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究人工湿地在城镇生活污水治理中的渗透论文_宋少可

浅究人工湿地在城镇生活污水治理中的渗透论文_宋少可

王新庄污水处理厂 450000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人口数量也在逐渐增加,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城镇居民的生活污水量也在不断增加,这样就会给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还会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不难发现,要想科学有效的处理城镇生活污水,我们应该不断加强人力、物力资源的投入力度,为了有效提升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工作效率,我们可以借助人工湿地技术的自身作用来实现环境的净化,保护人们的生存环境不受破坏。下面本文主要阐述了人工湿地字城镇生活污水治理中的渗透,从而有效改善城镇居民的生存环境,并进一步提升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效率。

关键词:城镇生活污水治理;人工湿地;渗透

我国现实国情决定,伴随城镇化建设步伐的持续深入,城镇居民人口总量持续提升,生活污水排放量势必随之增加。虽然较多城镇地区,为了更好地治理污水,采用了多样处理技术,然而却无法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生活污水污染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根除。对于城镇生活污水治理的研究就很有必要,近年来新型人工湿地技术在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新时期,在行业专家的积极探索与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采用人工湿地技术可达到良好治理效果。通过实践,明确采用人工湿地技术,体现了丰富的优势特征。例如,人工湿地技术应用便利、维护操作环节简单、清晰且无需投入较高的成本与较大的资源。同时,人工湿地技术全面契合生态化、绿色化建设标准。

1人工湿地治污技术

从严格层面来说,打造人工湿地环境需要基于自然湿地这一基本资源,通常地址位于洼地,坡度包含了土壤以及填料。在选择绿色植物过程中,应体现成活率高、具有良好的抗水性能,且外观优美、性能优良的物种。同时,湿地之中的微生物或是生长的动物应符合环境特征,方能同绿色植物以及水体构建形成全面整体的生态环境,在不断过滤、相互交换吸附以及沉淀等环节过程中完成生活污水的净化处理。

2人工湿地治污技术原理

人工湿地包含土壤水生植物、微生物、丰富的动物以及砂石等基础要素,芦苇则是代表性的水生植物之一,其适合于生长在厌氧基质之中。人工湿地,体现了良好的生态价值,其中微生物的生长离不开依附的基质,后者为其根系的发展与生长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条件。通过实践,明确采用人工湿地技术可利用其中的植物更好地汇集污染物。同时,为微生环境之中的微生物提供赖以生存的氧气,传输需要的水力。微生物可形成植物反哺作用并可降解污水之中的物质,进而满足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由此,可进一步明确,在以上组成部分互相影响与作用之下,人工湿地技术可全面发挥城镇生活污水净化的良好功能与价值。

2.1人工湿地基质

该基质也可叫做填料,人工湿地技术系统中其属于必要的组成内容,可为各类植物微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营养以及介质,并可发挥净化功能。通常来说,自然表面湿地环境更适合采用自然土壤作为基质,同时还应把握经济合理、就地取材的原则,体现BOD以及COD等特点。可合理应用潜流人工湿地技术形式,综合考量占地水力等因素,选择细沙以及碎瓦片作为基质。

2.2人工湿地植物

通常来说,人们将在湿地环境中生长的植物,统一叫做湿地植物。通过调查分析往往可明确,湿地之中生长的植物普遍以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居多,尤其是后者将构建形成良好的过滤环境,使湿地土壤更加稳固,预防形成污泥阻塞的问题。湿地环境,体现了自由流表面的特征,因此决定在该环境中生长的植物通常具有较高的成活性、良好的抗水性。例如,芦苇等植物更适合于在湿地环境中生长,同时沉水植物也常见于湿地之中。总之,人工湿地环境中生长的多数植物均体现了对污染物质的良好吸收以及代谢功能,它们的生长密度,生长态势同净化污水处理的效果体现了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湿地植物生长的密度越高,生长态势越好,则处理污水的净化水效果越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人工湿地微生物

微生物也是人工湿地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在净化污水过程中,将其中包含的有机质作为主要能源,通过降解形成能量以及营养物质。伴随人工湿地之中微生物的快速繁殖与生长,会在某一定阶段形成稳定的趋势。因此,应积极采用微生物技术对其进行净化处理,例如黄杆菌属体现了良好的污水处理功能,它们高速的生长特征、良好的降脂结构,可更好地分解有机污染物质。一般来说,人工湿地污水物质净化通常将处理氮元素以及吸附有机质作为最终的标准,因此,可通过诱发技术使微生物产生变异,并可通过积极的培育使之更强大,进而完成有效的净化处理。

3城镇生活污水治理中人工湿地技术的渗透

3.1有效控制杂草

通过分析研究,明确有效控制杂草可合理地调节水力传输,湿地环境中杂草对于土壤或者沙粒将形成一定的负面作用,甚至对其产生较为严重的危害影响。虽然杂草不能够在沙砾中生存,却能够在土壤中深深扎根,汲取土壤之中的养分,破坏土壤介质的平衡。为此,可积极采用淹没法,对杂草形成有效的控制。特别是在杂草生长较为旺盛的季节,工作人员可首先喷洒除草药剂,然后通过淹没法做好深度控制与处理。

3.2明确植物类别以及划定湿地尺寸

规划湿地床的阶段中,工作人员需要考量污水的状况、现实的地形、适宜生长的物种等,进而明确设计的深度,为植物的根系发展、污水的净化处理提供良好的氧气环境。确定湿地生长植物的过程中,应全面考量植物的生长水平与耐污能力,同时应把握一定的经济性以及景观美化性。目前,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中经常采用芦苇作为主要的湿地植物,这是由于芦苇体现了较强的存活性,其根系更加发达壮实,而且体现了良好的吸氧功能,可对城镇生活污水达到良好的净化处理效果。在规划人工湿地坡度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依照填料种类进行明确,具体的坡度应控制在2%~8%之间。另外,水力传输效率以及湿地床的尺寸也会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效果形成鲜明的影响。为此,可将传输的时间把控在30min之内。如果长度太长,较易令人工湿地发生死区问题,同时会增加水位调节的困难性,对植物的生长发展较为不利。因此,通过实践分析,应将长度比合理地控制在低于3∶1的标准,这样一来,可全面提升湿地环境之中的水流品质。

4结语

总之,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有效应用,对净化城镇生活污水、优化水质品质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人工湿地建设,体现了便利操作、成本投入较低、符合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因地制宜的综合优势。因此,对确保生态系统平衡,优化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上述分析,本文通过人工湿地技术系统的应用研究,利用管控杂草、明确湿地种植植物的内容以及具体的尺寸结构等,进一步完善人工湿地环境建设,以期达到有效治理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全面加速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目标。

参考文献:

[1]谢云成.三种人工湿地植物对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J].湖北农业科学,2011(22):4586-4589.

[2]李秋华,刘送平,高廷进,等.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城镇生活污水的研究[J].给水排水,2012(S1):189-192.

[3]曾春霞.人工湿地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的应用研究——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1):66-69.

[4]张淑萍,欧阳峰.人工湿地处理城镇生活污水的应用研究——以成都市龙泉驿区鸡头河污染治理项目为例[J].科技信息,2010(3):374,400.

[5]王红强,朱慧杰,张列宇,等.人工湿地工艺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22):13688-13690.

论文作者:宋少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浅究人工湿地在城镇生活污水治理中的渗透论文_宋少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