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参数联合凝血检测在肝硬化患者诊疗及预后判断的研究论文_马瑞宣1,龙永疆2,黎明3 牛莉莉1通讯作者

(1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检验科;2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输血科;3新疆昌吉州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所;新疆昌吉州831100)

[摘要]目的 了解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检测70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并与70例健康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1肝硬化出血组及未出血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小板(PLT)、血小板比容(PCT)显著下降,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显著增高(P<0.05),而肝硬化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比较,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而纤维蛋白原(FIB)显著下降。结论 测定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可有效判断肝功能损害程度,为指导临床用药、判断预后和降低出血风险及病死率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肝硬化;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肝硬化的主要病因,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已成为我国肝硬化的第二大原因。本文通过对70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的联合检测,研究这些指标在肝硬化诊治及预后的变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0例肝硬化病人均来自本院感染科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住院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标准[1],排除血液病、DIC及ITP等凝血功能异常及使用血液制品和溶栓药物的患者。70例肝硬化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22例,年龄32-78岁。根据临床症状是否出血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随机选择2013年5月7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性40例,女性30例,年龄25-75岁。

1.2仪器与试剂 PLT参数检测使用SYSMEX XT-1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原厂配套试剂、质控;凝血指标检测使用SYSMEX CS-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原厂配套试剂、质控。

1.3样本处理 患者于空腹状态分别准确采集静脉血于BD生产的EDTA-K2及枸橼酸钠抗凝管中,立即混匀5-8次,枸橼酸钠抗凝管于3000r/min离心10min,所有检测均在2h内完成。

1.4统计学方法 结果以±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肝硬化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小板参数结果比较见表1。

2.2肝硬化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凝指标结果比较见表2.

表1 肝硬化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小板参数结果比较(±s)

 

注: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血小板主要来源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受血小板生成素调节, MPV是反映骨髓中巨核细胞增生和代谢及血小板生成的指标, PDW是反映血小板体积差异程度的参数,是血小板再生率的良好指标。近年研究发现,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MPV及PDW增大,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除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外,还与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降低有关。肝硬化患者肝脏生成TPO减少,淤血的脾脏使TPO降解增加[2]。另外,由于血小板主要来源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而乙肝病毒是泛嗜性病毒,对骨髓巨核细胞有抑制作用,也会造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减少[3]。此外,肝硬化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MPV作为应激性反应指标,随着血清蛋白浓度的下降,导致巨核细胞释放的大体积血小板增多,或是由于在低蛋白血症状态下,结合于血小板上的纤维蛋白原增多,导致血小板易于聚集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减少,而使MPV升高[4-5]。

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主要场所,除凝血因子Ⅲ、Ⅳ外,其余均在肝脏合成。肝细胞受损时维生素K严重缺乏,或肝功能不全导致维生素K依赖因子(Ⅱ、Ⅶ、Ⅸ、Ⅹ)合成减少,凝血酶原活性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PT、APTT、TT与肝脏受损程度及肝硬化病情的发展密切相关,由于肝细胞广泛的坏死、溶解、变性等病变,导致肝细胞合成纤维蛋白原的能力下降,血清中正常的纤维蛋白原减少。

综上所述,测定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可有效判断肝功能损害程度、监测肝病出血倾向,为指导临床用药、判断预后和降低出血风险及病死率提供重要依据。

[1]吴在德.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97-606.

[2]Riod R,Sangro B,Herrero I,et al.The role of throm bopoietin in the herom bocytopenia of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r[J].Am J Gastroenterol,2005,100(6):1311-1316.

[3]童巧霞,曾令兰,栾军.乙肝病毒感染骨髓细胞的研究[J].山东医药,2008,40(21):3-4.

[4]马艳丽,任万华.病毒性肝炎血小板减少机制探讨[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5,14(3):315-317.

[5]杨玉林,贺志安.临床肝病实验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45-370.

论文作者:马瑞宣1,龙永疆2,黎明3 牛莉莉1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下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5

标签:;  ;  ;  ;  ;  ;  ;  ;  

血小板参数联合凝血检测在肝硬化患者诊疗及预后判断的研究论文_马瑞宣1,龙永疆2,黎明3 牛莉莉1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