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200235
摘要:永州地处湖南省南部边缘,区域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但城市发展缓慢,在全国产业大转移背景下,永州将迎来城市转型升级的新机遇。目前永州城市发展的瓶颈主要存在于产业区域竞争力弱,三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解决永州城市发展问题的根本方法。高科园作为永州城市升级转型的主阵地和发展核心,其产业空间规划代表了永州城市升级转型产业的发展思路,本文基于对永州未来区域发展产业的分析与定位基础,确定了高科园的产业发展思路,并提出了“1+1+x”的产业结构体系,以中心点建设为重点突破,带动高科园及永州整体产业的升级发展。
关键词:永州;升级转型;产业结构;空间布局
产业空间布局是城市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的空间反映,是社会生产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地域体现,其本质是企业组织、资源要素和生产能力在空间上的集散与流动。城市产业的结构升级、经济的转型发展,必然体现在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和城市空间的重组上。【1】湖南永州高科园是永州市工业建设的重要平台,也是永州建设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主阵地,是永州产业结构转型的核心推动力,在永州城市升级发展背景下,抢占区域产业发展先机,发展对推动永州产业结构转型、带动城市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永州城市升级转型发展背景
1、永州面临向区域中心城市蜕变的发展契机
(1)永州将依托地理中心区位优势向湘粤桂黔区域重要中转城市转变
永州市是湖南通往广西、贵州、广东三省的西南门户,高铁2小时即可到达周边分别位于四省的以长沙为中心的长株潭城市群、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城市圈、以南宁为中心的北部湾城市群、以贵阳为中心的黔中城市群,是中南部地区城市群相互渗透发展的重要衔接点。
(2)永州未来将有望建成区域交通枢纽城市
根据永州水、陆、空交通系统发展规划,未来永州市将拥有“十”字形高铁、“十”字形高速网络,贯通至长江的水运航线、辐射南部区域的空运航线,中转交通条件优越,区域交通联系便捷。
(3)永州具有区域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发展的潜力在劳动力优势
区域层面,永州的发展未来将可能影响至周边5市的16个县人口,共计可达1200万人。本市层面,人口城镇化空间大,2015年全市城镇化水平为44.5%,同期分别低湖南省及全国平均城镇化水平5%、12%。而从外出劳工人数看,2014年,永州市外出务工数占全市总人口29.26%,占全市劳动力人口的58.08%。区域支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外出务工劳动力及企业家返乡发展都将为永州带来充足的后备劳动力资源。
图3:永州区域人口潜力分析图
2、永州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缓慢
(1)产业区域竞争力弱,产业发展遇到瓶颈
目前永州产业结构仍以传统产业为主,2010年至2015年间,永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开始逐渐变缓,人均可支配收入下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根据湖南省全省数据显示,永州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在全省排位较低(8/14),份额占比少,与人口大市、面积大市极不相称,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明显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与周边城市的经济差距逐步拉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表1:2015年湖南省各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单位:亿元、%)
(2)三产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升级迫在眉睫
对比“十二五”发展目标(15:47:38),永州2015年的三产结构(22:36:42)存在一产比重过大,二产比重偏低的问题,相比同期全国三产结构比(9:40:51)及湖南省三产结构比(11:45:44),产业结构升级处于缓慢落后态势,工业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传统产业比重过高,新兴产业、高科技附加值产业比重低,阻碍了永州城市的整体发展。
二、区域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1、国家产业转移带来东部沿海地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精密仪器及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制造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已进入第四次产业转移规模化阶段,表现出向中西部产业转移力度加大现象。以湖南为例,湖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全国八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之一,2012—2014年期间,先后启动三批共323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规模达到2406.6亿元,引进项目多来自于长三角地区、京津地区以及珠三角地区,占比较多的集中在节能环保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电子商务、矿产加工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电子产业制造业、家具产品制造业、轻纺制造业等门类,制造业的升级换代成为未来促动中西部地区城市产业转型的主要推动力。
2、湖南省未来产业发展确定永州将主要承载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矿产加工、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数字创意等产业
根据《湖南承接产业转型示范区规划(2012-2030)》,示范区未来定位为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平台、跨区域合作的引领区、加工贸易的集聚区及转型发展的试验区,永州作为示范区未来产业发展的三极之一,与湘南地区的衡阳、郴州两市错位发展,未来将重点承接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矿产加工、电子信息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
表2:《湖南省产业园区主导产业指导目录》对衡阳、郴州、永州三市的宏观定位
湖南省产业发展层面,根据“湖南省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及湖南省“十三五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永州未来的产业发展将主要向生物医药、生物特色产业集群、矿产加工、数字创意等方向倾斜。找准自身特点,抢占区域先机,形成永州区域优势主导产业,是永州抓住机遇推进产业结构转型的不二选择。
3、智能制造业成为湖南工业发展的主推产业,因势利导,发展智能制造业将是永州对抗省域地区发展不均衡,提升自身区域影响力的重要武器
湖南省装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弱,全国市场份额占比少。2013年与中部9个省市装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比较,湖南省排第7位。在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中,湖南装备制造业主营收入业务仅占全国装备制造业的3.1%。随着智能制造渗入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业已成为湖南首个万亿产业,发展迅速,但主要集中在长株潭及衡阳市发展,地区发展差距明显,2015年湖南省战略新兴产业的百强企业地区分布中,永州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企业。
表3:2013年湖南省与中部9个省市装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比较
4、国家战略、产业前沿、生命健康等代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业门类,也将影响着永州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
国家战略看,“一带一路”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开展的一系列务实合作带来多重机遇,特别对于国内存在产能过剩、而“一带一路”国家具有较大需求的产业,这一政策为其带来了新的市场和发展;同时,互联网+构建的工业4.0、以生命健康为主题的大健康产业的出现,对城市的产业空间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的建设和完善,都是发展亟需落实的内容
三、高科园的产业空间承载力分析
1、高科园作为永州产业转型的领头羊,发展缓慢
高科园是永州技术经济开发区重要的组成部分,现状建设已包含7家生物医药、4家电子信息、1家太阳能光伏、2家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企业,相比经开区南侧以发展汽车产业集群为主的长丰工业园,高科园已具有成为永州市高新技术产业研发领头羊的雏形。但从高科园的工业产值增加看,农产品加工、矿产品加工、轻纺制鞋等传统产业的发展对产值的贡献率仍占绝大份额,新兴产业的发展增长速度缓慢,工业产值占比较低。
2、园区空间建设滞后,产业发展空间承载力弱
交通方面看,分别有3条铁路线、1条高速路、1条省道穿高科园而过,园区对外交通联系便捷,但园区内部的交通却存在无规划、建设不完善、密度较低的问题,内外交通对接不足。配套服务方面,大部分服务设施均位于园区南侧,数量少、等级低,为产业生产服务的意识较弱。
四、高科园产业空间发展模式分析
1、以智能制造、大健康产业为主导产业,引入新兴产业,构建高科园“1+1+x”的产业结构体系。
规划从湘粤贵、永州市及永州经开区三级层面对高科园的产业发展进行定位,确定其功能定位为湘粤贵区域战略新兴产业的桥头堡、湘南大健康产业的示范基地、湘南智能制造产业展示平台,既用区域战略的发展眼光看待未来的产业发展,又因地制宜,错位发展主导产业,部分承接提升,突出特色,实现近期以加工制造为主,远期依托研发服务外包等产业适时拓展本地产业链,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2、寻找最有利的空间承载最适合的产业
规划依托未来产业体系构建,结合高科园的现状建设及自然环境特色,对产业体系内的主导产业及延伸产业进行了合理有效的空间布局,形成了以康养小镇及唐家岭休闲度假区为中心的两大空间板块,围绕康养小镇,外围布置融合医药、医疗美容、医疗器械等产业的大健康产业及“X”类新兴产业,依托唐家岭休闲度假区,外围则主要布置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等产业,形成相互独立又具有紧密联系的产业空间发展模式。【1】
3、依托中心聚焦产业,撬动高科园产业整体升级发展
在产业体系搭建基础上,规划依托建设“特色小镇”的政策背景,形成以“康养小镇”、“唐家岭休闲度假区”两个特色小镇为中心打造的空间模式。其中,“康养小镇”,规划将其定位为康养生态聚落,以“康、养”理念对接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需求,完善健康产业服务平台建设,形成集社区化园区配套服务、综合产业服务、完善的人才管理体系、有效的金融支持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唐家岭休闲度假区”,规划则定位为一站式休闲度假综合体,依托自然环境,大力发展休闲、娱乐、度假等功能,将其作为产业入驻的重要吸引点,通过中心点的空间建设,带动高科园整体产业发展。【2】
五、结语
永州高科园的发展规划从区域背景入手,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及挑战,在国家产业转移浪潮大背景下,融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工业 4.0、大健康产业等战略前沿产业的发展思路,提出了以大健康、智能制造产业为主导,新兴产业为补充的“1+1+X”的产业结构体系,形成了高科园自身的产业发展特色,规划将产业与高科园的空间打造紧密结合在一起,采用产业特色小镇为启动点的发展思路,较好处理了产业与空间的时时发展关系,对城市升级背景下的可持续空间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秀伟、路林.北京市产业空间布局演变特征。城市发展研究,
[2]许益波,汪斌,杨琴.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特色小镇培育与建设研究.经济师,2016(8),90-92.
[3]周鲁耀,周功满.从开发区到特色小镇:区域开发模式的新变化.城市发展研究,2017(1),54.
论文作者:田晓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9
标签:永州论文; 产业论文; 区域论文; 湖南省论文; 产业发展论文; 城市论文; 永州市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