。有限的水资源总量一方面需要提高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需要合理地保护。据对民勤和金塔盆地的水质监测,水的矿化度有不断升高的趋势,个别地区的水质恶化影响到利用〔4〕。 在今后大规模开发条件下,治理污染必须重视。河西地区水资源年内分配极为均匀,由于气候原因,作物生长旺季的4~6月份,河道天然来水量仅占年径流量的19~31%,而作物的周期灌溉需水量则占全年灌溉量的34~45%。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修建水利工程进行调节外,提高水源地的涵养能力也是一条重要途径。祁连山是河西地区的水源产地,茂密的森林灌丛和广阔的草原具有良好的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能力。但是由于森林砍伐、草原破坏,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径流不稳,必须重视加强祁连山水源地的环境保护。

河西走廊地处干旱地区,生态系统脆弱,努力维持生态平衡是社会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关键。据调查,由于严重超采地下水,河西部分地区的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超采最严重的民勤地区地下水位下降达 3~6m〔4〕。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绿洲荒漠化、土壤盐化、风蚀加剧, 沙害肆虐,良田变为沙漠。因此必须注意到干旱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在今后的开发中不仅要治理已出现的问题,更要防止新问题的出现。

致谢:本文写作中得到了李吉均院士的具体指导,甚至文中的部分观点就是李吉均先生提出的。谨此衷心感谢。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中青年基金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95-11-30

注释:

①张志良等,1988中国东部向西部移民的可行性研究。

POSITION AND ROL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EXI ECONOMIC BEIT IN THE DEVELOPMENT OF NORTHWEST CHINA

Pan Baotian Shi Shengren Zhu Junjie

(Department of Geographical Science,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China)

Abstract

Hexi Corridor is located between the Qilianshan Mountainsand Beishan Mountains.It is contiguous to North China at theeast,Mongolia at the north,Xin jiang at the west,and Qinghai and Xizang at the south.Hexi corridor was a strategic base to develop Northwest China in the history because of its important position.It possesses the rich mineral deposits,good agricultural condition and industrial bases,various agricultural products,convenient traffic,and colourful tourism landscape.Therefore,it is an ideal region to establish an economic belt.To construct the Hexi economic belt will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developing Northwest China,keeping stability of society and national unity,reducing the economic differencebetween East China and West China,lightening the populationpressure,developing the frontier trade,ect.

Key words:Hexi economic belt; development of NorthwestChina.

标签:;  ;  ;  ;  ;  ;  

河西经济带建设在西北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