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琳
(山西省高平市人民医院CT室 048400)
【摘要】目的 研究并分析CT在诊断肺气肿方面的表现以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2年4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37例肺气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7例,女性10例,本组患者进行常规X线片、肺功能以及胸部CT扫描检查,统计并分析CT诊断结果。结果 CT诊断结果显示,本组37例肺气肿患者中,11例为间隔旁型,8例为全小叶型,7例为小叶中心型,11例为瘢痕旁型。结论 CT在肺气肿的诊断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可以帮助医师快速确定患者肺气肿类型,并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因此,该种诊断方式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
【关键词】肺气肿患者 CT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158-02
肺气肿是临床呼吸系统中的常见疾病,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呈现出一种逐年上升的趋势,常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此类患者气流在呼吸道的流通中受到阻碍,有着不完全可逆以及连续发展的特点,常常会导致患者末端细支气管发生病变,继而出现肺泡壁无弹性以及破裂的情况[1]。现阶段来看,CT可以对患者肺气肿病理情况进行直接的分析,这便可以有效提高临床中肺气肿的治疗率,近年来,我院对于收治的肺气肿患者采用CT诊断的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总结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2年4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37例肺气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7例,女性10例,年龄为36-71岁,平均年龄为(52.3±3.4)岁,其中29例有吸烟史,对本组患者进行常规X线片、肺功能以及胸CT扫描检查。排除标准:肺结核、肺肿瘤以及尘肺患者。
1.2 诊断方法
使用东软C-3200螺旋扫描仪,常规扫描参数设定为110kV、120mA,层距为10mm,层厚10mm,此外,高分辨率CT层距为10mm,层厚2mm。
1.3 CT分型
肺气肿分为四种类型,即间隔旁型、全小叶型、小叶中心型与瘢痕旁型。间隔旁型位于胸膜下方位置,小叶末梢有肿大表现,临床检测结果显示为肺大泡;全小叶型即细支气管尾部发生病变,临床检测结果显示为全小叶完全破裂,临床形态显示为无壁状、无规则性,小叶位置密度偏低;小叶中心型即病变位置为小叶中心位置,细支气管有肺泡肿大表现,但是中心位置未受到影响。
2 结果
CT诊断结果显示,本组37例肺气肿患者中,11例为间隔旁型,8例为全小叶型,7例为小叶中心型,11例为瘢痕旁型。
3 讨论
肺气肿指终末细支气管位置气道弹性衰退,呈现出过度膨胀表现,肺容积与充气增大,并伴随气道壁破坏。根据病理原因,肺气肿包括代偿性肺气肿、阻塞性肺气肿、老年性肺气肿、旁间隔性肺气肿、间质性肺气肿、灶性肺气肿几种类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就现阶段来看,肺气肿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关报道显示,肺气肿的发生与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以及支气管阻塞有着密切的关系,感染、大气污染、吸烟会导致细支气管炎、管腔阻塞与狭窄的情况发生。此时,患者吸气过程中,细支气管管腔会发生扩张,空气会进入到患者肺泡中。在呼气时,管腔会缩小,空气会滞留在其中,这就会导致肺泡内压升高,继而导致肺泡出现膨胀的现象,情况严重时甚至导致肺泡破裂。同时,患者细支气管周围的牵引力受到影响,细支气管收缩,继而导致管腔内出现狭窄的情况,在感染等因素的影响下,蛋白酶活动就会升高,继而引致肺气肿的发生[2]。肺气肿的临床表现视病情而定,早期症状轻微,仅仅在运动与劳动时有气短表现,随着病情的进展,呼吸困难情况显著加重,患者会伴随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上腹胀满等表现,该种疾病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
肺气肿多由慢性支气管炎发展而来,此外,废气排放、环境污染、α-抗胰腺蛋白酶的缺乏也是引致肺气肿的元凶,若在运动或者劳动中有无力、气虚表现,则可能提示肺气肿的发生,若病情加重,气短情况未有好转,则会出现食欲差、恶心、消瘦以及乏力的临床表现。情况严重时,则会出现几类症状,即心浊音界变小、肝浊音界逐渐下降,偶尔伴随心音变远、变低以及心博加速的表现,此外,患者还会发生呼吸能力变弱以及胸腔变圆、变大的表现。对于肺气肿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多通过肺功能检查以及CT扫描的方式进行判断。
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肺气肿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预防此类疾病发生的最有效措施就是加强宣传与教育工作,提升人们的预防意识。与其他的疾病相比而言,肺气肿早期表现并不明显,因此,常常受到患者的忽略,近年来,我院采取CT检测的方式对肺气肿患者进行检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CT能够清晰的鉴别出细小密切位置的变化,也能够对肺叶进行定量以及定性分析,这样便可以有效提升肺气肿的诊断成功率。从本组37例肺气肿患者的CT诊断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的肺气肿类型有着不同的表现,在间隔旁型方面,CT可以精确的诊断出5-10mm间隔旁型肺气肿,该种肺气肿多存在于隐蔽部位之中,此外,CT也能够精确扫描出2mm病变位置,该种病变多存在于患者肺实质内部;在全小叶型方面,其CT诊断结果为无壁低密度区域扩大,形状为不规则型,间隔变薄、小叶数量变少,肺组织遭受到严重破坏;在小叶中心型方面,CT可以诊断出2-10mm肺内局部病变,该种病变局部病灶成簇状表现,病灶中央点集中;在瘢痕旁型方面,低密度区域,一般已经出现纤维病变的肺气肿直径多为1.5cm左右,并呈现无规则表现。除此之外,CT还可以检查药物的疗效以及治疗效果的变化[4]。
总而言之,CT在肺气肿的诊断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可以帮助医师快速确定患者肺气肿类型,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因此,该种诊断方式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5-7]。
参考文献
[1] 孟淑华.探讨肺气肿的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 2012,09(25):223-225.
[2] 黄鼎祥.多层螺旋CT肺密度测定与肺气肿患者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 临床肺科杂志. 2011,21(08):392-393.
[3] 王旭荣,潘阿善,王军,张爱伟,黄田业,郑汉鹏.前纵隔形态变化与肺气肿CT分级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09,18(03):227-228.
[4] 王新莲,马大庆,关砚生,唐洪渠,王振光,陈步东,贺文,张岩松.肺气肿的CT表现和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10(10): 129-130.
[5] Stern E J,Frank M S.CT of the lung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emphysema: diagnosis,quantification,and correlation with pathologic and physiologic findings.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1994.
[6] 李而周,夏丽天,李莹,孙黎明,方文春,吴斌.螺旋CT肺密度测定在诊断肺气肿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13(08):256-257.
[7] 李宝平,邓茂松,周云芝,尹晓明,曾庆玉,霍健伟,王洪武,常鑫,李晶.64层螺旋CT和HRCT检出煤工尘肺肺气肿与肺功能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7,22(04):374-375 .
论文作者:张琳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4年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
标签:肺气肿论文; 患者论文; 小叶论文; 肺泡论文; 支气管论文; 间隔论文; 位置论文; 《医药前沿》2014年第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