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的高附加值化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附加值论文,战略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一、附加值的表述及计算
附加值(Value Added)是附加价值的简称,是在产品的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即附加在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价值。
哈佛大学出版的《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对附加价值的解释如下:附加价值是企业通过生产过程所新增加的价值;或者,从企业的销售额中扣除供生产之用而自其他企业购入的原材料成本,也就是企业的纯生产额。对应国外附加价值的概念,我国学者一般认为,“附加价值”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新增加的价值,其本质是通过有效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它等于我国现行统计指标体系中的工业净产值和固定资产折旧费之和。尽管关于附加值,英国、美国、日本等国以及我国的具体表述不尽相同,但含义本质上是一样的。中外关于附加值的定义都强调了附加值是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新的增加的价值这一本质。
附加值是国家衡量企业生产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衡量某一生产部门对经济所做出的贡献以及测定其在经济上的重要性的最好方法。附加值的计算有两种基本方法:
1.加成法,其计算公式是:
附加值=纯利润+税金+人工费用+利息+分红+租赁金额+设备折旧费
2.扣除法,其计算公式是:
附加值=营业总收入-原材料费用-燃料电力费-外购件费用-转卖品费用-外包装加工费-合同工程费
我国国家统计局在《工业增加值统计试行方案》中对附加值的计算提出采用生产法与分配法两种计算方法,这里我们仅就生产法作一介绍。
生产法是从生产产品的角度计算工业附加值的。从工业企业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价值总量(总产出)中,扣除所消耗的外购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量(中间消耗)以后的余额,即为工业附加值。其计算公式为:工业附加值=工业总产出-中间消耗。其中:工业总产出=产品销售收入+其他销售利润和税金+〔生产费用合计-销售工厂成本(不包括工资增长率、新产品开发费)〕;中间消耗包括中间物质消耗和中间劳务消耗两部分。
从以上计算公式可看出,附加值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内不再进一步加工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较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全社会国民生产总值。用它来计算,可避免企业追求产值、攀比速度、重复计算产值等弊端。
二、各国附加值高低临界值比较
对于产品附加值高低的衡量标准,国外一般采用附加值率来计算,即附加值率=附加价值÷商品价值。附加值率是一个小于1的值。这个值越接近于1,说明产品附加值越大,成为高附加值产品。相反,这个值越小,越接近于0,产品的附加值越小,成为低附加值产品。附加值率的高低是个相对概念,不同国家、不同价格体系、不同的行业用它来区分产品附加值高低的标准是不同的。日本认为附加值率应以0.3为界。日本对各制造业确定的附加值系数是:机械制造业0.357,运输机械业0.339,化学工业0.326,机电产品业0.321,纺织制品业0.275,钢铁制造业0.203。而我国由于新旧体制在交替之中,有些价格体系没有理顺,附加值率反映出的数字有些扭曲,因此不能笼统地都以0.3为界作为衡量高低附加值产品的标准。我国国家统计局对轻工行业的部分产品曾作如下测算:钟表制造业0.46,制笔业0.43,日用陶瓷业0.46,雕塑工艺品业0.42,化妆品业0.42,啤酒业0.42,塑料制品业0.25,皮革制造业0.27,日用电器业0.25,乳品业0.22。但附加值率以0.3为界,仍有重要意义,已被大多数国家作为临界值,我国也应遵循。一般来说,附加值率大于0.3称为高附加值,小于0.3称为低附加值。影响附加值大小的主要因素有:产品销售量的大小、产品售价的高低、设备的先进性、人工费用所占比重、劳动生产率、利率、税率等等。如果,一个行业在某个时期附加价值率不断提高,就意味着这个行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反之,则表明这个行业经济效益在不断降低。
三、高附加值战略的特征及重要作用
高附加值产品的总体特征是技术知识密集度高、市场需求度高、品牌知名度高、品质优异,基本质特征是经济效益好。我国轻工总会曾在《提高轻工业产品附加值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附加值和附加值提高的轻工业产品必须是技术、艺术密集型,并且已经形成批量生产、适销对路、能通过市场实现其价值的产品。”轻工业高附加值产品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一是产品的工业附加值与产品的工业总产值须有较高的价值比(即附加值系数),一般至少应高于0.3;二是必须已形成批量生产,适销对路,能通过市场实现其价值的产品,如特色功能、使用功能、价值功能等等;三是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类轻工业产品的主要特点是:1.采用了先进技术:在新产品设计和老产品的改造中采用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科技成果,或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技术诀窍、专利等,使产品的技术含量显著提高;2.质量和性能优越:产品质量高、性能稳定、款式新颖、功能完美、产品信誉高;3.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魅力。通过新产品开发和老产品改造,使产品在设计、造型、色泽和表面处理、包装等方面令人赏心悦目。符合上述条件和具有特点的轻工业产品,其附加值率高于同行业规定的数值者属于高附加值产品。这类产品如果是新开发的,则属高附加值新产品。否则,新开发的产品只属一般的新产品。
高附加值化是最能够综合地反映经济运行水平的新标志,业已成为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不约而同的经济战略。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会在风平浪静中舒舒服服地发明什么新的经济战略。产品高附加值这个战略,正是国际经济竞争进一步激化的产物。高附加值化战略的成因,可以追溯到1985年9月,是时,西方五国召开财政部长会议,导致了日元、西德马克等升值,诱发了世界性的特别是发达国家产业产品结构的大调整。日本、西德、美国、欧共体国家等,为保持国力和在国际市场上的主动地位,纷纷改变战略,逐步形成以高附加值化为准则而又各具特色的新产业格局。
日本经济之所以引人注目地获得了逐年稳步上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根据世界和本国经济形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近年来,他们提出产业产品的“高等化”(包括高附加值化)战略,从而有效地带动了其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成了经济的良性循环。
几年来,国际贸易中出现一个耐人寻味的规律:凡发达国家(包括新兴工业国家)开发出口的产品,附加值高,换汇率也高;凡发展中国家开发的出口产品,附加值低,换汇率也低。再一个规律是:一个国家,其产品的附加值程度越高,开发和生产的高附加值产品越多,该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就越明显。所以,产品的高附加值化对于增加一国的国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我国企业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的战略意义
1.可以提高企业的战略意识。多年来,为提高我国企业的经济运行水平,我们曾提出过许多口号和目标,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耗成本,增加花色品种,产品更新换代,加强售后服务,提倡科技进步,等等。而提高产品附加值,可以最综合最简洁地反映出以上各种口号和目标所追求的水平,具有更重要的战略意义。
2.可以提高企业的集约化经营水平。一般地说,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的前提,是必须具有相应的高技术、新技术、新工艺等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高附加值产品既是技术进步和技术开发的结晶,又是作用于技术进步和技术开发的反射器。因此,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技术潜力,使某些具备一定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的企业大显手身,使企业的一部分陈旧设备、落后技术和传统产品得以更新换代。
由于高附加值产品以高技术、新技术、新材料利用为基础,以新工艺为加工手段,因而原料、材料、能源等物质消耗减少,利用率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还可使某些原材料的可替代性增强。例如:我国塑料与铝、钢材利用的比例分别为1:40和1:95,而美国则为1:9和1:17。如果我们大力开发工程塑料和结构陶瓷技术,便可以大大减少钢材和铝材的需求量,缓解金属材料的紧张状况。因此可以说在我国重视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是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3.可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工业发达国家遥遥领先,新兴工业国家后来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对于我国来说,外向型经营难度越来越大。我国廉价劳力和一般资源优势将逐步消失,以劳力和资源输出为载体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将失去吸引力和竞争力。伴随着经济水平和消费层次的提高,以新技术、新材料密集为特点的高附加值产品,拥有越来越广阔的国际市场。高附加值产品不仅可以打破经济发达国家对市场的垄断,而且能够花小本赚大利,获取较高的出口效益。
4.可以提高企业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使经济和社会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消费水平显著提高。求新、求精、求异已成为的消费时尚。许多传统产品,包括相当一部分名优产品,由于结构陈旧、性能简单、使用效果不够好,正面临市场危机。与此同时,一些新发明、新创造、多功能的产品,即使价格高一些,也不乏销路。高附加值产品在国内的走俏势头最先盛行于上海、江浙和广东的开放城市,现已延伸到沿海城市的各个层次,并逐步向内地城市辐射。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十分广阔,它将成为企业新的角逐领域,谁上得早,谁就拥有了竞争的主动权,在新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
5.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努力生产附加值高的产品是国内外成功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成长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企业总产值进行剖析,我们就会明显地看到,总产值实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外购价值,也就是企业从外部购买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燃料、电力、运力、固定资产折旧等以及其它需要仰赖外部供应的物资的价值的总和,这部分价值不是本企业直接创造的价值,而是其它企业(有的包括国外企业)和其它劳动者(包括农牧民)所创造的。另一部分是附加价值,即净产值,也就是本企业在进一步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新价值。企业总产值的大小并不完全意味经济效益的高低。如果总产值大而外购价值的比例大、附加价值的比例很小,则经济效益仍然是低的。反之,总产值相对来说不算大,而外购价值的比例小、附加价值的比例大,则经济效益是好的。十分明显,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方面要尽量扩大本企业产品的附加价值,一方面要尽可能减少外购价值。扩大附加价值表明,由本企业创造的财富增加,劳动生产率提高,销售收入增加,利润增加,效益提高。减少外购价值表明,原材料消耗、能源消耗及各种外购物资的消耗降低,流动资金减少,资金周转加快,成本降低,利润增加,效益提高。
收稿日期:200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