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老年患者浅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措施与效果论文_刘术容

(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探究降低老年患者浅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将90例在我院行浅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浅静脉留置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老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88%,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8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22.22%,干预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4.44%,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浅静脉置管老年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老年患者;浅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护理措施与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5-0246-02

静脉置管术(留置针)以其突出的优势已被广泛应用到各种类型的输液、中心静脉压监测、血液透析等工作中,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在置管期间患者的不适感及并发症等原因会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影响患者的治疗[1]。为降低老年患者浅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率,我院选取90例患者,对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展开探究,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90例在我院行浅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最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2015年6月—2017年6月),依据便利抽样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74.23±2.14)岁;干预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73.76±2.53)岁。

1.2 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采取浅静脉留置针常规护理干预[2],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

(1)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3]:老年患者自我护理意识薄弱,且部分老年患者负面情绪强烈,不愿配合医院得诊疗工作,极易造成敷贴松脱、导管脱落等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减轻老年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老年患者医嘱依从性;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导管的维护及自我护理保健知识,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2)一般护理:置管前严格按要求做好患者的局部清洁消毒工作,使用碘伏消毒进针处,控制好消毒范围,预防细菌经皮下隧道逆行入血,防止感染的发生。

(3)导管的护理:导管护理的重点是封管方法及抗凝剂的使用,每次输液或给药后均应用2ml肝素液从肝素帽末端橡皮处缓慢静推封针,然后每6h以同样的方法进行冲针。若为高血压患者则加大封管液的剂量或者加用0.1%的肝素生理盐水。

(4)导管固定及保留:对出现躁动、活动有障碍的老年患者要加强固定措施,留置管要做好标记,经常检查导管深度,护理人员进行其他操作时注意避免将导管拉脱或推进,依据美国输液护理协会(INS)的标准,将浅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定在3~4d。

(5)并发症的处理: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置管技术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流程,若患者出现静脉炎应立即拔针,使用地塞米松和氢化可的松进行湿敷,然后进行热敷或红外线照射,直至痊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老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

1.4 数据处理

实验所得数据使用百分比(%)表示,采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组件比较进行χ2检验。

2.结果

2.1 两组老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干预组有2例患者发生静脉炎,2例患者出现局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8.88%,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静脉炎,3例患者出现管道阻塞,2例患者出现局部感染,2例患者发生皮肤过敏,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8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3.讨论

浅静脉留置针是临床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操作之一,具有操作简便、易掌握、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4]。但是浅静脉留置针的非计划性拔管率较高,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为降低老年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我院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通过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5];加强导管护理能够预防导管阻塞,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做好患者导管固定及保留时间工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浅静脉置管老年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红琼.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浅静脉穿刺的护理干预[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5):102-103.

[2]王丹.预防中心静脉置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新技术[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A02):126-130.

[3]孙学礼,郭菁.健康管理与康复[J].四川精神卫生,2016,29(6):553-555.

[4]陈钟英,朱美丽,沈琰.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降低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实践[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1):1993-1996.

论文作者:刘术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4

标签:;  ;  ;  ;  ;  ;  ;  ;  

降低老年患者浅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措施与效果论文_刘术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