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道路桥梁工程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其建筑质量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安全性和舒适性也成为施工单位追求的目标。但是,在当前的公路工程中,发生路基沉降的现象较为常见,对安全行车造成了隐患,为了保证桥梁的安全系数从而保障行车安全,就要软弱地基进行处理。本文对道路桥梁施工中对于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解决措施。
关键词:道路桥梁;软弱地基;分析;措施
引言
随着路桥建设的不断发展,对桥梁架设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特别针对软弱地基的道路桥梁施工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软弱地基处理的质量直接决定整个工程施工的施工质量和进度。在道路桥梁的施工中,应当充分结合当地的地质条件,对软弱地基采取人工方法进行处理改善,最大限度的减少对道路桥梁质量的影响,为交通运输的安全提供保证。
1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地基处理目的
软弱地基通常指的是淤泥质土、杂填土和高压缩性的土层形成的一种地基结构,具有强度低、压缩性高、透水性小的特点,由于这样的地质土质松软、土壤含水量较高、土壤压缩性较大,地基的强度不高,地基的承载力比较差,从而一经重压容易引起变形,导致路基路面发生沉降。道路桥梁施工中处理软地基就是为了改善地基的渗透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压缩性能,保持地基稳定,以有效减少基础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对软弱地基处理通常采用人工方法,一般通过提高土体强度来改善剪切特性;提高地基的抗变形特性;改善地基的振动性能,提高抗震性能;需改善地基的透水特性;消除或减少黄土等几种方式,来改善软弱地基的性质。
2对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处理的必要性
道路桥梁施工铺设时间长,路线比较长,涉及范围广,很多时候会横跨多个地质环境,并且路基施工技术含量高,经过挖掘、运输、填埋等多道工序,工作环境不受控制,受气候因素影响多。尤其是软弱地基给道路桥梁施工带来较大的影响,一旦路基施工达不到设计要求,往往会出现下陷、边坡失稳等问题,影响交通运行。因此在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在软弱地基施工中,必须要采取措施加强施工技术与工艺的管理,采用人工的方法改善软弱地基的变形性与渗透性,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使软弱地基具有更加牢固与稳定性能,防止道路桥梁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沉降、下陷、变形、断裂等问题,有效提高工程的质量。公路路基工程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需要在现有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大力引进新型施工技术,结合现场施工环境合理安排工序,不断提高施工水平,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达标。
3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技术
3.1换填土处理法。当道路桥梁地基的稳定性与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且软土层的厚度不是很大时,可以采用换填土处理法,开挖软土层,根据实际需要分层填充具有较好稳定性的如粉煤灰、炉渣、灰土、砂石等材料,利用打夯机压实,提高地基密度,提高地基承载力,加快软土地基的排水固结,使经过改造后的软土地基达到建筑施工的设计要求,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换填土处理方法适用于排水较差且土质不均匀的软土地基,施工时要根据土层的附加应力分布规律进行处置。
3.2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该法是把少量的碎石、粉煤灰、水泥,通过加水进行拌合,采用长螺旋钻管内泵或振动沉管打桩机具,制成具有较高粘结度的桩,在经过褥垫层使桩和桩间的土形成复合地基。通常施工时由水泥代替粉煤灰形成素混凝土桩,尽量保持在C10-C20的强度等级,能提高承载力。
3.3孔内深层强夯法。该法是在地基内成孔,孔内放入重锤,一边分层填料一边强力夯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地基深处的强夯通过孔道进入,在孔内深层通过异型重锤自下而上的对填料进行高动能、超压强、强挤压的进行夯实,挤密加固孔内填料和桩周土,并竖向深层压密固结。对于不同的土质要选取不同的工艺,增加桩间土的紧密程度,提高承载力。
3.4应用建筑垃圾新技术处理软弱地基。对于硬夹层软硬不均、地下人防工事、岩溶土洞、黄土、软弱土、风化岩、膨胀土等比较复杂的地基,可以根据地质情况和地基设计的要求,可以利用建筑碴土、工业无毒废料、砂、粉煤灰、砂卵石、土夹石、素土、灰土、混凝土等材料就地取材,做成各种DDC桩,这种处理方式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高、地面振动小的特性,消耗大量建筑垃圾,节约了工程造价。
3.5排水固结法与堆载预压法。排水固结法借助外界荷载,使软弱地基中的排水固结,从而减少孔隙,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有效控制建后沉降,以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堆载预压法通过将人工材料堆载到软弱地基表面,以强大的外力将地基中水分挤压出来,从而减少土壤中水分提高土体中的颗粒凝结力,增加土体密实度。
3.6高压喷射注浆法。通过使用高压喷射机械,把固结性较好的材料如粉煤灰、水泥,采用注浆形式向软弱地基深层灌注,从而提高地基强度,此法较适用于含水量较多的如粉土、粘土、淤泥软弱地基中。
4加强道路桥梁软弱地基路面施工的有效举措
4.1做好软弱路基路面开挖、填筑以及压实作业。填筑路基前要先全面清理路床,根据路基土层土质进行分层检测和填筑,通常采用分层平铺、混合填筑的方法进行施工,全力保证路基土层的厚度和严实度。进行压实作业要分层压实,边填筑边压实,反复交叉进行,确保压实的严密性。尤其对土质松软、土壤含水量较高、土壤压缩性较大区域,要增大压实力度,确保其承载力和稳定性。其次,做好沉降路基的排水工作,设置良好的排水设施,一般通过截水沟、跌水、急流槽、边沟、地表排水管等方式排水。选择填料时要确保其洁净无杂质掺杂,含水量符合标准。施工前要进行土壤的塑限和液限联合测定,严格控制拌合含水量。对一些土质松软的地基,通常采用超载预压法、换土法、减少附加应力法、排水固结法、振动碎石桩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等,进行加固处理。对于施工厚度超过三厘米的浅层软土地基,可以平铺地基土层,然后填筑路基材料,防止路堤与桥台之间出现沉降。
4.2做好路基施工技术控制。一是路基防护。做好坡面的防护处理和冲刷的防护处理。坡面防护减少地表水流动带来的坡面岩石风化和剥落,一般采用石砌圬工和混凝土预制块进行处理。公路路段一般采用草坪植生带进行防护。二是路基排水。公路路基经过雨水浸泡就会发生土质软化,致使路基下沉、滑坡。要加强路基排水,时刻保持路基排水的通畅,减少浸泡对路基的侵害。三是路基填压。路基压实度除受压实机械设备的影响外,最重要的是控制好路基填筑材料的含水量,保持最好的压实效果。
5结语
在路桥施工过程中,软弱地基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进度、整体效果影响很大,如果不对软弱地基采取措施进行加固,会给工程埋下重大的安全隐患。当前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处理软弱地基有很多种成熟的方法,施工人员必须高度重视软弱地基路段的施工,采取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恰当的加固方式,严格按照操作标准和技术规范处置软弱地基,有效避免软弱地基出现质量问题,保证车辆安全畅通通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春雷.道路桥梁施工中对软弱地基的处理对策[J].交通世界,2017,(17):23-24.
[2]王勇峰.探讨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J].智能城市,2017,(05):155.
[3]李俊国.道路桥梁施工中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08):22-23.
论文作者:凌海,刘豫晓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7
标签:地基论文; 软弱论文; 路基论文; 桥梁论文; 道路论文; 土层论文; 土质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