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研究论文_李文侃

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研究论文_李文侃

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供电段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经济快速发展,为铁道交通运输事业提供了动力和支持;社会不断进步,促使铁道交通事业顺利发展。当前,铁道交通事业发展中的电气化已成为铁道交通的显著特征。因此,将重点阐述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的新技术发展,以期提供借鉴。

关键词: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研究

引言

我国铁路交通建设过程中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占据的地位不可忽视。它在发展过程中应用了多项技术,能够以社会市场为先导,不断优化新型技术,保证其展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方向,为铁道的安全性、稳定性提供了坚实基础。客观来看,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技术的研究不断发展,保证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当前的重要课题,也是铁道事业发展的核心。

1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接触网新技术分析

接触网作业是供电系统工作中较容易出现意外情况的部分,其受周边环境等的影响较大。因此,提高接触网材料建设的安全性是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建设过程中的着眼点之一。接触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接地短路等故障,既不能有效保证施工人员时的施工安全,也会对施工人员工作的态度、心理等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下降。通过使用新时期新型合成材料,如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等,借助其良好的绝缘性等性能,可促进接触网整体绝缘性的提高,使得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可以在更安全的工作背景下开展相应作业,促进了其工作效率的提高。该类材料的组成结构是编织状的,其整体的质量相对较轻,但是整体的承压力处在较高水平,属于强度较高的一类材料,同时该类材料还属于环保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促进了能源环保性等的提高,可促进铁道供电工程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为环保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推动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客观上,在进行铁道供电设计的过程中,如果把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作为重要的着力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分析,将会促进我国铁路建设事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展现出较高先进水平,引领时代潮流。铁道电气化技术在世界领域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当前社会市场不断变化和发展,交通运输业随之发展,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面临诸多变化,也会出现诸多问题和不足。实际运行过程中,供电系统接触网所处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导致铁道供电系统易在作业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对铁道和人身产生一定的危害。因此,实际运行过程中必须重点关注接触网的特点、性质和实际运行状况,不断优化和升级各种接触网材料。当前形势下,接触网中经常会运用一些新型合成材料,主要是一些具有较强绝缘性能的材料。如果处于比较复杂环境,这些材料也通常需呈现出较强的适应性,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铁道和人身的安全,使其有效运行。其中,比较关键的是工作人员在对接触网进行清洗的过程中,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一定的工作量,保证其人身安全,从而间接地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从结构上观察新型绝缘材料,它属于编织状,将大大提升绝缘材料自身的承受能力。因此,新型绝缘材料被称为“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高性能树脂的优势较多,强度良好,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有效运用高性能树脂材料,将保证整个接触网的高性能和高质量。

从特殊线路角度出发,在其有效的作用下,牵引供电系统会把接收到的电能通过牵引变电所及接触网合理传输到正在运行的电力机车中。但是,在复杂的线路条件及机车功率因数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向牵引变电所供应电能的外部电网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出现三相极不平衡问题,将会诱发故障等。所以,这样情况下,系统将不能有效运行,也不能顺利供电,严重提高电网系统运行的费用,逐渐增加其成本。从电气化铁道供电角度出发,运用比较广泛的是 BT 供电模式。但是,BT 供电模式在运用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例如存在长回路感应和半段效应。SF6 自耦变电器的采用,促进了全新的供电模式便应运而生——AT 供电系统,并广泛运用于铁道电气化牵引供电系统。采用AT供电系统提高了牵引网的电压,电流减少,牵引变电所间距随之增大,减少了投资预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AT供电系统广泛应用于目前新建的电气化铁路及高速铁路中,很大程度上弥补了 BT 供电模式的多种缺陷和问题,高效解决了供电系统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故障。

2电气化铁道供电安全性分析

实验研究证明,铁道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会严重影响电气化铁道供电安全,而外部因素也会对其产生一定影响。在当前技术支持的背景下,要更好地连接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和监控系统,应该合理运用网桥方式。网桥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全面检测和分析铁道的实际运行状况。在此基础上,它不影响电气化铁道供电检测系统,能够有效展现出监控的整体性。此外,它的使用过程会呈现一定的经济性,在不影响安全层次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展现更加规范的安全控制体系。

电气化铁道供电安全性分析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运行过程中,极容易受到因内部各类设备机器不协调导致的影响,也容易受到外部自然环境以及其他条件变化的影响,因而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将当前电气化铁路运行供电系统的调电频度等通过监控系统和网桥结合起来,可促进铁路运行的正常开展。同时,对电气化铁路整体地供电系统也要加强整体性构建的认识,通过使用新型节能材料,完善相应的监控系统等,推动电气化铁道建设安全性的提高,促进其向着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除了完善已有的监控系统外,也要通过详细检查供电系统的各个环节,及时进行各类监控措施和监控装置的重复性布置等工作,使得监控系统的整体框架和基本结构都向着规范化、系统化方向发展,促进实现实时监控与备份监控共同开展的目的,切实提高监控的有效性,促进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安全监控工作落实到位。

同时,它在网桥的作用下能够完整地实现控制系统的网络的有效连接。在铁道的整个运行过程中,需整合所需要检查的信息传输到各个子系统,进而对相关数据进行合理处理和分析。随之根据提供的数据,对灾害进行级别划分,保证网桥和安全控制系统完整结合。需要注意,接受信息后,就可以运用电子邮件保证系统间实时信息的有效共享,以此完善铁道供电系统。

3新时期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前景

从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角度出发,提升铁路的安全性是最重要的内容。因此,在运用不同新技术的过程中,应该以安全设计为基础和前提。在对供电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过程中,应该积极遵循节能减排的发展原则。同时,应该把安全发展作为目标,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升级设备。在电气设备铁道供电系统中,技术人员应该重点关注不同因素对铁道供电系统产生的影响。同时,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结构比较复杂,相关工作人员在对其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分析其影响因素,并能够检测供电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此外,还须更加全面、透彻地研究相关信息技术,保证其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经过多次的实验研究中,我国应该加强对科研人才的培养,同时融入更多的优秀人员,保持队伍质量,从而提升和保障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保障电气化铁道事业更好地向前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时代在不断发展,新技术新应用也层出不穷。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做出相应变革,通过加强对 AT 技术等的应用,使用新型节能环保的材料,打造具有专业技术素养的人才队伍,促进新技术研发工作的顺利开展,推动供电系统建设实现新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吕高奎.探究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J].建设科技,2017(13):125.

[2]张玲.铁道牵引供电系统电能质量控制的研究及仿真[J].山东工业技术,2017(12):180.

[3]王小坤.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几种典型过电压的分析[J].低碳世界,2017(09):54-55.

[4]陈佳兴,杨剑锋.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加窗插值法的谐波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6,60(11):130-135.

[5]薛海峰.探究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J].科技风,2015(13):5.

论文作者:李文侃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研究论文_李文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