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立医院,234000
冯爱英,张淑琴
摘要:目的 通过对ICU院内感染状况的调查,分析院感原因,提出护理对策,降低ICU院内感染发生率。方法 2014年1月至2005年4月入住我院ICU352例患者纳入调查,对分离菌株及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院内感染61例,发生率为17.3%,其中65岁以上者占82.0%。本研究共分离出18种细菌,其中G+菌占32.4%, G-菌占67.6%。结论 年龄、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等是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重症医学科患者常伴有多脏器功能障碍、免疫力低下、有创操作多等原因,使得其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1]。本研究对我院ICU 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352例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分析,以期提出护理对策,降低ICU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自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入住我院ICU352例患者中,61例发生院内感染,其中男43例,女18例。感染者年龄25~ 96岁,平均(70± 8)岁;其中65岁以上50例,占82. 0%。主要并存疾病依次为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营养不良和恶性肿瘤。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42例,占68.9%;糖尿病患者20例,占32.8%;营养不良患者15例,占24.6%;恶性肿瘤患者10例,占16.4%;其他疾病患者19例,占31.1%。
1.2 研究方法 ICU医院感染患者每日填写院内感染质控中心制定的“ ICU病例院内感染前瞻性调查登记表”。ICU临床分离菌株,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
1.3 统计学处理 将ICU院内感染前瞻性调查数据和细菌培养结果输入Excel,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352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61例,发生率为17.3%。器械相关感染发生率为14.38‰。
2.2 医院感染部位 医院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血液感染、手术切口感染和胃肠道感染,见表1。
2.3 医院感染的致病菌
2.3菌株分布与构成比 本研究共分离出18种细菌(不包括真菌感染), ,G+菌占32.4%,G-菌占67.6%。G+菌中,按检出的菌株数前4位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0.6%、屎肠球菌18.8%、表面葡萄球菌9.1%和粪肠球菌6.9%,金黄色葡萄球菌株中甲氧西林耐药株占87.8%。;G-菌中,按检出的菌株数前4位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38.5%、铜绿假单胞菌22.1%、大肠埃希菌18.3%和肺炎克雷伯菌15.8%。鲍曼不动杆菌中亚胺培南耐药株占27.8%;泛耐药菌株占25.6%。
2.4器械相关感染发生情况 常用器械使用天数、器械使用率、感染例次与器械相关感染发生率,见表2。
3 讨论
3.1 医院感染因素分析 随着危重病医学的迅速发展,ICU医院感染问题的严重性也随之而来。本组资料显示,ICU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7.3%,远高于普通病区。分析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年龄:本组病例中65岁以上患者占82%,考虑老年人生理防御功能和免疫机能减退,咳嗽反射减弱、呼吸道黏膜纤毛系统功能降低,胃黏膜萎缩、胃肠道蠕动功能减慢,小肠局部免疫功能减退及排尿功能降低和尿潴留等,均是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2]。(2)合并疾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并存疾病也密切相关,本组常见合并疾病依次为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营养不良和恶性肿瘤[3],这些疾病均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较易发生感染。(3)侵入性操作:本组器械相关感染以留置尿管、中心静脉导管、呼吸机为主,留置导尿相关感染率偏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特别高,可能是1.气管插管破坏了呼吸道屏障,削弱了咳嗽反射和纤毛运动,损伤气道上皮,抑制吞咽、恶化口腔卫生等不利因素,增加气道细菌定植和感染机会,2.机械通气管理不够规范,存在许多问题。 (4)环境因素:ICU病区相对封闭,但层流设备往往存在问题,且仪器不能得到有效消毒,各种耐药菌高度集中,消毒隔离和手卫生管理不规范有关[4]。
3.2 医院感染的预防对策
(1)加强ICU环境管理。严格遵守隔离消毒制度,预防患者、家属及工作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和医源性感染。对感染和非感染患者要分开安置。对MRSA和多重耐药菌等感染的患者则实施接触隔离。严格消毒隔离措施,严格限制人员出入ICU。进入时应更换专用衣、帽和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保持室内空气及环境的洁净,室内要定时通风,地面及物体表面应每天用清水或消毒剂擦洗2次以上。ICU病房的一切物品,包括仪器和清洁工具(如拖把,抹布等)必须固定专用,禁止与治疗室内物品混用[5]。
(2)加强院感知识的学习 严格按照院感科的要求定期组织ICU护理人员学习,并在每月科务考试中增加有关院感知识的考核,成绩与奖惩挂钩,保证ICU的每一位护士都能够掌握院感的基本知识
(3)加强护理人员无菌观念,严格遵守洗手及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重点做好呼吸道、皮肤、泌尿道和口腔等基础护理,患者无禁忌证则抬高床头至少30°,用洗必泰冲洗口腔每4~ 6 h 1次。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对排尿困难者可先使用诱尿的方法。尿失禁者可选择阴茎套引流,耻骨上导管引流等,尽量避免导尿及尿管长期留置,预防尿路感染。
(4)做好侵入性操作的护理。①人工呼吸道护理。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定时吸痰,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2次,有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湿化器要使用无菌水,每天更换。管道内冷凝水要及时清除,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也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上。②留置导尿护理。患者导尿时应选择粗细适宜的导尿管,严格无菌操作。插管时动作轻柔,以防损伤尿道黏膜。对于留置导尿管患者应采用封闭式无菌引流。悬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③中心静脉置管护理。优先考虑选用锁骨下静脉置管 ,操作前后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并做伤口的观察及护理[6]。按规定的时间间隔更换穿剌点敷料,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或污染时应及时更换。一旦高度怀疑导管污染,立即拔出,同时留取标本送检。
(5)加强病例监测与管理 根据病种不同将患者分类隔离,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加强对疑似感染病例的监测和管理,及时采集标本送检。及时关注患者标本菌落培养报告,并按要求处置。
参考文献
[1]卢小芹。ICU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医生,2009(21):140-142。
[2]闫素珍,卜桂丽, 苗亮。ICU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4):154-155。
[3] 冯春来 , 徐乾乾, 刘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江苏医药2014,40(22):99-100
[4]郭礼梁,王建明。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现代预防医学,2014,41(22):140-142
[5]王飞芳,黄瑛.风险管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13: 64-66。
[6]臧奎,尚福泰,章向成.ICU病房医务人员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1):104-105。
作者简介:冯爱英,女,1983.8,32岁。护师
论文作者:冯爱英,张淑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5
标签:患者论文; 院内论文; 医院论文; 菌株论文; 发生论文; 因素论文; 发生率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