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4
传统房屋建造过程以杆件为主要加工制造和运输安装单位,结合平面构造的墙板等来建造建筑。模块化建筑是将这种基本单元提升到更高的维度和尺度。即以房间为基本单元,有的可以达到以户为基本单位。这样模块在工厂加工完毕,运输至现场,经过安装基本即可将一座建筑完成。其高效、绿色、经济性都较好,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方向之一。
1.国外模块化建筑
模块化住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英国、美国、日本、芬兰、加拿大等国家是模块式建筑发展态势较好的国家。其中尤以英国为突出,轻钢模块式建筑在英国有将近20年的历史,每年大约有8000个模块供应,主要的生产商有5家。目前在公寓、宿舍、酒店、保障房等领域,钢结构模块化建筑的市场占有率在15%左右。
这些采用模块化结构的建筑大多不是自持永久住宅,且要求建成速度快,比如学生公寓,在暑假期间即可安装完毕,对已有的公寓影响较小。建筑层数从4层到12层,模块的宽度约为2.7米到4米。
英国第一个模块化建筑Murry Grove于1999年10月建成。一半用来作为保障房,一半用来出租。
此模块化建筑共有五层高,采用的是外廊式的设计。圆形的区域是公共活动空间。在底部的有预留区域,用来存放建造时的钢材,用以观察同条件或更差条件下钢材在环境侵蚀下的性能,作为建筑健康监测的数据。国内在健康监测方面的工作主要侧重于结构的应力、变形等,较少关注钢材本身的耐久性。雨水管的布置利用型钢的内部空间和墙体的留缝,国内的设计多是外露的,占用空间,且不美观。
除了应用在保障房,模块化建筑还应用在教学楼、酒店、学生公寓等建筑物。
2. 模块建筑的特点
2.1主要优点
(1)建设周期缩短,从而使得资金周转快,银行利息减少,可以循环投资等一系列经济效益
(2)减少现场管理费用
(3)工厂制作使得质量更加可靠
(4)可以大批量的制造安装
2.2成本构成
制作一个25平方米的模块的花费大约为30000美元,合19.5万人民币,加上运输、安装和起吊的费用5%,非结构模块如围护结构、电梯、楼梯和楼板费用30%,现场管理和设施的费用5%,综合造价约为1800美元每平米,折合人民币约12000元每平米。
2.3模块的类型及承重体系
承重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模块叠加,竖向力和水平力通过模块向下传递;另一种为复合体系,模块结合核心筒或剪力墙或钢框架等,每个模块把竖向力或水平力力传给核心筒/剪力墙/钢框架,由这些结构传递力到基础。
模块叠加体系通常第一层是混凝土结构,以取得底部较大空间,从第二层开始由模块叠加建造。也有底部即是钢结构的设计。
主体受力模块主要有四面承重墙模块和骨架式承重模块,和这两种模块体系搭配的附属模块有楼梯和电梯模块、非承重模块如卫生间模块、特殊模块如阳台模块。
(1)墙承重墙模块
这种模块由楼面、墙面和天花板和隔墙组成。构件组成为立柱、水平横杆和斜撑,多采用冷弯薄壁型钢等轻钢构件。
两片纵墙承担上部所有的竖向荷载,上层模块直接放在下层模块上,以一定的方式连接。重力荷载的传递路径即为从上层模块传到下层模块,通过底层的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传至基础。底层的纵墙承担所有的上部竖向荷载,故其强度是制约建筑高度的主要因素。
楼板和天花板的托梁平行于模块的短边方向。隔墙将内部空间划分为功能分区,这种模块为主的体系,作为学生公寓、酒店、社会保障房、军人宿舍、工人宿舍等非常理想,这些建筑通常是由小房间组成的。对于要求内部空间较大的建筑,这种体系不是十分适用。
受到运输要求、空间大小、承重能力的限制,这种模块为主的建筑目前能做到10层。
(2)骨架式支承模块
骨架式支承模块类似于传统的钢框架结构,构造方式一般为在方钢管柱之间布置梁,模块的竖向荷载全部由4根柱来承担并传递。梁高一般250~400mm,跨度为5~8米。
这种模块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对模块单元的侧面进行完全开放,当模块并排安装在一起时可以构成更大的空间,这种建筑形式较适用于学校和医院等建筑。
(3)另外还有楼梯模块、非承重的卫生间模块等非主体模块。
(4)模块连接
模块之间在角部、梁间、柱间连接。
采用的是螺栓加盖板的连接方式,即工厂加工时在相应位置预留螺栓孔,在现场只需就位并拧好螺栓、扣好扣件。基本完全避免现场焊接,从而提高了安装的效率和质量。
3. 模块建筑在我国发展的情况及前景
中国的粗钢实际产能达到了12亿吨以上,钢材价格低廉,或许正是钢结构发展的良机。
与中国钢铁工业的规模相比,我国钢结构在工程中的市场占有率极其之低。在英国仅模块化结构在酒店、公寓、保障房、工人宿舍等建筑中的占比在15个百分点左右,且在蓬勃发展,而在我国全部钢结构建筑也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比例。
所以在建筑产业现代化过程中,模块化建筑作为一种高度工业化、装配化的建筑体系可以作为钢结构住宅推广的选项。
目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模块化建筑技术规程》等相关标准也在编制中。这说明模块化建筑已经引起了国内业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仍然不多,样板工程也很少,如果进行推广,仍然要结合国内情况,广泛参考包括英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的一些体系和细节上的做法。
英国大部分地区不进行抗震设计,故这些体系适用于非抗震的地区,而我国大多数地区是抗震设防地区,像维多利亚公寓那样带有核心筒/剪力墙的体系或者模块-钢框架体系或许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只需按照抗震要求设计核心筒、剪力墙、钢框架,模块与之的连接满足抗震要求即可。这种体系中模块本身的抗震应不难满足,但目前尚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钢结构住宅设计规范:CECS261-2009[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曲可鑫.钢结构模块化建筑结构体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
[3]王明贵.轻型钢结构住宅[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论文作者:武子斌1,赵俊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3
标签:模块论文; 建筑论文; 钢结构论文; 体系论文; 英国论文; 荷载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