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23)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中医穴位按摩在女性分娩过程中的镇痛效果。目的 参与本次研究的84例产妇均为我院产科在2015年3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初产妇,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产妇)与对照组(42例产妇),给予观察组产妇实施中医穴位按摩,对照组产妇则常规等待分娩,不实施任何的治疗措施。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产后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给予临产产妇实施中医穴位按摩,可显著减轻分娩时的疼痛感,产妇的出血量少,对促进预后有着较好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穴位按摩;分娩镇痛;产后出血量;
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是产科护理工作的重点,但由于现代产妇均具有害怕、恐惧等心理,所以剖宫产率逐年在提升[1]。目前,分娩镇痛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非药物镇痛,而是药物镇痛,碍于镇痛药物额安全顾虑,非药物镇痛的方法更受产妇及其家属的青睐[2]。在本文研究中,给予42例初产妇实施中医穴位按摩,在降低分娩疼痛程度与产后出血量上,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84例产妇均为我院产科在2015年3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初产妇,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产妇)与对照组(42例产妇),以上产妇及其家属均已签署研究同意书,均为单胎妊娠,均为初产妇,均排除血液疾病患者,排除治疗依从性低的患者,排除高危妊娠产妇,排除需剖宫产的产妇。观察组中,产妇年龄为20~35岁,平均年龄为30.12±1.02岁;孕周为37~42周,平均孕周为39.52±0.25周;身高为155~170cm,平均身高为165.13±2.05cm。对照组中,产妇年龄为20~35岁,平均年龄为30.11±1.00岁;孕周为37~42周,平均孕周为39.35±0.45周;身高为155~170cm,平均身高为165.78±2.45cm。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身高等一般资料可知,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较小,且P>0.05,具有研究、比较的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常规等待分娩,不实施任何的治疗措施,但护理人员需在产妇待产期间详细讲解一系列注意事项。
观察组产妇:实施中医穴位按摩,主要内容为(1)对产妇讲解中医穴位按摩的注意事项以及原理,取得产妇的信任;(2)待产妇的宫口开至4cm左右时,方可进行中医穴位按摩;(3)按摩穴位主要有百会穴、合谷穴、肩井穴、三阴交穴,再对患者的骶尾部进行轻柔的按压,使患者的身体得到高度的放松。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后出血量(产后2小时、产后24小时)。镇痛效果使用WHO镇痛分级标准进行评价,0级为无镇痛,产妇可安静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Ⅰ级为轻微疼痛,产妇可忍受,且忍受时间较长,能够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Ⅱ级为中度疼痛,产妇难以忍受,出现呻吟、翻动等动作,配合度较低;Ⅲ级为重度疼痛,产妇不能够认识,呻吟不断,无法配合医护人员的一系列工作。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研究所得的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20.0统计学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标准差(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n用 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对比
观察组产妇的Ⅲ级疼痛例数为2例;对照组产妇的Ⅲ级疼痛例数为8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一。
表一 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对比 (n/%)
3.讨论
中医穴位按摩是较为新型的护理方式,其通过科学、准确、有效的按摩方式来放松产妇的机体,使其能够以一个更为良好的状态迎接生产。长期且科学的按摩百会穴、合谷穴、肩井穴、三阴交穴等穴位,本就对女性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3]。处于生产浅析的产妇,会出现焦虑、不安、害怕等情绪,机体处于紧张的状态下,疼痛程度自然会增加。按摩可使人身心放松,并获得心理上的慰藉,机体的舒张可更好的缓解疼痛感。从本文研究中可知,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给予产妇实施中医穴位按摩,可降低产妇的疼痛感与出血量,对产妇的预后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江晓婧,石萍,刘涓.王不留行按摩合谷、内关穴位对初产妇第一产程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2014,12(b11):82-83.
[2]肖日华,陈爱莲,黄健桃,等.应用中医穴位按摩在产时分娩镇痛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09):178-180.
[3]吕琦玲,杨西萍,曾伟,等.分娩球加穴位推拿对改善阴道分娩疼痛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05):61-62.
论文作者:李艺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下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9
标签:产妇论文; 穴位论文; 患者论文; 中医论文; 初产妇论文; 产后论文; 疼痛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下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