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第三中学
摘要:随着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发展,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既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呢?我认为优化课堂,让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并进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历史课堂 教学效率 教学设计 课堂情境
在与许多历史老师的交谈中,让老师深感困惑和无奈的一个问题就是:历史学科学生易学,但考试成绩却不理想。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就是学生根本无暇顾及早已被边缘化了的历史学科,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只是上课听听,做几个练习题,不可能做到课后复习。因此,常常是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到下节课几乎忘得一干二净,长此以往也就形成老师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在学生考试中不显著的恶性循环。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既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呢?我认为优化课堂,让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并进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多年的历史教学中,我摸索出以下几点经验,希望与同仁分享。
一、优化教学设计,确保历史课堂教学高效推进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课堂教学源于教学前教师精心而充分的准备。这个准备工作就是教师上课前的教学设计,它是上好一节课的必备条件,也是课堂教学达到高效率的一个主要环节。好的教学设计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认真解读、全面分析、准确把握,只有教师将教材读通了,真正体会到了教材的真谛和精髓,把握好了教材的重难点,并选择适合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恰当的呈现方式之后,设计出高效的教学流程,从而在有效的时间内推进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对教材的讲解,要充分考虑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组织好教学流程,要明白学生所要理解的知识点和关键点;另一方面资料的巧妙运用,问题的设计,这都是上课前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一个高效的教学设计,就为高效的课堂准备了条件,也为学生上课激发学习热情,提高上课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营造课堂情境,创设探究氛围
课堂教学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怎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不是老师唱独角戏?就要营造能抓住学生情感的历史课堂教学情境。过去课堂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机械地向学生大脑灌输知识。教师这种独霸课堂的行为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要改变这种不良现象就必须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生动有趣的、具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由对问题的自然想法开始探索,积极思考,从而将教学推向高潮。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因而,教师必须抓住教学的有利契机创设学生探究新知的场所,让他们在宽松愉悦的氛围里探求问题、解决困难、掌握知识。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如果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都能给学生创设一个探究知识的和谐氛围,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做学习的主人,那我们的课堂将大为改观,提高成绩便是水到渠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历史课堂是彰显教师个性、显现教师教学素养的舞台
我们有一些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就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来回答问题,且要求学生按照早已设计好的思路或答案来回答问题,课堂上越热闹越好,其实我不以为然。历史教改的关键是老师设计出优秀的教案学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允许学生存在不同的观点,且对学生中的不同想法,尤其是有创造性的主张加以表扬,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我记得在上《三国演义》时,就有学生提出:"既然诸葛亮那么聪明那么有才华,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而要让别人当呢?"这个问题完全超出了我的预设。这时,教师应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讨论,教师适当补充,最终达到设疑、解惑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扬长避短,充分展示教师自身积累的知识素养。教师采用自己喜欢并熟悉的模式,历史故事信手拈来,教学方法得心应手,老师也会有教学成功的成就感。
三、历史课堂是师生和谐交流、互动共生的精神乐园
创设历史课堂教学的良好状态,提倡构建平等、民主、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改变传统课堂的"一言堂"模式,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方案,做到能学不教,以学促教。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普遍存在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参差不齐,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需进行正面评价,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树立信心,勇于表现自己。现在很多学校一搞教学开放活动就强调一定要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且把它当作是否是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从表面上看,这节课形式上显得很赏心悦目,但我倒觉得这种课有点形式主义。我个人认为一堂优课,标准是课堂结构是否出新意,课堂提问的设计角度好不好,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有没有得到优化,是不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学生有没有学以致用。例如,我在讲日本历史的时候,提问:大化改新时,日本比中国要落后得多,而现在的日本却成为世界超级经济大国,为什么?这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我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找答案,通过小组讨论,自由回答,学生纠正、补充,教师进行引导,从而完成学习、探究、深化的过程。
四、历史课堂是构建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的桥梁
历史是过去与现在永不休止的对话,是过去和现在有着某种深刻联系的一门学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很多问题,尤其是一些"热点"问题的发生,不是瞬间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在立足于课本的基础上,将一些社会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历史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那些自己能意识到的实际生活起作用的知识最感兴趣。如,在学习古代文明传播途径时,大家熟悉的阿拉伯数字却是由印度人发明阿拉伯人改造并加以传播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应注重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顺利地实现"链接",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历史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历史课堂是学生完成学业,发展智力,丰富情感,形成高尚审美情操的主阵地,教师应重视学生情商的培育,少些单向教育,多些互动教学,只要学生真正了解历史事件发生时特定的必然环境,就会有心灵的共鸣,从而自然而然掌握所学知识要点了,从根本上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陈晓燕。如何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07)
论文作者:付佳乐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历史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知识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