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实践研究的价值贡献评价_学术价值论文

管理实践研究的价值贡献评价_学术价值论文

管理实践研究价值贡献的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贡献论文,评价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管理实践的推进和中国竞争能力的提升需要管理学界对中国管理实践做出相应的理论探索和总结,已经成为我国学术界与实业界的共识[1]。中国的发展迫切需要积累管理知识,以帮助各类公司在这个动态多变的环境中运营,而这便需要在根植于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研究中,与企业所关注的重大问题互动并贡献研究的价值,即进行管理实践研究。其中,一个着重需要反思的问题是:管理实践研究到底应该以什么作为评价标准?[2]

通过分析经典研究成果的共同特征,陈春花等[3]提出了中国管理实践研究评价的两个维度:实践导向与创新导向。根据“当前中国所需要的管理研究的特点”和“中国管理实践研究的本质属性”,进一步提出了这两个评价维度相应的评价指标:①实践导向——研究问题在管理实践中的重要性;是否有问题解决方案的简明概括;研究对于实践者的可读性;研究结论在管理实践中的可复制性。②创新导向——相对于现有研究的差异;是否找到了中国管理实践的重大问题;是否找到了中国管理实践的独创性;对中国管理实践发展脉络的贡献如何。

从以上评价指标可以看出,实践维度与创新维度正是基于管理实践研究的价值贡献所提出的。本文将对管理实践研究价值贡献的内涵做进一步探讨,以期更好地促进中国管理实践研究评价机制的形成与完善。

1 评价管理实践研究的关键:价值贡献

理论作为管理学的基本要素,是学科发展所不可或缺的[4],正如西方学界经常援引的“没有什么可以像好的理论那么实用”[5]。由此,对于管理研究的评价首先需要关注其理论成果。而要对管理理论进行评价,研究者们必须首先确立基本的评价标准[6]。此外,评判理论贡献的标准应当被广泛地了解与认可,这样编辑和评委们与理论成果的作者才能更好地沟通[7],然而,管理学作为一门实践导向的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包含着更多的价值判断与选择[8]。正如SINGH等[9]通过对顶级管理学期刊所发表的论文进行跟踪研究后指出的,对于学术研究成果的质量,管理实践者与管理研究者应当依据研究成果自身的内在价值,而不是其所载期刊的级别来评判。由此,评价管理实践研究的关键在于其理论成果的价值贡献。

管理研究的理论成果的“贡献”包括两个层面:①理论层面的贡献,指在理论的层面上显著地促进对于某一现象的理解[10],具体包括两个方面:该理论所做出的贡献(指导观察与研究),以及对于管理理论的贡献(通过观察和研究推进理论的发展)[11]。②在实践层面的贡献,即指导并推动管理实践的改进与提高[8]。鉴于此,从“理论成果的价值贡献”的角度来理解管理实践研究的评价,可以更加全面地涵盖管理实践研究及其研究成果的内在价值,也能在探讨管理实践研究的评价时,确立更加合理的评价导向。

目前,学者们在评判管理研究的理论成果是否具有价值时,主要包括3项标准:是否提出新的见解;是否对学者的研究有所贡献;是否对管理实践产生重要的影响[5,12]。KEVIN等[10]通过对文献的回顾发现,管理学界关注的更多是新颖的理论见解和对学术研究的效用。类比商业领域评估“创造性”的两个关键维度——新颖性和实用价值,他们提出,管理理论的价值贡献不仅包括提供新颖的理论见解,还包括对管理学术研究和管理实践活动的贡献具有实用价值。MINER[13,14]评价管理理论的研究表明,理论成果可以指导组织的管理实践活动,并改进和提升这些管理实践的成效,可以启发其他重要的管理学术研究或诱发重大理论成果的产生,可以增进学科知识体系——理论成果在理解、解释和预测组织运作及组织内人群行为方面是有效的,并补充与完善管理知识体系,这些都是对评价研究的价值贡献。

2 价值贡献的评价视角

2.1 实践性

实践性旨在说明管理实践研究的首要目的。按照研究目的可以将管理研究分为两类[8,15]:学术导向和实践导向。二者在目标和受众上具有显著差异:学术导向的管理研究以创造知识和解释现象为目标,研究成果的主要受众是学术同行;实践导向的管理研究以实用性为目标,研究成果主要用于指导管理者改善管理实践活动。研究目的决定了理论成果价值贡献的首要对象,而这也是评价的起点。由此,有必要首先澄清中国管理实践研究的目的:究竟是侧重实践相关性——优先提高中国管理实践的成效,还是侧重学术严谨性——优先发展或完善产生于西方情境的理论?

根据陈春花[1]对中国管理实践研究内涵的探讨,目前“需要面对活生生的现实,需要对所有实践的基本问题做出回应,也应该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并指导人们的实践。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所做的判断,才具有真实的研究价值,因此,当面对中国管理实践的时候,需要做的依然是找寻出中国管理实践的理论价值,并能够指导中国管理实践本身。”这也就是说,管理实践研究的核心目的应当是指导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管理实践并提升其成效,这也是中国管理学界重要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16]。由此,管理实践研究应当将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管理实践活动作为价值贡献的首要对象,这也正反映了价值贡献内涵的实践性要素。

中国管理实践研究评价的实践导向维度下的“研究问题在管理实践中的重要性”与“是否有问题解决方法的简明概括”两项评价标准,正是基于价值贡献的实践性内涵要素提出来的。首先,如果提出错的研究问题或解决了错的问题,那么不管研究完成得多好,或发表的期刊看起来质量有多高,相应的研究成果不仅难以增进学科知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更不可能提高中国企业的管理绩效[17]。换言之,评价管理实践研究理论成果的价值贡献,首先需要关注是否提出了正确的研究问题,也就是研究问题在管理实践中的重要性。其次,实践导向的管理研究应当创造可以提高管理实践成效的知识,这些管理知识必须能够很好地阐明为什么这些管理实践会产生、发展并在社会活动中重复出现,同时也要能够指导人们改进这些管理实践[8]。管理研究应当为实践中的现实问题提供理论方面的解决方案,并通过有效的策略将理论成果转化为通俗易懂的阐述方式并传播给管理实践者[15]。由此,在正确框定研究问题之后,理论成果还要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且是简明概括的,这是理论成果指导管理实践的直接体现,也是理论成果价值贡献的实践性的关键所在。

2.2 理论性

理论性是指管理实践研究要以理论的形式为实践贡献价值。将管理实践活动作为管理实践研究价值贡献的首要对象,并不排斥对管理知识体系以及对管理学术研究的贡献。管理研究的本质是创造能够提高个人、团队、公司或行业绩效的应用知识,不应将知识创造与应用相互分离,“实践相关性”与“学术严谨性”并非是相互排斥的[17]。管理实践研究的理论成果,在解决中国管理实践问题的同时,也可以有助于改进基于西方管理理论的学术研究,也将通过贡献具有普遍性的应用知识增进中国管理学科知识体系的发展。由此,除了具备实践性之外,管理实践研究的价值贡献还应当具有理论性。

TUSI[18,19]区分了中国管理研究呈现理论成果的两种方式:理论应用与理论创新。前者也称中国管理研究的“康庄大道”,通过将现有的西方理论直接应用于中国的情境,旨在检验、完善并强化西方理论在中国情境下的适用性。后者也称为中国管理研究的“羊肠小道”——发展中国本土特有的管理理论,通过采用扎根理论的建构方法,试图以新的理论解释中国管理中的独特现象。此外,许多并非直接从事理论构建的基础研究工作,也可以为理论研究贡献价值。例如,通过记录和报告那些重要而有趣的实际现象,引导后续的研究去理解并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过程[4]。TSANG[20]将这种“记录和报告式”的研究称为“实证规律式”的研究,他认为这是理论创新和理论应用之外的另一种贡献方式。他以自己所开展的迷信影响决策的研究为例进行了阐述:这种类型的研究可能并不完全附属于任何现有的理论范畴,也不符合研究结果与理论必须相结合的惯例要求,但这类实证基础将为进一步的理论创建铺平道路,学界应该欢迎这种揭示重要实证规律的研究。

尽管有学者争论这3种理论研究方式在中国管理研究中孰先孰后或者能否并行采用的问题,但秉承学术自由和鼓励争鸣的精神,管理实践研究的这些理论研究方式都可以通过创新贡献独特的价值。从价值贡献的理论性出发,对于中国管理实践研究评价的创新导向维度的各项评价指标,需要根据研究方式的不同来进行针对性的评价:首先,基于西方管理知识的理论应用研究的创新与贡献程度,主要评价其“相对于现有研究的差异或相对于已有理论的新意”,即是否在中国的情境下应用、测试检验西方理论,并延伸了其边界条件;是否有助于发展出普遍适用的世界管理学理论。其次,探索实证规律的研究与理论创新的研究,主要考量其“是否揭示出中国管理实践与国外管理实践的区别或联系”。其中,“对中国管理实践发展脉络的贡献”,需要以扎根中国管理实践开发的本土理论得以最终的实现,进而揭示出中国独特的管理实践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而“找寻出中国管理实践的重大问题以及独创性”,更多地需要对独特管理现象和问题进行实证规律式的研究。

2.3 推广性

推广性反映成果被外部引用或应用的情况。DAFT等[21]提出管理知识通过“概念移植”的方式实现其两个方面的“相关性”:对于其他学者的学术研究的相关性,以及对于实践者的管理活动的相关性。他们通过对期刊(包括学术导向和实践导向)和管理研究的各类相关社会群体的观察发现,学术研究的理论成果和管理知识会通过“概念移植”的方式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转移和转化。中国管理实践研究评价的实践导向维度下的另外两项评价标准——“研究对于实践者的可读性”与“研究结论在管理实践中的可复制性”,正是基于理论成果的推广性来评判其价值贡献的。

首先,理论成果的推广性体现为具有良好的可读性,这要求研究成果比较容易被读者所理解。BARTUNEK等[22]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顶级学术期刊论文的“实践启示”部分的可读性都比较低,而且这些启示或建议对于管理实践者来说并不容易实施,大多数缺乏具体细致的行动指南,仅仅是简单的劝告,有一些甚至本身就存在矛盾[23]。这也印证了管理研究成果的尴尬处境:“几乎所有被称之为重要的管理学术期刊没有企业家或者经理人去看,因为他们觉得无法看得懂”[2]。由此,中国管理实践研究的理论成果对于实践者而言应当具有一定的可读性,能让管理实践者在最短的时间、用最高效的方式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信息[3]。在评判理论成果从学术研究到管理实践的推广性时,应当关注其是否以日常术语和通俗概念来进行阐述,是否将阐述因果机制的学术语言转化为管理实践者易于理解和采纳的通俗话语。

其次,在具备可读性的前提下,推广性还需要评价理论成果是否可以很好地应用于不同的情境,也就是是否具备良好的可复制性,即是否可以被有效地应用到各类具体的管理实践活动中,然而,管理研究所处的情境往往限制了理论成果和研究结论的普遍适用性[15]。由此,需要评判管理实践研究是否“通过深入的情境化过程,识别情境是怎样提高或改进对跨情境的共同现象的理解,并发现超越情境的规律”[24]。

管理研究的理论成果对于其他学术研究的推广性,往往可以通过其被学术同行的引用情况予以体现;而向实践层面的社会群体推广时,则需要在实践的应用成效得以体现,包括通过该成果被实践型期刊的转载情况,或者是被运用的次数以及专著或文章被实践者所购买的数量[15]。

2.4 验证性

验证性反映成果本身的效力。管理实践研究的理论成果,在具备推广性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另外两个问题:其推广性是否短时间内就得以验证并得到认可,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评判其价值贡献?是否能够经受时间和实践的考验,即该理论成果的生命力如何?这就反映了价值贡献的第4个内涵:验证性,即还需要借助时间维度来验证管理实践研究的理论成果的效力。这一内涵也反映了两项要求:评价的动态性与理论的前瞻性。

通过对顶级学术期刊《组织科学》1990-2004年间的52篇具有高引用率(50次以上)的论文的实证研究表明,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在4~6年之后其引用率才开始明显增长。也就是说,理论成果的影响力与价值贡献难以在短期内得以体现[21]。由此,评估理论成果的价值贡献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对于价值贡献的验证性内涵,需要从时间维度上进行审视,这就要求理论成果的评价应当具有长期性和动态性。

KEVIN等[10]通过统计分析美国《管理学会评论》在1990-2008共19年间所发表的文章,发现该期刊各年评选的“年度最佳论文”同SSCI与谷歌学术搜索引擎查询到的该刊相应年期的“被引用次数最高论文”存在巨大分歧——二者在19年之中仅仅只有4年的结果是一致的。可见,目前学界对于管理研究成果的即期评价,并没能充分地反映出其持续的价值贡献和长期影响力。从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到,短期内被认为极具价值的理论成果,可能并不能经受时间的检验,无法具备价值贡献验证性的内涵,也就未能提供持续的价值贡献。

鉴于此,管理实践研究的理论成果应当接受实践和时间的考验,这也意味着评价管理实践研究并非是一个完全静态的评价[3]。从价值贡献验证性的内涵出发,对于管理实践研究的评价,应当关注理论成果的“前瞻性”:是否预见性地关注到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管理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并产生有效的影响;是否可以预见性地影响中国管理理论学科的框架、体系和内容,从而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贡献持续的价值。相应地,当前需要形成一个长效的动态评价机制,从当前的价值评判,延伸到对理论成果长期影响力和持续价值贡献能力的关注。这一评价导向不仅可以更合理有效地呈现对价值贡献的判断,而且于目前学术界普遍存在的功利性较强的短期导向与短视行为也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3 结语

价值贡献作为评价管理实践研究的关键,包含实践性、理论性、推广性和验证性4个重要评价视角:首先,根据价值贡献的实践性,管理实践研究的核心目的在于提升管理实践的成效,所以管理实践活动就是管理实践研究价值贡献的首要对象,并通过实践导向维度的“研究问题在管理实践中的重要性”和“是否有问题解决方案的简明概括”这两项评价标准得以体现。其次,价值贡献的理论性集中体现于管理实践研究评价的创新导向维度,不同的理论研究方式需要有针对性地采用创新维度的各项评价指标。再次,价值贡献的推广性关注的是理论成果能否有效地应用于管理实践或融入其他的学术研究,回应了实践导向的另外两项评价标准:“研究对于实践者的可读性”、“研究结论在管理实践中的可复制性”。最后,价值贡献的验证性关注的是理论成果本身是否具备可以经受时间和实践考验的“前瞻性”,即预见性地关注到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管理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并产生有效的影响;预见性地影响中国管理理论学科的框架、体系和内容。相应地,这一评价视角也提出了评价的动态性与长期性的重要性。

中国管理实践的发展将对管理实践研究的价值贡献提出更高的要求。从价值贡献的评价视角出发,建立科学合理的价值评判标准,将积极引导并有力推动基于实践、面向未来的中国管理实践研究的长足发展。关于管理研究及其成果如何贴近实践并贡献价值,也将是一个值得中国管理学界持续关注和深入探讨的问题。

标签:;  

管理实践研究的价值贡献评价_学术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