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精准扶贫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精准扶贫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许倩倩 马倩(西北大学 陕西西安 710127)

【摘要】 随着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阶段,各项精准扶贫政策要继续深入展开,在精准扶贫政策落实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脱贫效果,更要落实对精准扶贫政策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文章总结了精准扶贫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进行审计资源整合、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进全过程审计、拓宽审计深度广度以及应借力大数据技术助推精准扶贫审计等建议。

【关键词】 精准扶贫审计;大数据技术;脱贫攻坚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贫困问题,今年在甘肃考察时强调,要深化脱贫攻坚,坚持靶心不偏、焦点不散、标准不变,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重点攻克“三保障”方面的突出问题,把脱贫攻坚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2019,新华网)。精准扶贫工作不能停,审计监督也必须随之跟进。精准扶贫审计作为监督工作的中坚力量,能够发现扶贫工作中的违法违纪问题,能够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2020年的如期实现。

在脱贫攻坚决胜的关键阶段,面对精准扶贫审计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何应对并加以解决,如何更好地开展精准扶贫审计,为如期全面取得脱贫攻坚战的胜利而发挥审计的监督保障功能,已经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精准扶贫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资源不足

1.审计时间不足。精准扶贫审计一方面需要对扶贫政策的具体落实情况进行核实,另一方面要对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是否真实合法有效等进行依法审查监督,由于扶贫项目众多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扶贫资金的管理也较为复杂,因此精准扶贫审计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才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再加上扶贫项目本身周期较长,扶贫脱贫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扶贫政策的效果依赖于长时间连续的审计监督,然而目前精准扶贫审计在时间上的投入远远不够。审计时间较短必然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情况的了解不到位,难以发现扶贫项目建设与管理中的问题,缺乏深入到贫困群众中与群众沟通的机会,很可能会导致审计风险增加,进而无法真正发挥审计在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过程中的监督作用。

2.审计人员不足。一方面,部分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不足。有些审计人员独立性不强,在开展精准扶贫审计过程中,对被审计单位的自查报告等相关材料先入为主过分信任,缺乏应有的职业怀疑和独立判断,进而减少对现场的延伸考察,导致现场取证不足。再加上对精准扶贫政策的研究不够深入,相关扶贫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全面掌握精准扶贫政策,无法对被审计单位的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做出深层次的分析。另一方面,高端信息化审计人才匮乏。在大数据背景下,审计人员只具有财会和审计知识是不够的,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十分必要。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国家审计中,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由于大数据审计对于审计人员的要求较高,而现有的审计队伍中较为缺乏高端信息化审计人才,导致未能将大数据技术熟练应用于精准扶贫审计,从而导致审计效率低下。

(二)精准扶贫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开展精准扶贫审计过程中,必须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原有的传统审计规则,而与之配套的新规则还未建立。关于精准扶贫审计,目前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对其加以明确的解释,在审计准则里也没有相关的规范。由于缺乏统一的具体操作指引,导致在精准扶贫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对于具体应该如何分析精准扶贫资料、如何客观评价扶贫政策落实绩效、如何撰写相应审计报告等问题存在争议,进而导致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降低了精准扶贫审计的效率和质量。另外,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关于精准扶贫审计的问责机制也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导致审计发现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整改,有些地区甚至是在多次审计中发现同样的问题。

在目前的精准扶贫审计实践中,采取的事后监督型审计存在许多弊端。应该将事前控制与事中审计也纳入到审计过程中,只有做好事前控制,才能及时发现精准扶贫开发项目在立项阶段的不合理问题以及扶贫资金投向的不规范等问题。只有做好事中监督,才能促进扶贫政策落实到位、扶贫开发项目建设过程的合法合规,为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贡献审计的力量。这种贯穿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全过程的审计才是实现了审计全覆盖,保证审计监督与政策落实同步走,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审计的“免疫功能”。

(三)事后审计难以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除了延长审计时间,还要加强对审计人员能力素质的培养。审计人员要始终坚持应有的独立性,同时还要在提升专业胜任能力上多下工夫,年轻的审计人员要多向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学习如何解读精准扶贫政策,加大对扶贫政策法规的研究力度,促进整个审计队伍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要培养和引进高端信息化审计人员加入到精准扶贫审计的队伍中来。要督促审计人员加快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步伐,将传统的审计观念与大数据时代新的审计理念相结合,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尤其要重视大数据技术的学习以及大数据技术在精准扶贫审计中的应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最终会决定审计质量,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必须要培养高端的信息化审计人才,并且保持高水准的专业胜任能力,从而保证精准扶贫审计真正发挥监督作用。

(四)审计范围狭窄且内容深度不足

在精准扶贫审计中要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使审计实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只有提高审计效率,才能促进精准扶贫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促进发现问题的整改。要在审计准则中对精准扶贫审计如何有效开展做出详细的规定,一方面要结合具体的精准扶贫政策,另一方面要结合审计人员在精准扶贫审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好的经验做法,综合制定出一套高效的审计准则。在脱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加快建立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是必要而合理的,精准扶贫政策仍要继续落实,脱贫的效果要进一步改善,精准扶贫政策要达到的目的是让贫困群众真正脱贫。因此,必须建立一整套系统的有效的精准扶贫审计法律规范体系、制定完备的精准扶贫审计问责机制。

(五)大数据技术应用不足

要加强对精准扶贫审计项目的统筹管理,优化审计流程,合理分析现有审计资源状况,对审计时间以及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有针对地做好审计计划,适当延长精准扶贫审计的现场审计时间,只有时间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对扶贫政策的具体落实情况了解得更细致、更充分。多走访贫困地区,多与贫困群众接触,才能真正了解扶贫资金是否精准使用到需要脱贫的领域,扶贫政策是否真正使最困难的群众脱贫,这都需要审计人员在精准扶贫审计过程中花大量的时间去调查,因此适当延长审计时间是十分必要的。

三、对策建议

(一)整合审计资源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审计也成为国家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在精准扶贫审计中,只依靠传统的人工审计效率十分低下。由于精准扶贫政策涉及的项目和资金数量庞大,也产生了海量的数据需要分析,如何确保这些数据收集的渠道和内容的真实可靠性面临着挑战,对于这些数据的存储、分类、处理、分析等也需要运用多种大数据技术,然而在审计过程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不足导致了无法高效地处理如此庞大的数据,审计结果存在很大程度的局限性。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国家审计中是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不仅能够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量,节省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审计数据的精准性以及审计信息的透明性和共享性。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开展审计工作,是提高精准扶贫审计效率的必然途径。

目前我国开展的精准扶贫审计仍属于事后审计的模式。采取这种审计模式缺乏对精准扶贫对象的识别、扶贫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论证、扶贫资金的批复投向等问题的监督,这样做使得审计范围受到局限,不能发挥审计的全面监督作用以及实现审计全覆盖。由于缺乏对事前风险的把控,也缺少事中对扶贫政策的落实以及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导致精准扶贫审计只是揭露出来已经发生的问题,而不是在问题出现之初就能加以防范。精准扶贫审计的主要目的应该是随查随改,发挥在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过程中审计的全面监督覆盖作用,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并加以解决,因此在精准扶贫审计过程中进行事前控制和事中审计非常重要。

(二)推动建立健全完善的精准扶贫审计法律法规

精准扶贫政策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扶贫项目众多,扶贫资金数目巨大,需要审计人员采取多种审计方法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控制,而目前审计人员在开展精准扶贫审计过程中审计方法较为单一。长期以来,传统的财政收支审计在国家审计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在财政收支审计过程中也形成了一套全面规范的操作体系,通过这种方式对扶贫资金收支使用情况的真实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督审计,进而揭露扶贫资金的违规挪用等违规违纪问题,也比较符合社会公众的期待。但是对于具有高度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精准扶贫审计,这种单一的做法并不能对扶贫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加以预防纠正,还缺乏对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以及对各种各样的扶贫项目的具体落实情况审计。

节目形成舆论之后,如何利用它来提高收视率呢?首先,要根据受众舆论提出目标。然后,要通过节目策划来调整嘉宾。再次,要发挥舆论领袖的作用,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达到引导舆论的理想效果。

(三)采取全过程审计方式

取不同储存环境下的待测样品0.1 g,用10 mL光谱纯正己烷稀释,将其转移至石英比色皿,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收光谱。

其中,A是一个n×n的实对称矩阵,可以将其视为神经网络的连接权强度,X∈Rn,视为神经网络的状态,那么方程(1)就描述了一类连续型的全反馈人工神经网络。Radicchi等〔5〕给出了一种电路模拟方法,当A为对称正定矩阵时,OJA等〔6〕根据神经网络的Hebbian规则,将方程(1)作为一种无教师指导的神经网络学习过程,研究了输入空间提取特征主元的问题,证明了方程(1)从任意初始值出发的解都收敛于A的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这个可以由下面的定理保证。

(四)拓宽精准扶贫审计的内容的深度及广度

在开展精准扶贫审计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传统的财政收支审计的应用,发挥审计人员的审计业务优势;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对扶贫资金的绩效评价审计。审计人员必须始终牢记精准扶贫审计的目的,发挥审计在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过程中的监督作用,加大审计的力度,提高审计的效果,促进“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的实现。加大审计的覆盖面,落实精准扶贫的政策,深度挖掘存在的问题,审计人员要在审计现场更扎实地收集证据,深入分析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过程中的种种不规范问题。另外,要在审计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针对审计本身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灵活运用多种审计方法提高精准扶贫审计的质量。

危重病患者具有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多种危险因素,一旦深静脉血栓发生将可能加重全身病情,影响伴发疾病的治疗,同时深静脉血栓本身的严重并发症亦可导致患者重要脏器功能受损甚至死亡,故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更加重要,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策略,使具有多种危险因素的危重病患者避免深静脉血栓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五)大数据助推精准扶贫审计

精准扶贫审计过程中面临着庞大的数据,急需审计机关应用大数据技术将具有审计价值的信息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分析。要加快全国各地区扶贫资料数据库的建立,数据的采集要采取实时机制,同时要对扶贫数据加以科学地管理并进行及时更新。并且要对数据进行持续动态地收集,覆盖精准扶贫审计的全过程。审计机关可以快速有效地提取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数据,并对被审计单位扶贫项目进行全面精准把控,节省出来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可以用来更精准地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进而建立规范专业的精准扶贫审计数据库,对各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总结出审计疑点和审计线索,进而有针对性地分配整合审计资源。不同地区、不同部门要实现数据共享,还要建立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大数据平台,打破地区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促进审计方法和经验互相借鉴,提高审计效率。大数据时代还面临着数据安全性的挑战,为此,应建立与之配套的保障机制,一方面要加强审计人员的数据安全意识,另一方面要提高大数据平台的安全级别,建立防御机制,防止审计信息泄露,完善数据安全维护机制。

四、结语

本文结合近几年扶贫审计的实践,总结了目前精准扶贫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在脱贫攻坚工作即将收官的关键阶段,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都要高度重视,要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过程中的全面覆盖的监督作用,反思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真正做到精准审计,保证精准脱贫的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汪磊,许鹿,汪霞.大数据驱动下精准扶贫运行机制的耦合性分析及其机制创新——基于贵州、甘肃的案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7,(03).

[2]李希富,赵健成.基于风险控制矩阵的基层精准扶贫审计研究——以河北省秦皇岛市教育精准扶贫为例[J].中国内部审计,2018,(06).

[3]章轲,张冬霁,梁轩瑞,等.大数据审计中要做到的“三个把握”[J].审计研究,2018,(05).

[4]秦荣生.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审计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14,(06).

[5]左艺梦,孙芳城,蒋水全.基于PSR 模型的精准扶贫审计研究[J].商业会计,2018,(13).

【中图分类号】 F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19)18-0063-02

标签:;  ;  ;  ;  

精准扶贫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