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路施工建设过程中,机械设备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对整个工程质量和进度都有重要意义。完善的交通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具体施工阶段,做好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能在很最大程度上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和降低施工成本,保证公路在运营阶段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关键词: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维护
1公路建设中加强机械设备管理的必要性
1.1 加强机械设备管理是适应公路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无论是高速公路的建设,还是建筑材料的必要处理,必须依靠机械设备的力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公路施工机械也在向着高精尖技术发展。道路工程机械包括全站仪、勘探水平测量仪、挖掘机、推土机、铲运机、加载器和其他建设设备,因此,公路建设项目的建设进度和质量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机械设备有序管理的制约。
1.2 加强机械管理才能发挥机械设备的能效
公路机械设备的管理,不仅是对机械设备本身的管理,而且也是对操作维护人员的管理。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公路部门的发展是否可持续、稳定。只有提高机械设备人员的管理水平,机械设备才能更好地达到运行状态,促进科技进步和企业的发展,发挥最佳经济效益,保持较长的生命周期。同时,加强机械管理,还可以使个人和财产安全得以保障,是实施和谐高速公路和安全工程的保证,是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提高公路快速维修的重要条件。
1.3 加强机械设备管理能提升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的资质和能力通过机械设备得以展示,工程施工企业的潜力需要有许多质量好的机械设备,这样才能承包大型工程。特别是近年来高速公路建设的科技和机械设备得到快速发展,而且机械设备也存在很多优势,决定了其作为公路建设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参数。
2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2.1 公路施工机械管理与维护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许多施工企业并未对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安排个别施工人员或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对其运行等实施监管与检查活动,并未构建出完善且系统化的管理制度与规章体系,尤其是规模较小、项目承接能力较弱的中小型施工企业。中小型施工企业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指导,其过于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仅注重施工过程、操作成本与具体工期,难以形成相对健全的施工机械管理与维护制度。管理与维护制度的不完善,一方面会导致施工人员在对施工机械进行操作、管理与维护时缺乏专业性及成熟化的指导;另一方面易致使设备监管不善,难以及时发现问题,无法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操作风险。
2.2公路施工机械的操作使用管理不当
除了施工企业管理制度与相关规章体系的不健全,施工管理人员对于公路施工机械操作使用的具体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1)部分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资金能力有限,面对难度系数较高的公路工程项目,其无法引进或购买符合施工技术标准的先进设备,亦无法及时淘汰过时或难以满足施工要求的老旧器械,机械更新速度慢,不但会降低单位时间内的施工速度,甚至可能无法保证应有的施工质量,使得工程质量难以达到核验标准。(2)一部分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的机务人员尚未构建良好的机械设备维护与保养理念,无法根据施工机械的作业时间、施工内容等予以及时检查、优化或修复,同时,许多企业为降低施工成本和施工时间,将工期与施工任务压缩,施工机械常处于不间断的超负荷运行状态,这就易引发机械故障,损害机械性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机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不足
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需要专业的机务人员予以实施,然而,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并未构建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兼备的机务人员队伍,企业现有的机务人员多是由其他领域的工作人员兼任或转化而来,其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均不足。一般情况下,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应具有充分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经验,包含机械设计、机械构造、机械调试、机械维修及机械保养等众多领域,但是实际工作中由于机务人员缺乏专业学习背景,对机械管理与维护行为多根据过往的操作经验,这不仅使得机械管理与维护工作混乱而无效,也导致其长期难以取得技术上的进步。
3强化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的对策
3.1建立健全公路施工机械管理与维护制度
建立健全公路施工机械管理与维护制度,应重点包含机械维护与修复 2 个层面。(1)明确机械维护分类及其具体内容,构建全面而细致的施工机械维护制度。施工单位可将公路工程机械施工设备的维护工作分为日常维护、定期维护与特殊情况维护,相对应的施工机械维护制度也应包含这 3 个部分。日常维护制度是指机务人员每天对各种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例行核查,保证外身洁净、运行正常有序。定期维护制度则主要根据施工机械的不同构件性质制定相符合的维护时间间隔,重点包含施工机械各个部位的螺纹位置、发动机、电气设备、机油盘、滤清器及设备底盘等,维护活动也主要涉及检查、拆卸清洗、调整试用、润滑等。特殊情况维护则是指针对不同施工机械的性质、功效、使用年限及具体公路工程等情况而开展的不定期维护,如磨合期维护。(2)设置有针对性的施工机械维修制度,确定维修范围与具体操作流程。机械维修制度应囊括机械修理和零件修理制度,前者须对整个施工机械发生故障的修理工艺及具体步骤做出阐释,以促进机械恢复其原有性能;后者则是指修复出现故障或问题的机械构件,指出可运用的检测方法与修复技术。
3.2提高维修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公路施工中,要提高公路工程机械的管理效率,实现对工程设备的专业化管理,施工单位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聘任专业化的管理人员,对设备进行科学管理。在具体工作中,首先要确定好公路工程机械管理工作的相关负责人,然后在选拔各级管理人员。为了提高公路管理机械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必须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3]。例如,为了让机械管理人员更好进行履行其职责,某公路施工单位对相关人员组织了专业培训,在培训中,将最新公路施工技术和设备进行讲述,使设备管理人员掌握最新设备,为接下来的管理和维修工作奠定基础。在培训中,还开展了现场设备演示培训,在场的 60 多名管理人员参与观摩,掌握了地水稳冷再生设备、沥青撒布、摊铺压实等多项设备的操作演示,使其对新技术、新设备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3.3强化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监管
施工企业应在综合利用并发挥施工机械功效的基础上加强机械施工设备的使用监管。(1)根据不同施工机械的性质和作用,制定有针对性的操作规范,实行岗位责任制,将每个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机务人员。(2)严格遵照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作业和定期保养,避免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行和带病施工,及时清洗、调试施工设备,并进行润滑和防腐处理。(3)施工企业应根据机械设备的购买年限、使用年限、应有寿命、运行现状及其现有功效等判断此机械设备是否满足施工要求,是否需要进行更新、升级,甚至淘汰。若需要对施工机械进行构件重组、更换和技术改造,技术人员必须对其开展经济性与适用性分析,保证设备改造的成本低于其优化升级后能够带来的经济收益,且不会产生排斥问题。若现有的机械设备年份过久、性能较弱,无法满足现代化的生产需求,则应对其进行淘汰处理。
结束语
总之,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是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公路工程施工顺利与工程品质的关键因素,因此,施工企业必须突破传统思维,改变以往重建设轻管理的观念,加强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降低机械故障发生率,提升施工效率、缩短工期,进而提高公路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罗洪新.公路工程机械施工设备及其管理维护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25):108.
[2]戴国辉,聂芳梅.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11):146-147.
论文作者:刘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公路论文; 机械设备论文; 施工机械论文; 机械论文; 机务论文; 设备论文; 设备管理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