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出了改革的灵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指导、引领着中小学课程改革实践。在近几年高中信息技术一线的教学过程中,本文通过对前置性教学学案实施的效果对比,浅谈如何有效提高核心素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前置性教学学案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钟启泉教授指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迎接课堂转型的挑战,难以绕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核心素养指导、引领着中小学课程改革实践。没有核心素养,改革就缺了灵魂。”我们深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课堂要有所改变,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和思维,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勇于实践,最后达到能力的提升。
为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中最主要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在高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前置性教学学案的运用做了一定的尝试。
一、前置性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介绍
前置性信息技术教学是指在信息技术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设定信息技术前置性学习目标,编制前置性学案,组织学生完成以知识形成性目标和基本学习能力目标为主的自主学习过程。前置性教学目标设定主要是以课标中对知识要求里的了解、认知两方面为核心,对于理解则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因此,其降低了学习要求,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实现的目标交给其独立完成。
二、前置性信息技术教学学案案例展示
案例:以高一年级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四节的《分支结构》为例
《分支结构》前置性教学学案
1、前置性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对分支结构有概念,了解什么是分支结构;
②认识分支结构实现条件判断控制的方法;
③解析多重分支结构的VB代码;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介绍几个生活中分支结构出现的身影,归纳总结分支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②学生通过了解分支结构自然语言、流程图等算法表现形式来理解分支结构概念;
③以具体的任务为外驱力,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和相互间的协作学习,提高学生认识算法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完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与应用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选择、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处理、交流、发布信息的能力;
②通过小组协同合作交流学习,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协作学习、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2、前置性教学过程:
(1)阅读材料 寻找特征
【材料】:一张显示近几日的天气预报的图像,针对不同天气学校体育课将会选择室内或者室外进行,如果下雨,体育课转移室内,如果不下雨,则转移至室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问题】像这种遇到两种选择的状况,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情形,你能说出哪些?
(2)知识迁移 文字表达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前面几节课上过的算法的表示形式,用自然语言的形式将以上材料表达出来。
(3)算法表示 转流程图
将文字表达材料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4)重点知识 提前获取
阅读《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四节P74页中的分支语句,了解分支结构在VB程序中是如何表达,通过IF…Else语句,了解分支结构的整个程序架构。
(5)组内讨论 尝试分析
以组为单位,尝试构建用代码如何解决分支结构问题,思考如果碰到多重分支结构时,程序如何进行构建?(可参考书本P74页行IF语句及块IF语句,书本是如何解决多重分支来构建代码)
三、对前置性教学学案的反思
(1)前置性教学学案必须吃透教材
设置前置性学案必须要求老师熟悉并吃透教材,不应该是撇开教材另起炉灶,相反应以教材的重组和课程拓展为主。在上述案例中,就充分利用了书本中各种栏目,甚至包括插图中文字说明部分,这些栏目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教材组织学习,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起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作用,对学生适应新课程教学活动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同时教师领悟相应的重、难点,教学目标要定位准确,如果老师布置前置性学案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那么课堂上学生的交流也只能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上,布置前置性学案应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本班的学生情况而定,布置内容不能全部放开不管,教导学生如何搜集资料、怎样获取信息、如何筛选资料和整理数据、如何在课上展示搜集的资料,还要告诉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看书、可以请教同学或身边老师,要及时做出评价,正确的提出表扬,不对的找出错误原因及如何改正,让学生互评、自评,真正做到让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勇于实践,最后达到能力的提升。
(2)前置性教学学案的设计原则
设计前置性教学学案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迁移、类比、阅读完成可以自身完成的内容,因此其遵循以下原则:
①低入原则,考虑到全体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对原有知识的发展巩固,也可以是对新知识的基础阅读;
②层次分明原则,对于完全新学知识的核心问题,主战场还是应该在课堂上进行突破,前置性教案中只是让学生有所接触,有所了解。
(3)前置性教学目标的设置作用
该前置性教学学案实施前,有人提出应将前置性教学目标删除,但笔者认为该学案设置目的就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学生自主学习的依据就是由课标衍生出来的各维度目标。教师在进行多次自主学习指导之后,甚至可以通过只写详细的前置性教学目标,直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原来的演员变成导演,来承担学生学习中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更好地指导、激励、帮助学生提升其核心素养;同时,也能让学生从课堂中的观众变成学习里的演员,更快的进入到下一发展水平。
(4)前置性教学学案的实施出现的问题
在学习素养中,学习兴趣即学习动机素养又是核心中的核心,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罗杰斯说过“学习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兴趣”,通过对前置性教学学案教学,发现前置性教学学案实施主要问题就是如何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因此,在设计中,教师所挑选的素材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其时刻感受到知识就在身边,更好地学习就是为了更多得解决身边的问题,潜意识中提升其质疑精神和终生学习的意识。
参考文献
[1]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6
[3]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信息技术).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9.
论文作者:蔡铸尔
论文发表刊物:《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9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分支论文; 素养论文; 学案论文; 结构论文; 核心论文; 《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