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论文_王健

浅析高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论文_王健

王健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 277500

【摘要】本文从高中教师应具备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入手,浅析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水平,影响到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化使用和效果。本文旨在探讨提升高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素养 信息技术 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7-049-01

课程改革对高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如何让教师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具备操作和使用现代教育媒体的能力,实现具有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能力,这既是提高教师运用新技能的要求,又是提升其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那么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提升高中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一、高中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熟练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技巧,熟练掌握1-2种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如PowerPoint、几何画板等),能够制作课件,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教师要会使用电子白板、视频展台等多媒体电教设备进行教学;教师会在互联网上搜索教学资源;教师要树立与教育信息化相适应的信息意识;能够对各类信息化教育资源进行价值判断,选择与任教学科相适应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并应用于课堂教学。

(2)学科教师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能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编制适于所任教学科信息化教案及课堂实施方案;将各类教育资源与日常教学进行整合并合理应用。

(3)教师能够根据不同信息化教学媒体的特点,设计实现不同教学目标的学习活动与学习模式;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开展教学交流和活动。

二、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水平,影响到教学效果。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层次融合,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例如在观摩一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活动中的一节物理课时,看到了令笔者意外的一幕:

一位男教师宣布开始上课,说着:“首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边说边摁鼠标。不知是电子白板出故障还是他太紧张了,他点了一下鼠标,可是电子白板没有任何反应,他又用手中的鼠标点击几下他准备的课件,那个精美的课件竟混乱了起来。坐在旁边的微机老师帮他解决了问题,那节课也得以顺利地展示完毕。

基金项目:本文为邓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电化教育专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鑫(1980-),女,中学信息技术一级教师,河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

课后,笔者与一些听课的老师聊到了这一幕,没想到不少老师都说“很正常”。究其原因,不少上融合课的课件都是信息技术老师代劳的。所以,学科教师在上融合课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是很普遍的事情。对此观点,笔者决不敢苟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信息技术作为教师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对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科教师必须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设计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将信息技术作为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并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搜集组织各种资源进行有机的组合,使之成为教师教的工具和学生学的工具。所以教师不仅要掌握文字处理软件,还必须了解和掌握一些与制作课件相关的应用软件的操作技巧。

所以要鼓励教师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用课件辅助教学,把优质课、研讨课作为切入点,积累信息技术使用经验,真正让信息技术走入课堂。

三、高中教师应积极参加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活动,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

各级教育技术中心组织的培训活动,为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作为教师还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巧,以便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过程中能自如地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目的是用好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因此,信息技术能力是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结构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果的好坏。

例如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市教体局委派教师进修学校利用节假日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举办培训班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只有明确了培训的目的,才能真正学到信息技术知识。举办培训班,我们应该积极地参加。在培训老师的讲解下,教师们肯定会有更大的收获。培训普及层面主要是对一般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使其能够在自己所任学科里使用信息技术,做到二者整合、相得益彰,从而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通过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不少教师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掌握娴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一个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业务能力。通过培训学习,教师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信息技术能力的应用,不能只是停留在课件的制作和应用上。教师还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翻转课堂的设计,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

四、教师要通过协作学习来共同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教师之间可以进行协调分工,共同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共同构建信息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资源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多样性。同样,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是一件长期的持续的工作,教师可以定期研讨相关新技术及新的资源整合等。教师在协作互助的学习过程中,在彼此不断学习中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升。因此,协作学习是提高学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五、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适应学科教学,跟上教育信息化时代的脚步。

我们首先需要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能力;还需要立足学科教学,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推进学科融合,提升课程融合能力。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要大家不断探索,就能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进而提高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

总之,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育部门、学校领导以及教师本人的共同努力。教师无论从知识结构上、教育能力上还是信息技术素养上都必须与时俱进。教师还要利用网络资源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以其实现自身的价值。

论文作者:王健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浅析高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论文_王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