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内七感染科 四川 邛崃 611530)
【摘要】目的:对阿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12月期间共收治的12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当中有60例患儿。当中对照组患儿给予α—干扰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则给予阿昔洛韦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症状的改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整体治疗效果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肝脾肿大恢复时间、淋巴结消退时间、退热时间等方面观察组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效果是比较好的,能够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并且安全性也比较高,因此十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阿昔洛韦;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8-0158-03
Analysis of acyclovir in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n 120 children
Tao Ping.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the seven hospital of Qionglai medical center, Sichuan, Sichuan, Qionglai 61153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acyclovir on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ve monocytosis in children. Methods Our hospital during January - December 2016 a total of 120 cases of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treated children as the main object of study, the patients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each group of 60 cases. Control group to give children of alpha - interferon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children give acyclovir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of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ymptoms and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ime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further comparative analysis. Results The overall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t the same tim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he recovery time of liver and splenomegaly, the time of the lymph node extinction, and the time of reheating tim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 05). Conclusion Acyclovir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effect is better,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promoting children recover at an early date, and security is higher, therefore is worth in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Aciclovir;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Treatment of Analysis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临床上儿童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是由EB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临床上会表现出一定的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等现象,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儿童出现血液系统上的问题,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当中早期诊断较为困难,病程持续时间比较长,临床上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在抗病毒治疗方面对此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在本次研究当中主要选择我院2016年1月—12月期间共收治的12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进行了关于阿昔洛韦治疗120例患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月—12月期间共收治的12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当中有60例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发热、咽喉痛、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等现象。在120例患儿当中共有男童65例,女童55例。年龄在2~10岁之间,病程为3~12天。所有患儿在年龄、性别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取常规性的对症治疗,当中主要包括严格的卧床休息、根据患儿实际情况给予抗生素、维生素和护肝药物以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同时对照组患儿给予α—干扰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则给予阿昔洛韦进行治疗,要求患者服用药物10mg/(kg·d),分3次口服,连续使用5天[1]。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症状的改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统计当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整体治疗效果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肝脾肿大恢复时间、淋巴结消退时间、退热时间等方面观察组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均没有出现血小板减少、呕吐和皮疹等不良反应(P>0.05)。详细见表1、表2。
3.讨论
随着近年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临床上开始出现了各种淋巴细胞急性白血病、心肾等功能遭受损害病例的报道,因此当前阶段在临床治疗当中积极的进行抗病毒治疗研究是十分重要的[2]。临床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等特征,主要是由EB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从而导致出现各种临床症状[3]。利用利巴韦林治疗可以用于流感病毒和呼吸道病毒等治疗,但其使用会导致出现外周白细胞减少现象,耐药性比较强,应用比较容易受到限制。而使用阿昔洛韦治疗则能有着较好的淋巴细胞亲和性,能够有效的抑制病毒传染发展,对提升免疫力也有着重要的效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属于儿童中比较多见的由EB病毒引发的亚急性或者急性传染科疾病。最近几年,世界范围内有着一定的增长趋势。经过一些体外实验证明,使用阿昔洛韦可以有效显著EB病毒对于人体细胞生长刺激和DNA合成的刺激,进而有效降低排毒率。
临床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是由EB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是一种主要经唾液传播的疾病,会伤及全身的淋巴组织并且伴有淋巴细胞组织或者器官[4]。秋冬季节是一个比较容易爆发的季节,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说这样的感染影响是很大的,该病会由于儿童的年龄越小而在临床表现上越是不明显,尤其是在患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病早期阶段当中,由于该病外周血中无异常性的淋巴细胞出现,因此是比较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现象的,给临床治疗也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大部分的误诊都会被当做是感冒来进行治疗,或者会由于咳嗽比较强而被当做是肺炎进行治疗。同时一些医生临床上的经验不是很足,也不能准确的判断血象,从而导致误诊成为白血病[5]。随着近年来临床治疗和诊断技术已经不断的进步和完善,临床上对于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效果也在逐渐的提升。
在本次的研究当中选择我院2016年1月—12月期间共收治的12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当中有60例患儿。当中对照组患儿给予α—干扰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则给予阿昔洛韦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症状的改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分析[6]。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整体治疗效果(93.33%)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肝脾肿大恢复时间、淋巴结消退时间、退热时间等方面观察组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当中对照组的患者在肝脾肿大恢复时间、淋巴结消退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7.8±2.2)d、(10.2±3.2)d、(6.5±2.4)d、(13.7±2.6)d,观察组的患儿在肝脾肿大恢复时间、淋巴结消退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分别为(5.6±1.8)d、(7.5±2.5)d、(4.2±1.5)d、(9.2±2.6)d。两组患儿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均没有出现血小板减少、呕吐和皮疹等不良反应(P>0.05)。从上述的研究当中可以看出,阿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效果是比较高的,与常规性的治疗方式相比较而言不仅治疗效果更好一些,同时在治疗当中也能减少整体的治疗时间,对于患儿的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保障作用[7]。该项研究的结果与其他的类似报道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有着较高的可信度。
综上所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着较为复杂化的临床表现症状,疾病发生以后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不同器官的损坏现象,因此一定要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诊断和治疗[8]。作为医生一定要熟练的掌握该病的临床症状和表现,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患儿的早日康复。阿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效果是比较好的,能够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并且安全性也比较高,因此十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白葛清热方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0例及护理[J].王久敏,刘小云,焦万玲,夏春香,夏冰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04):474-488.
[2]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恢复期的中医辨治[J].史晓霞.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06):210—211.
[3]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0例疗效分析[J].刘雪琴.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7):541-558.
[4]阿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评价[J].李文庆.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8):214—226.
[5]喜炎平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J].董显燕,廖林英,黄郁波,曾国华,袁珺.中药药理与临床,2013,(02):554-596.
[6]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0例疗效观察[J]. 何雷锋,常青.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05):415-445.
[7]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6例临床观察[J].刘丽平.中医临床研究,2012,(15):215-219.
[8]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杨顺金.中医临床研究,2011,(20):156-169.
论文作者:陶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1
标签:传染性论文; 患儿论文; 细胞论文; 时间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小儿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