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在现代化医院环境建设中的应用论文_曹巍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基建科

摘要:我国总体上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北方城市一般来说都存在干旱缺水问题,有的城市资源更为缺乏,雨水成为了宝贵自然资源;而南方城市虽然雨水丰富,但传统的建设或改造项目针对雨水径流采取“管网——水系”工程模式,将雨水进行排放和引流,直接排往城市水系。既没有对相对干净的雨水进行利用,也没有起到就地有效控制面源污染的作用。分散式城市雨水管理的解决思路是不把雨水排向区域外,而是将其聚集在区域内,利用区域内的公共空间对雨水进行滞留、渗透和利用,只将多余的雨水排到城市排水管网中,以此来降低城市排水管网的压力。

在我国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如果在雨水管道系统设计和用地规划上,考虑雨水渗透和综合利用,合理、充分地利用雨水资源,那么既能缓和城市水资源危机,又能增加土壤中的含水量、调节气候,从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减少所需雨水管道容量,缓解城市内涝,减轻水体污染,增加淡水资源。因此国家提出建设海绵城市包括道路排水系统、人行道板铺设、城市绿化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基建设施;海绵城市;低碳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掌握海绵城市的建设主旨,从工艺创新升级等方面开展工作,让海绵城市覆盖率更加广泛。

海绵城市基本内涵

1. 解决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谐

通过科学合理规定的蓝线,绿线邓开发边界和保护区域,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邓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的林地、草地、湖泊、维持城市开发签的自然水文特征。

2. 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

对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的城市绿地、水体、湿地等、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的技术手段、使其水文循环特征和生态功能逐步得以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城市生态空间,促进城市生态多样性提升。

●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

最大限度保护原有河流水系、生态体系

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

●对被破坏生态恢复与修复

对传统建设破坏的生态给予恢复

保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促进城市生态多样性提升

推广河长制,治理水污染

●推行底影响开发

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系生态环境破坏

保留足够生态用地,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积存净化

3. 转变排水防涝思路

传统的城市模式认为,雨水排得越多、越快、越通畅越好,海绵城市遵循“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方针,把雨水的渗透、滞留、集蓄、循环使用和排水密切结合。具体技术方面,有很多成熟的工艺手段,可通过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及其空间布局来实现。

4. 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基本不变

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实现开发前后的径流量总量和峰值流量保持不变,在渗透、调节、储存等诸方面的作用下,径流峰值的出现时间也可能基本保持不变。水文特征的稳定可以通过对源头消减、过程控制和末端处理来实现。

径流总量不变:主要通过渗透、储存等方式来实现

峰值流量不变:渗透、调节等源头消减、过量控制、末端措施

峰现时间不变:滞留、调蓄等

自然积存:削峰调蓄、控制径流

自然渗透:恢复生态、自然循环

自然净化:减少污染、改善水质

5. 海绵城市项目运用到现代化医院建设

案例一发生在湖南长沙第四人民医院,望城区是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医院滨水新城院区建设项目成为望城区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之一。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以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医院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滨水新城院区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设计及认证咨询服务招标文件顺利通过医院院长办公会,并发布招标公告,积极进行新院海绵城市设计的招标定队工作。新院的海绵城市设计将按全新的大型公建海绵城市建设设计要求,与现有园林景观、道路交通及总图给排水设计有机结合,融入“渗”“滞”“蓄”“净”“用”“排”等海绵城市功能和措施,科学规划布局和选用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雨水罐、调节塘、植草沟、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人工土壤渗滤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及其组合系统,运用现代医院设计的系统理念,塑造一个节能、环保、智能、绿色生态,充分展现现代医疗文化,充分体现人性化关怀,并能满足医院未来二十年发展需要的综合性医院。

案例二发生在迁安市人民医院海绵工程项目二期(道路、管网及绿化、建筑与小区海绵化改造工程)包含公建区27个单体项目,道路65个单体项目。其中公建区27个单体项目包括了行政办公中心、人民医院等为代表的迁安新兴公共建筑群。建设内容涵盖更换透水铺装,加装蓄水模块,雨污分流改造,景观海绵化改造,破损设施维修更换等工程项目。在其外观焕然一新的同时,建设符合迁安特色的海绵化改造工程建设。本项目所涉及的区域宽广,道路部分所处位置人员密集,管道改造涉及的既有管网较多,错综复杂,工程数量比较大,工期非常紧张,如何组织好施工既是本工程的难点,也是本工程完成目标任务的关键点。为此,市人民医院积极与建设方和施工方协调配合,科学地进行资源配置,全面统筹物流组织,交通组织,材料供应组织及外事协调。以助力文明城市创建为己任,积极配合工程施工,做好患者及院内职工宣教工作,加强工地文明施工检查、将施工影响降到最低,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海绵城市创建有效衔接起来,为城市建设出一份力。

迁安市人民医院海绵工程的开工,标志着迁安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工程进入了一个高峰建设阶段,同时二期工程的建设也对整个项目的最终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悉,全部工程将于年底完工。随着全部项目的完成,将充分发挥城市绿地对涵养水源、调节城市水循环的作用,提高城市管网的排水能力,提高雨水下渗补给和综合利用效率,大大降低城市内涝风险。同时,通过海绵工程的建设,市人民医院将以此为契机建成更加美丽的花园式医院,以崭新靓丽的风貌呈现在市民面前,助力“魅力水城、绿色迁安”建设,更好地为全市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以上两个案例,一个是新建工程、一个改建项目,都很好的把海绵城市的应用和医院的环境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了,这既与海绵城市所体现的生态、环保、低碳、节能的功能相谋和,又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中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度一致的,作为医院更应该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先机,让医院的所有工作人员和患者都能置身在这样一个美丽、清新的环境中,这对于患者恢复健康和医务人员更好的工作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为我院继续保持“三甲”“文明单位”和我市继续保持“全国文明城市”连冠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6.结束语

海绵城市的提出对我国新型城市化建设规划起重要指导作用。在行之有效的前提,应加以推广。能使现代化医院绿化方面可持续发展有上升空间,使整个医院环境质量总体提高。自然水生态统的保护与修复得到进一步认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也能在良好的水生态系统中得以验证。

参考文献:

[1]作者 席俊秀:市政基础设施与海绵城市建设的关系《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5期

[2]作者 长沙市第四医院:我院新院建设项目成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2017年4月

论文作者:曹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在现代化医院环境建设中的应用论文_曹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