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州
(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 030053)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直切口与Judet入路治疗肩胛骨颈部及体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肩胛骨颈部及体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方法,将这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直切口入路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Judet入路治疗方法,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P<0.05),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以及切口大小等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切口与Judet入路治疗肩胛骨颈部及体部骨折比较,不仅治疗效果好,而且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直切口;Judet入路;肩胛骨颈部及体部骨折;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7-0180-02
肩胛骨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根据资料统计,该骨折占到全身骨折的0.2%,骨折中主要以肩胛骨部以及颈部为主,多因高能量创伤引起,患者发生骨折之后表现为关节活动受限、疼痛、肿胀以及肌肉痉挛等,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影响[1]。在2012年5月到2015年2月期间对接收的80例肩胛骨颈部及体部骨折患者中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直切口入路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就有关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肩胛骨颈部及体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方法,将这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的47岁,平均年龄为(34.5±12.7)岁,其中27例患者肩胛骨颈部骨折,13例患者肩胛体部骨折;根据肩胛骨骨折Ada-Miller分型,ⅡA型的有10例,ⅡB型的有10例,ⅡC型的有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46岁,平均年龄为(34.5±12.5)岁,其中25例患者肩胛骨颈部骨折,15例患者肩胛体部骨折;根据肩胛骨骨折Ada-Miller分型,ⅡA型的有9例,ⅡB型的有8例,ⅡC型的有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主要借助X线照片检查、CT扫描以及CT三维结构重建进行诊断;肩胛骨骨折Ada-Miller分型分为四类,分别是:Ⅰ型(肩胛骨突骨折)A:肩峰骨折,B:肩峰基底、肩胛冈骨折,C:喙突骨折;Ⅱ型(肩胛颈骨折)A:骨折线垂直,局限于颈部(位于肩峰基底和肩胛冈外缘),B:骨折线斜行,穿过肩峰基底部或肩胛冈,C:骨折线水平走向;Ⅲ型(肩胛盂窝骨折);Ⅳ型(肩胛体部骨折)。
1.3 方法
观察组采用直切口入路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Judet入路治疗方法,具体的方法如下:
直切口入路方法:患者手术体位选择侧卧位,从肩峰后方开始切口并向下延伸10cm左右,然后逐层剥开肌肉组织,将三角肌牵开,并在肩胛冈起点处内侧大约2cm处分离,之后暴露在小圆肌和冈下肌,并对其进行分离,将肩胛骨体和颈部的外侧部分显露出来,剥离骨膜,将肩胛骨颈部及体部完全显露出来,便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Judet入路治疗:患者选取侧卧位,从肩峰内侧延伸到肩胛冈内侧,再拐到肩胛下角,通过这几个关键点连接切一个倒“L”形状的切口,将三角肌后部纤维切断,切断后向外侧翻转,在小圆肌和冈下肌之间的间隙进入,并将肩胛骨颈部及体部完全显露出来,当患者的小圆肌发生变异,从小圆肌和冈下肌之间的间隙无法正常进入时,可以选择部分切开冈下肌,确保肩胛骨颈部及体部的充分暴露,手术过程中需要避免对患者血管、肩胛上神经、三边孔内容物以及四边孔内容物造成的伤害。
1.4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的大小等,并观察患者使用不同入路方法治疗的效果。
1.5 评价指标
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采用 Hardegger 功能评定,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不同的等级,其中优: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肩关节活动自如,外展肌肌力Ⅴ级;良: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肩关节活动轻微受限,外展肌肌力Ⅳ级;中:临床症状部分缓解,肩关节活动大部分受限,外展肌肌力Ⅲ级;差: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缓解,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外展肌肌力Ⅱ级,治疗总有效率=(优+良)/总例数×100.0%[2, 3]。
1.6 统计学分析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或者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比较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切口长度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x-±s)
3.讨论
肩胛骨骨折在全身的骨折中比较少见,而且多由高能量创伤造成,发生率占到了全身骨折的0.5%,合并损伤比较严重,发生率为35.0%~98.0%之间,由于肩胛骨的解剖及其功能的复杂性,给诊断以及治疗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在早期单纯使用X线诊断过程中误诊率、漏诊率可以达到40.0%左右,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对于没有发生移位的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对于有移位的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在手术治疗的入路选择上,常用的就是直切口与Judet入路治疗[4, 5]。
我院在对80例肩胛骨颈部及体部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入路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的是直切口入路治疗,对照组采用的是Judet入路治疗,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方式表现出不同的治疗效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切口长度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8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0.0%,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直切口入路方式在手术过程中,选择的三角肌、冈下肌、小圆肌以及大圆肌等部位没有重要的神经、血管。在暴露术野的时候,只需要切断部分肌纤维,在术后只需要将肌肉进行缝合就可以帮助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的肩关节活动功能[6, 7];而Judet入路治疗过程中,需要对较多的组织进行剥离,这样就会使得术中造成的创伤较大,而且需要将部分肌肉剥离或者切断,这些在恢复之后对肩关节的活动功能会产生一定影响,两者相比较,直切口入路方式更具有优势。
综上所述,直切口与Judet入路治疗肩胛骨颈部及体部骨折比较,不仅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小,而且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英果,朱冬承,戈兵等.T形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颈部及体部不稳定性骨折[J].中医正骨.2012, 24(1): 66-67, 71.
[2] 王晖,胡元生,高建明等.后侧肩胛骨外侧缘入路手术治疗不稳定肩胛颈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5):460-461.
[3] 刘兵,叶蜀新,樊元胜.桡骨远端斜T形接骨板在肩胛骨颈部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7):686-687.
[4] 刘潮坚,蔡拉加,肖裕春.直切口入路治疗肩胛骨颈部及体部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5(3): 256-259.
[5] 郑旭欣,徐建武,章友忠.肩胛骨垂直切口治疗肩胛盂关节内骨折[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4(4): 438-439.
[6] 王勇,许兵,吴银生等.直切口与Judet入路治疗肩胛骨颈部及体部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3,33(10):1018-1023.
[7] 王继锋.直切口入路治疗肩胛骨颈部及体部骨折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4(19): 2953-2954.
论文作者:刘建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3
标签:肩胛骨论文; 切口论文; 患者论文; 颈部论文; 肩胛论文; 对照组论文; 手术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