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教学计划到现代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_教学设计论文

从传统教学计划到现代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_教学设计论文

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教学设计——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设计论文,教案论文,课堂论文,走向论文,传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由传统教学观念向现代教学观念转变的关键,便是对于教学设计的重新认识和现代教学设计技术的掌握.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教学设计理论被引入国内以来,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一直处于引介、消化国外研究成果的状态,符合我国教学实际情况,真正能被教师接受,能够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教学设计研究还比较缺乏,存在解释力不够、只提供教学设计的流程、难以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等多种缺陷.所以,教学设计还只停留在仅仅只考虑知识的重点难点的讲解,例、习题的选取和教学过程所安排的逻辑起点上.我们认为,教学设计除要考虑以上问题,还应该体现对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情感的培养、学习方式的指导和学习技术(策略)的关注.教学设计从关注学生需要学习什么,为什么学,怎么样去学出发,来考虑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样去教,直至学生学得怎么样,考查和评价教学行为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掌握.为此,笔者希望通过对以下问题的探讨,帮助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有更清晰的认识,使教师将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真正结合,从而使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得以真正的落实.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分析

“模式”是对理论的一种简洁的再现.不论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式,都包含有下列五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一)教学任务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的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1.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背景分析是教学的起点.教学关注教师、学生、内容和环境等,那么,教学背景分析也要从这几方面去呈现在教学前的实际状况.首先,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上已达到何种程度,对于本内容的学习所需要的情感态度和学习方式都有哪些准备,等等.也就是从学生的原认知水平、认知态度和认知加工能力几个方面来认识教学对象.其次,对于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在环境的设置上,当前已经有了哪些准备?环境包括软、硬两方面的,也有主客观方面的.硬环境一般是指对教学媒体的设施和班级的设置等方面,而课堂教学理念、教师教学风格、班级学习氛围、课堂教学评价等是软环境的组成部分,同时还存在主客观两方面因素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值得指出的是,这些分析结果都是在教学前的一种即时状态,而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背景中的一些因素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的最终状态将通过目标陈述呈现,而促使变化的手段和途径是通过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策略的实施来实现.在策略的制定之前,在教学任务分析中,还需要进一步对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况再作出更明确的分析,这些分析,与背景分析中的有些因素是相同的,但是分析的目的和出发点是不一致的,在背景分析中,如上所述,这些分析结果都是在教学前的一种即时状态,而接下来的分析,则更多地关注在本教学任务中起作用的和发生变化的方面.

2.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以往我们仅关注教材分析,在这种分析过程中,教师将教科书作为主要依据(也有的考虑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分析基本关注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考点方面,比较注重显性教材的运用而忽视隐性教材的挖掘和利用,较少关注与学习教材内容有密切关系的认知和心理因素,以及教材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而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只是阐述其内容,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

事实上,对于教材的理解,一方面,教师内心所组织的内容及课堂中由于师生间思维相互碰撞而产生的林林总总都将是一种隐性的教材(或者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学的载体已不仅仅局限在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材应该二度加工,是一种再创造过程,因此,对教材也不仅仅局限在显性方面,不再仅是教材的分析,而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要充分彻底地分析所教学的内容,应该针对培养目标,综合学生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形式、特点和规律,从对学习结果类型(概念、命题、原理、问题解决等)、学习形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等)以及知识结构图到学生学习能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去进行学习重点、难点的分析.

3.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分析教学任务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分析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完成教学任务.教学难点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思维规律和特点决定的,通过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学生学习心理、思维障碍的表现与成因的分析,结合学情考虑学生在学习此内容时的心理特征及遇到的困难是什么?根据学习心理特征考虑是什么原因造成学习困难?这里,学生的知识准备、思维特征、迁移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和方式,都值得我们去仔细分析.

从以上对教学任务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分析同时,可以借助教学理论去思考为完成教学任务,学生需要做好哪些学习准备和教师为学生提供哪些学习帮助,教学的策略也因此酝酿而成.

(二)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跟以往教案相比,在对于教学目标的理解和陈述上,教学设计有了较大的变化,体现在目标的维度、目标陈述的主体、目标陈述的功能等方面.

1.目标的主体和维度

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依据,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指向性,同时还可以作为学习效果的检测标准.所以制定准确、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而传统的教案对于目标的设计中,如上所述,一方面所体现的主体是教师而非学生,另一方面,目标的设置中较多地关注知识、技能的培养,缺少对于能力和情感领域的设计.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

从教学目标设立的维度来看也更加全面,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

2.目标的描述内容和注意点

教学目标是为教师在教学中可随时评价和调控教学而设置.因此,目标的描述应当提供教师可观察和评价的行为样例.在有些教学设计中,尽管也关注学生,但是一般只关注心理描述,如“了解”“理解”等,而忽视外化的可操作的行为样例.目标的心理描述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把握教与学总方向的作用,而行为样例则是教学目标心理描述的外化和细化.虽然不能把所有的心理描述都准确地反应到行为样例上,况且细化了的行为样例不一定代表着整体的心理描述.所以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上,应采用教学目标的心理描述和行为目标相结合,使教学目标的完备性与操作性都得以体现.而行为目标的陈述,可以采用ABCD技术,即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行为动词建议可以参考各学科课程标准)教师在掌握目标的陈述技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行为主体应是学生(或师生共同作为主体),而不是教师;

(2)目标必须是分领域、分层次陈述的;

(3)行为动词应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观察的;

(4)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

(5)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

(6)目标还应该是可操作、可评价的.

(三)教学策略制定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教学策略实际上包括三类策略:组织策略,授递策略和管理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加以考虑.

1.教学组织形式

由于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的增加,在班级授课制中,传统的单一的课堂组织形式显然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出现了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发展学生学习潜能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因此,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要求的新的课堂组织形式,也成为教学设计不可忽视的一个要素.在自主学习中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探究学习中学生对于问题情景的体验和问题解决的结论论证,合作学习中师生、生生间的交流等,都不可能用以往的授课组织形式替代,所以从座位的编排到小组人员的组合、从教材的运用到资源的开发的过程、从学生的参与到教师引导的方式方法等都必须在教学组织设计中得到整合.

2.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教学有规.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哪些是教学设计中应优先考虑的方法?这些方法又该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些都是制定教学策略的基本问题.在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上,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这是新课程带来的变化之一.

虽然,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但是教学还需遵循一定的规律,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还需遵循选择的原则,一般教学论著作中对选择教学方法的原则均有过论述,认为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来选择教学方法.此外,除了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还需要考虑适当的选择程序.我们应该注意到,以往教师在设计这些教学方法与技能时,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对学法不重视.既然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就应该既包括教法也包括学法,但是,目前的教学方法都是仅仅从教师活动来说的.第二,教学方法的设计过于一般化,缺乏针对性.如“讲解”和“讨论”,“归纳”和“演绎”,“发现”和“接受”等.第三,对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方法缺乏研究.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不可能完全照搬已有的教学方法,这是没有人能够否认的,但是,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方法到底有哪些?很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探索.因此,在考虑教学方法的同时还需考虑学法指导.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等人通过调查研究,归纳出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的一般决策步骤,可供我们参考:(1)选择由学生独立地学习该课题的方法,还是选择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教材的方法;(2)决定是选择再现法,还是选择探索法;(3)决定是选择归纳的教学法,还是选择演绎的教学法;(4)决定关于口述法、直观法和实际操作法三者如何结合问题;(5)决定关于激发学习活动的方法选择问题;(6)决定关于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选择问题;(7)认真考虑所选择的各种方法相结合时的不同方案.

3.学法指导

我们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既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动机的激发,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化,还要考虑学生学习方式的养成,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更要考虑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策略来考虑学法指导.

(1)制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把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放在首位,重在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营造一个可以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放飞思维、潜心探究、快乐创造.

(2)制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师要关注教学过程的问题化,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要关注教学过程的活动化,通过组织多形式、多层次的课堂讨论、交流、辩论、竞赛、操作、演示等丰富多样的亲历活动来充实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自我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制定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中要考虑让学生学会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学会探究,乐于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会评价,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独特的见解;学会反思,敏于分析自身学习的得失,探索学习的规律.

4.教学媒体

媒体可以是作为教学环境设计的一个部分,也是教学活动中教学呈现的一种载体,他们不是独立地存在于教学之中,而是与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成为教学策略的主要因素.

新课程的一个理念就是实现课程与教育技术的整合,同时,在教学内容上,克服旧的唯理智主义的知识观,在关注学科知识基础性的同时,强调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加强了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科间的整合和综合.因此,媒体应该也相应地改变以往只传递知识信息的功能,在情景创设、思想方法的展开和过程体验等方面也应有它的一席之地.随着多媒体这一新型教育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媒体的设计比起单纯板书设计多了丰富性和生动性,因而,设计也更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更需要有一定的专业要求。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对媒体运用设计存在的问题,如:所选择或制定的教学媒体与本节课的主题联系不当、华而不实、喧宾夺主引起注意的混乱,从形式上看很生动、很美观,而内容却无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运用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时的节奏和速度以及次序掌握不当造成学生认知的脱节;等等.

特别要指出的是,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有一席之地,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设计媒体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现代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组成,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怎么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是教学设计的一大难题.

1.过程设计意图

课程改革首先是教学观念的变革,而教学观念的变革带来的是教学过程的解构和重构.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进程安排上,在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的同时,出现了“活动——体验——表现”这一新进程.现代教学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一方面,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纯粹接受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教学不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教学更趋向于多维的、开放的教学形态的呈现.在这样的新理念下,教学过程的设计与以往教案编写那种单一、线性、主要设计教师教学步骤和方法的思维形式和编写格式有很大的不同,它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同时考虑教学的意图、教学组织中活动的主体(学生、教师,还是由他们共同参与)、行为(探索、思考、讨论、操作等等)和方式、媒体的使用、时间的分配以及对教学效果的预期等等.所以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对于教学的活动过程是呈立体或网状思考状态,教学诸因素不是沿“教”这条单行线前行,而是在学与教诸交错朝着教学目标进行着.我们用表1来展现这种设计意图.

表1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教学│教学目的│内容│教师│学生│教学│

││

│预期││

│媒体│

││时间│环节│或意图 │呈现│活动│活动│

│效果││

│使用│

│└──┴──┴────┴──┴──┴──┴──┴──┘

2.过程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教学过程考虑的因素,从表1可以看出,教学活动的主体对象更加具体、明确,除此以外,设计中增加了预期效果这一因素,因为设计的引进是为了将一个现存的情境改变成为所期望的情境,谋求这种变化正是教学设计的目的.教学设计是以目标导向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目标的达成与否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反馈调控来实现的.而预期效果的设计便是实现反馈调控的一个关键的手段。另外,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能够使教师在目标指引下理性地进行教学,因此,对于每一环节中的教学目的也应该有充分的认识,所以在过程设计中,增加了教学目的这一要素.

(五)教学设计自我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元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

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教学设计的自我评价是教学设计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我们把教学设计作为一个系统来看的话,它是一个在开发、设计、利用和评价四个方面全面研究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理论与实践”.在时间上,教学设计分为了三个时间段,即课的准备的设计、课的实施中的再次设计(即兴发挥和创造)、课后的反思性的设计修正.因此,教学设计除了包括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分析,策略制定和过程设计以外,最后应该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这是教师的一个不可缺的元认知活动.

教学设计的评价,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在设计完成之后设计实施之前,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预测,这样能够帮助设计者在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教学事件,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设计的二度创造.二是在教学活动之后进行的教学设计的评价,目的在于总结设计的得与失.因为,任何一个设计都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况且设计与实践活动本身会存在一定的误差,理论上再合理的设计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真正有效.所以,只有通过这样的反思性评价的设计,才是一个完整的、成熟的和有效的设计,从与传统教案的不同功能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它与传统教案不同的是,教学设计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时空上都更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也更具有先进性.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是:1.分析教学任务,阐述教学的预期目标;2.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的原有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3.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4.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5.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6.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

(二)教学设计书写

1.书写内容及步骤

(1)教学设计说明:写出本教学设计意图和整体思路(突出新课程特点);(2)教学分析:包括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教学策略(或学法指导):选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媒体及板书设计;(5)教学过程;(6)教学反思、评价.

2.书写说明

(1)书写的形式.由于课堂教学设计是非线性的.因此,教学设计的书写也应该体现这一特色.书写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表格的,也可以将文本和表格二者结合.

一般文本形式可以比较充分地表达思想和具体的内容,信息量大,但不宜直观地反映教学结构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而表格形式能够比较简洁、综合体现教学环节教学诸因素的整合.因此,我们认为,或者以表格书写(见表2),或者将文本和表格书写形式合二为一,后一种方式是比较理想的呈现,采用文本形式书写前端分析,教学过程则一般以表格形式(见表1)或教学流程图书写,从而组织成为一篇教学设计方案.

表2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题________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_____

授课班级__________授课时间____________┌──────┬─────┬─┐│ 设计要素 │ 设计内容│ │├──────┼─────┼─┤│

│知识与技能│ ││

├─────┤ ││

│过程与方法│ ││ 教学目标 │

│ ││

├─────┤ ││

│情感、态度│ ││

│与价值观 │ │├─┬────┼─────┼─┤│教│教学内容│

│ ││ ├────┼─────┼─┤│学│教学重点│

重点 │ ││ ├────┼─────┼─┤│分│

难点 │ ││析│教学难点│

│ ││ │

├─────┼─┤│ │

│ 解决办法│ │├─┴────┼─────┴─┤│ 学情分析 │

│├──────┼───────┤│ 学法指导 │

│├──────┼───────┤│ 教学过程 │(参见表1)

│├──────┼───────┤│教学设计评价│

│└──────┴───────┘

(2)在文本的书写中为了便于对教学程序的清晰了解,在方案的最后再加上教学流程图和板书设计图,由于这两项的简洁明了,对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的使用帮助最大.

(3)教学设计书写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要求灵活展现,所以不拘一格,写出个性,写出创意,写出风采,教学过程中流程设计方面可详可略,但对有些学习内容,如引用资料、资源、新知识信息等方面则要详细.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对于学习目标的具体描述,只要用动宾短语来说明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的学习行为就可以了.教学目标与各教学环节中的教学目的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又不是所有教学目的简单相加.

(4)在课堂教学的条件下,教学对象特指授课班级的学生,在目标描述中可以省略而不致引起误解;教学条件一般都在教室、实验室等教学场所进行,如非必要也可以省略.

(5)除应简明地说明重点、难点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突出和强化教学重点、突破和化解教学难点.应把考虑的具体内容简要地进行说明.

(6)说明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媒体,特别是媒体使用的方法及作用或预期的结果.

(7)教学反思评价作为教学设计来说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教学设计内容和形式应该根据需要而定,如果为了同行间探讨、交流而进行设计,则应选择较为详细和较强的理论展现为主要内容和相应的形式,如果是教师本人为了作为上课前对课的理解和策划,则可以相对淡化理论色彩并简化分析要素,更多地关注过程方法策略以及教学流程和板书的设计,后两者的设计虽然在课中还有一定的生成性,但教师对于本课的理解和设计理念实际上是通过它们来传递的.总之,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多元化和创新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三、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我们用表格形式将教案与教学设计进行比较.(见表3)

表3 教案与教学设计的比较┌─────┬─────────┬────────────┐│ 设计要素│

教案

教学设计

│├─┬───┼─────────┼────────────┤│ │

│知识是客观的,可 │知识不是纯客观的,是

││ │知识观│

│学生与外在环境交互过

││ │

│以传递给学生

││ │

│程中建构起来的

││ ├───┼─────────┼────────────┤│设│

│学生是有生命意识、社

││计│

│学生只是接受知

││ │学生观│

│会意识、有潜力和独立

││理│

│识的容器

││念│

│人格的人

││ ├───┼─────────┼────────────┤│ │

│教学是课程传递

│是课程创生和开发、师

││ │教学观│和执行、教学生学 │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 ││ │

│的过程

│发展的过程

│├─┴───┼─────────┼────────────┤│

│以教师为阐述主

│以学生为阐述主体,在双 ││教学目标 │体,使学生掌握双 │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

│基和培养能力

│度和价值观都得到发展

│├─────┼─────────┼────────────┤│

│教材教法和教学

│对任务、目标、内容、学 ││教学分析 │

││

│重点难点分析

│情等方面做分析

│├─────┼─────────┼────────────┤│

│1.传授的策略和

││

│帮助学生记忆的

│1.学法指导、情景创设、 ││

│策略

│问题引导、媒体使用、反 ││

│2.以传统媒体为

│馈调控等策略

││策略制定和│

││

│主

│2.多媒体的教学设计

││ 作业设计│

││

│3.以技能训练,知 │3.根据不同需要如知

││

│识(显性)记忆和 │识、技能、方法、态度、能││

│强化作业设计为

│力的培养来设计作业

││

│主

│├─────┼─────────┼────────────┤│

│传授知识,鼓励学 │创设情景鼓励在学生体

││

│生模仿记忆的以

│验、探究、发现、思考、问││教学过程 │

│题解决过程中获得自身

││

│教为中心的五环

││

│节教学过程设计

│提高和发展的教学过程

││

│设计

│├─────┼─────────┼────────────┤│

│掌握知识技能,解 │知情意都得到发展,为终 ││ 效果评价│

││

│决问题

│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

从中可以看出,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是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教学设计的根本转折点,我们只有弄清了二者的区别,才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现代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技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会将二者混淆.

标签:;  ;  ;  ;  ;  ;  ;  ;  ;  

从传统教学计划到现代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_教学设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