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摒弃传统教育中唯成绩论的教学弊端,而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除了在数学、语文等文化课程中提出了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科素质等能力素质的要求之外,小学教学中还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多元化、动态性等特征,在小学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但是由于开展时间短,经验不足,尚存在较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结合教学经验,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教学模式设计原则、教学实践等内容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进完善,充分认识到了传统应试教育下存在的诸多弊端,高分低能的现象引起了广泛重视,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改变这一现象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目标。新课改指出:应当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较好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而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氛围,让学生获得更多接触自然、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实践中进行所学知识的运用,丰富学生的阅历以及能力。
本文主要对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性、设计原则、教学实践等进行了分析总结。
一、加强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意义
1.探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尚未定性,可塑性强,在该时期多开展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探究热情。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集中学习、自主学习、个性发言等多种形式,参与到知识的研究、学习、讨论中,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2.开放性学习可以促进教学实践的持续创新改进。
开放性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特征,在课题设置、思考模式、讨论过程、结果阐述以及评价等多方面,都是开放性的,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的思维被禁锢,而是在教师引导下能够更好地实现思维的独立化、个性化发展,增加学生独特的实践体验的同时,让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3.综合性学习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持续扩展。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资源的本质、联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知识的有用性,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在此过程中,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综合知识。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设计原则
1.教学模式应当与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相切合。
教师首先应当明确,设计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其是整个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此,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设计时,教师应当充分掌握活动主题,围绕主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的设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设计之前,教师应当深入剖析课程指导纲要,同时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现有教学资源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引发学生的逻辑共鸣、情感共鸣,实现教学模式和活动主题的切合。例如:“我是家乡小导游”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附近的公园、商场、景点、田野等处,让学生认真观察,发现家乡的特点以及家乡的美,并让学生们说一说如果自己是小导游,会怎样跟游客介绍自己的家乡。由于学生走出教室,身临其境,可以获得更加直观的感知,因此,综合实践效果会非常好。
2.教学模式应当保证可行性和有效性。
在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之后,教师设计教学模式应当首先考虑其可行性以及有效性,这是保证教学顺利开展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首先,教师应当对活动内容、现有资源、学生情况等进行全方位分析,确保活动环节的可操作性;其次,应当保证教学模式整体结构与学生的思维特征相符合;最后,应当保证教学资源的合理融合运用。例如:进行“清洁工具与我们的生活”综合实践教学,清洁工具种类很多,教师在选择时应当保证简单、易操作、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实践性,更好地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
3.重视教学模式执行效果的综合评价。
教学活动完成之后,需要做好教学效果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活动课设计、活动课开展、活动课效果、师资水平、学生素质、活动资源等,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评价体系。课上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模式执行效果的评价,除了检查学习成果,还包括学生的思考深度、理解能力等。由于学生能力水平、思维模式各不相同,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的时候也应当具有灵活性,只要接近预期学习效果即可,让学生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也能得到个性化发展。例如:“校园‘绿岛’创意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内容只要符合活动主题即可,并且评价时对学生活动成果的新颖特征、使用价值、可执行性等给予评价,对于学生中存在的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这样有利于维护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
三、常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类型
1.社会实践型。
社会实践型教学模式可以是集体参与,也可以是个人单独进行,活动方式多为参与公益活动、助人为乐活动等。活动流程通常如下:
(1)确定活动内容:根据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进行活动内容的确定,保证活动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
(2)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尤其是安全方面的准备,同时做好活动安排,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避免学生活动的盲目性。
(3)实地服务:此类型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要结合实际,让学生切身参与,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2.主题班会型。
此类型综合实践活动的集中性强,可控性好,易于操作,方便教师跟踪指导。流程如下:
(1)确定班会主题:保证班会主题突出,无争议性。
(2)拟定班会计划:明确班会目标,制定班会流程。
(3)强调实践性:这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4)多渠道。活动形式可以根据主题任意选择,以结果作为牵引,多渠道选择。
3.技术操作型。
该模式主要锻炼学生手脑结合能力,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流程如下:确定主题→调查研究→实践准备→进行示范→实践模仿→指导评述→反复实践→展示成果→拓展延伸。
4.专题研究型。
该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础,学生通过进行特定课题的研讨,完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获取知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流程如下:确定研究方向→进行任务分工→组织探究学习。
5.学科融合型。
该模式以学科为基础,利用掌握知识去应用于生活、实践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该模式综合性强,学科知识融合性强、逻辑性强、实践性强,适用于小学高年级。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更加重视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小学生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素质的发展,这对于提升基础教学效果,促进小学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郑珊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1):256。
[2]吴善忠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J].当代教研论丛,2019,(09):102。
[3]周丽珍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活化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6):113。
论文作者:谢肃威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3月总第3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
标签: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论文; 能力论文; 主题论文; 班会论文; 《素质教育》2020年3月总第33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