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胸膜炎122例临床护理分析论文_邓巧

结核性胸膜炎122例临床护理分析论文_邓巧

邓巧

湖南省结核病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6

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年~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资料。按照其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及对应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治愈36例,好转25例,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治愈32例,好转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44%,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5.4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此类疾病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临床护理;疗效;满意度

引言

结核性胸膜炎是肺结核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原因是患者的胸膜受结核杆菌感染而导致的胸膜炎症。临床表现可分为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主要表现有发热、干咳、胸痛等,当胸腔积液大量增多时可出现气急、端坐呼吸机紫绀等。结核性胸膜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的病症有: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干性胸膜炎以及结核性脓胸,其中渗出性胸膜炎在临床上最常见。临床上对结核性胸膜炎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的同时,精心细致的护理对巩固患者临床疗效也存在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我院近年来在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过程中采取整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年~2015年2月我科收治的122 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其中男86例,女36例;年龄31~78岁,平均(45.2±2.6)岁;初发胸膜炎77例,反复发作45例;积液在左侧61例,在右侧52例,在双侧 9例;积液量少有26例,量中有 64 例,量大有32例;草黄色积液86例,深黄色积液19 例,血性积液17例。所有入选病例均经B 超诊断显示均为中等量以上的单侧胸腔积液,经B 超和 CT 检查证实无胸膜肥厚、恶性肿瘤、多房分隔,无心、肝、肾功能不全,无低蛋白血症及严重营养不良等其他疾病所致的胸腔积液。按照其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抗结核治疗,并行胸腔穿刺抽液,对于严重者给予激素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复发现象。

1.3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叮嘱患者尽量卧床体息,进行常规饮食护理,定时为患者测量体温、脉搏,叮嘱患者按照服药,向患者介绍与疾病相关的知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进行干预,措施如下:

1.3.1 一般护理

患者尽量卧床休息,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可进行少量的下床活动,以利于体力的恢复,每日做好口腔护理,及时更换衣服和被褥,保证皮肤清洁干燥;病室应定时通风换气以保证空气新鲜,室温维持在20~24℃;患者咳嗽或咳痰时,对患者进行指导以利痰液的咳出;若患者持续处于高热状态,采用物理降温法来降低患者体温;若患者出现胸痛症状,应协助患者找到舒适的卧位,使患者进行身心放松。

1.3.2饮食护理

患者最好食用易消化的半流质、流质的食物。饮食护理配制出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合理食谱,在防止饮食过度或过少的前提下,增加患者的营养,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同时保证每日的饮水量,以保持大便通畅。

1.3.3 心理护理

给予患者专业性强的心理护理,通过与患者沟通,充分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同时帮助患者掌握心理疏导方法,进行自我调节,应对不良情绪,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

1.3.4 健康宣教

对结核性胸膜炎相关病情、发病原因、用药等疾病知识进行讲解,引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定量训练,通过腹式呼吸、深呼吸等训练,使其肺功能衰退。

1.3.5 获取社会支持

多数人认为肺结核具有传染性,因此杜绝与结核患者交往,进而对患者造成一定伤害,对此应积极需求社会支持,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使其尽快正常的生活。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选项分为四种: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

1.5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将疗效评定为以下几个等级。治愈:发热、干咳、胸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发热、干咳、胸痛等临床症状大部分得到明显好转。无效:发热、干咳、胸痛等临床症状没有明显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的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均为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及对应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治愈36例,好转25例,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治愈32例,好转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n 治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6136(59.02)25(40.98)0(0) 100%

对照组6132(52.46)24(39.34)5(8.2)91.8%

P值<0.05

注: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44%,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5.4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组别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6136(59.01)21(34.43)4(6.55) 93.44%

对照组6125(40.98)21(34.43)15(24.59)75.41%

P值<0.05

注: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临床表现以胸闷为主,同时伴有胸痛、气短、盗汗、咽痒、咳嗽、咯血和发热等症状。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血液循环过程中受到细菌感染,其发病往往较急,在短时间内便可达到高峰。在治疗此病过程中,医疗与护理应同步进行,遵循“早期、联合、全程”的治疗原则,充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保证患者彻底治愈。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病程较长、病情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使患者在心理上对这种疾病极其的恐惧和忧虑,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患者如果能够经过正规合理的抗结核治疗,例如胸腔穿刺抽液、注入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再经过精心的临床护理,其治愈率可高达92%以上。

本文通过研究一整套完整的临床护理方法,从患者心理、生理及用药等各个方面入手,使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护理成为一套临床上切实有效控制及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有力手段。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44%,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5.4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科学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此类疾病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毕炳炎,李菊芬,金佳媛.结核性胸膜炎微波佐治45例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126-127.

【2】张萌涛,罗阿丽,庞健健,等.结核性胸膜炎与青壮年男性健康[J].临床肺科杂志,2013,4(18):355-356.

【3】李莉,傅瑜,贺伟.老年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特点[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9):1401-1402.

【4】Liu Z1,Zhu C,Yang H,et al.Clinical value of ELISA-MPT64for the diagnosis of tuberculous pleurisy[J].Curr Microbiol,2012,65(3):313-318.

【5】邢春娇.胸腔给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24-25.

【6】傅满姣.108 例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2):230-231.

【7】业秀林,郝青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86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5):4-8.

【8】聂理会,任卫聪,王敬,等.结核分枝杆菌肝素结合血凝素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鉴别诊断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3):27-28.

论文作者:邓巧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6

标签:;  ;  ;  ;  ;  ;  ;  ;  

结核性胸膜炎122例临床护理分析论文_邓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