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四川成都610061)
【摘要】目的 探讨共情护理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在排除负性情绪增强治疗依从性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7年2月到2018年1月期间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共7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了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等方面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共情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焦虑抑郁程度以及治疗依从性等各项指标。 结果 观察组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的依从率为94%高于对照的76%,(P<0.05)。结论 共情护理对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负性情绪有着良好改善作用,能够规范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共情护理;治疗依从性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328-01
艾滋病度(HIV)能够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ADIS),能够让患者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无法抵御一般性传染病,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而高效抗反转病毒(HAART)能够减少患者的机会性感染、延长寿命。但是在治疗中,受到患者负面情绪和治疗依从性影响,使治疗效果难以得到保障。因此,除了采用常规护理外,还需要对艾滋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疏导,而共情护理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的患者在感情和动机上的认同,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过程的针对性,让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改善,提高治疗依从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到2018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共78例,采用随机数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其中男性为19例女性为20例。年龄在29~58岁,平均为(44.81±4.23)岁。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共情护理,其中男性为21例女性为18例。年龄在28~59岁,平均为(45.29±5.12)岁。两组的年龄和性别比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进行,具体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和用药督导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共情护理干预。(1)组建共情干预小组:成员包括治疗医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以及责任护士等,并进行共情护理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患者提供专业的共情护理服务。(2)评估:对患者病历资料、家庭状况、文化程度、生活背景等基本情况继续了解,为组织共情护理的方式方法提供依据。制定共情护理方案。(3)护理分层: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针对不同的患者的情况,确定共情护理的周期和频次。(4)共情护理方法:耐心倾听:患者压抑的负面情绪主要来自身体和社会的压力,由于人们对艾滋病的误解,使患者负面情绪不断累积,耐心倾听能够改善患者孤寂的状态,使其拥有足够认同感。互动交流:通过倾听对患者精神世界和基本诉求进行了解后,需要结合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专业性的指导,并掌握语气和分寸,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得到患者的认同感,给予患者恳切的建议。共情检验: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采用注意转移法降低不良情绪,为患者提供科学的疾病预防建议,并用治疗成功的案例激励患者,逐步化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达到良好护理干预效果。
1.3 观察指标
(1)负性情绪:护理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进行评估,两个表格采用1~4分评分法,20个项目,共80分,得分越高表明焦虑、抑郁程度越高。
(2)治疗依从性:通过自制的问卷调查方式,内容包括遵医用药、定期复查、保持乐观、合理饮食、安全性行为等7项目。完全依从:全部遵守,不完全依从:遵守3项到6项,完全不依从:少于3项。依从率=(完全依从+不完全依从)/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将所有的数据利用SPSS23.0进行处理数据,以X2检验计数资料(%、n),以t检验计量资料(),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的负性情绪比较
两组护理完成,对比SAS、SDS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面(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的依从率为94%(37/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艾滋病属于无法治愈的传染性疾病,相较于非传染性疾病,患者不仅承受了身体的痛苦,社会的歧视,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 生理机能的变化会让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于患者的依从性也有着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虽然能取得效果,但是相对有限,并不能够准确把握患者焦虑产生的原因,不能够给予患者给个性化的护理干预[2]。而共情护理的应用,能够从患者角度出发,通过共情体验,认识到患者心中情绪发泄的关键点,使患者能够对护理人员产生由内而外的认同感。在认同感的驱使下,能够充实患者的信心,充满求生欲望。积极配合治疗能够实现遵医用药、作息规律、健康饮食、安全性行为等等,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艾滋病患者能够摆脱负性情绪,积极的配合治疗。对比SAS、SDS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自负情绪的降低,也能够作用于治疗依从率。经过对观察组的依从率为94%(37/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和王小棠[3]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共情护理护理对比常规护理能够降低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能积极配合治疗、遵医用药、健康饮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升了针对性护理效果,在临床实践中也取得的良好的应用,对改善病症状况具有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邹丽红. 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当代护士旬刊, 2016(5):104-107.
[2]林飞英. 共情护理对急诊患者不良情绪及治疗配合度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2):50-53.
[3]王小棠. 共情护理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3):480-482.
论文作者:郭慧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患者论文; 抗病毒论文; 艾滋病论文; 对照组论文; 焦虑论文; 性情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