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伏T波交替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伴室性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预测研究论文_王继伟

王继伟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云南 大理 671000)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6-0010-01

【摘要】:目的:研究微伏T波交替作为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心脏猝死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脏病伴室性心律失常80例患者,按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疾病的常规治疗、护理和检查,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和检查的基础上加用微伏T波交替监测技术观察患者病情并根据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的有18例占45%,对照组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的有26例占65%;观察组从发现心脏猝死到抢救平均用时2.1±0.4分钟,对照组从发现心脏猝死到抢救平均用时4.2±0.6分钟,观察组用时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伏T波交替作为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心脏猝死预测的具有显著价值,可以有效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的发生,同时可以缩短心脏猝死发生到抢救的时间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微伏T波交替;缺血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心脏猝死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病愈来愈多,病情也变得复杂多变。对于缺血性心脏病伴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来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是造成他们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的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降低其对人类危害的主要有利措施之一就是准确预测、早期发现和及时抢救[1]。寻找有价值的预测指标,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特别是针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高危患者具有重要意义。T波电交替与各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单形/多形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室颤)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经大量临床试验证实并已被公认为当前对心律失常事件最具预测价值的无创电生理检测指标[2]。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将微伏T波交替监测技术用于40例缺血性心脏病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伴室性心律失常80例,按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54.5±7.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心率、血压、心功能分级等一般临床资料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常规的治疗、护理和检查,如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控制心绞痛、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谱等等。观察组在给与常规的治疗、护理和检查的情况下加用微伏T波交替监测技术观察患者病情。通过微伏T波交替监测结果及时给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脏猝死的情况和从发生心脏猝死到抢救用时及抢救的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的情况及其抢救情况

观察组在给予微伏T波交替监测技术观察患者病情的情况可以有效预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脏猝死的发生。观察组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的有18例占45%,对照组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的有26例占65%;观察组从发现心脏猝死到抢救平均用时2.1±0.4分钟,对照组从发现心脏猝死到抢救平均用时4.2±0.6分钟,观察组用时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的成功率44.4%,对照组抢救的成功率为26.9%,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恶性心律失常心脏猝死严重威胁当代人类健康。我国每年约50余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心脏性猝死具有突发、迅速、不可预测和死亡率高的特征[3]。提高临床上对其的预测性,早期预防和及时发现和抢救对心脏猝死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寻找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新的预测指标,以便对高危病人进行适宜的预防性治疗是临床医师一项艰巨的任务。近年来,作为一种有效的预测指标,微伏T波交替监测技术逐渐运用到临床过程中。T波电交替指体表心电图的T波每隔一个激动便发生形态、振幅及极性的交替改变[4]。T波电交替心肌电活动不稳定的标志,可以通过心肌的电生理活动、心肌电活动过程中的离子运动和神经因素等多方面作用引起心律失常。有大量的临床与动物实验研究证实,微伏T波交替可作为独立的心脏猝死预测指标应用于临床,其对复杂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要优于心室晚电位、心率变异测定等,有满意的临床心源性猝死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5]。微伏T波交替监测技术用于心律失常的预测,可以有效的预防心脏猝死的发生,能够为抢救争取时间提高抢救率。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心脏猝死的发生率为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观察组平均用时为2.1±0.4分钟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2±0.6分钟,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9%。

总之,微伏T波交替作为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心脏猝死预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蔡丹,陈德芳,蒋秉文等.T波电交替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分析[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7,12(5):349-350.

[2] 张兆国,张海澄,郭继鸿.T波电交替:一项强有力的评估心脏病患者预后的无创指标[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5,25(6):497.

[3] 于世龙.心律失常治疗的某些进展[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6,22(8):449-450.

[4] 白融,王琳.T波电交替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室行心律失常的关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1(7):547-550.

[5] 张存泰,程冕.T波电交替及其对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8,22(1):11-12.

论文作者:王继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4

标签:;  ;  ;  ;  ;  ;  ;  ;  

微伏T波交替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伴室性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预测研究论文_王继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