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与咨询的新趋势:越来越重视文化因素&国外多元文化心理咨询研究述评_心理学论文

心理咨询与咨询的新趋势:越来越重视文化因素&国外多元文化心理咨询研究述评_心理学论文

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一种新趋势:对文化因素的日益重视——对海外多元文化心理咨询的评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咨询论文,文化论文,新趋势论文,重视论文,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前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外逐渐形成了一种专业性质的心理健康活动,即专业人员对有心理困惑或心理失常的求助者运用心理学和精神科学的原理,通过心理商谈,就具体问题向求助者提供建议或辅导,使其对自己与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作出决策,以改变其态度和行为,进而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其中,以遭遇心理疑难的平常人为对象的一种教育性的助人活动称为辅导,以遭遇心理困扰的平常人和心理异常者为对象,兼具辅导与心理治疗功能的活动多称为咨询。[1]本文权且统称为心理咨询与辅导。该专业出现不久就日益运用于各级教育之中,以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生活、学业及就业等方面的心理疑难,它现已成为学校教育在教学和科研之外的第三大职能,即学生指导服务。[2]当代海外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发展中出现了一种新趋势,即重视文化因素的影响,现已形成了多元文化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

新时期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与人格健全发展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各级教育机构的重视。可是,至今为止,我国心理咨询的研究和实践对文化因素的影响重视不够。民族教育中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因其文化背景的独特性,而可能从多元文化心理咨询流派中借鉴更多东西。

二、多元文化心理咨询的兴起

(一)多元文化心理咨询兴起的背景

多元文化心理咨询的兴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传统心理咨询的理论基础存在局限。其一,长时期里,心理咨询所依靠的心理学、测量与评估等“科学”的基础理论,为追求所谓的“客观性”和文化“普适性”而拒绝考虑文化与价值因素,以至咨询实践中严重忽视求助者的文化背景。其二,现在人们日益深刻感受到,心理咨询的基础、方法论理论与技术,实际上大多带有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的色彩。有心理学史研究者指出:“西方心理学的大多数问题只有在西方历史——西方的地理的、经济的、军事的和科学的背景——的范围内才是有其意义的问题。”[3]还有学者撰写的《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偏差系统》指出,社会心理学的各领域充斥着美国白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三个核心文化价值或意识形态主题:个人主义、理性主义和自由主义,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反过来又强化了这些核心文化价值。[4]显然,以这种成果为基础的心理咨询运用于非欧美白人群体时,易造成偏差和扭曲。其三,尽管后来主流的心理学开始考虑文化因素,但仅作为背景变量,仍难以克服欧美文化本位所造成的偏差。西方心理学因其学术中心地位而获得超越文化的解释权力,对边缘地位的非西方学者颇具魅力。他们绝大多数人的课题理论和方法都以西方社会心理学为参照,实际做的是验证,至多是修改和加工而已。[5]

另一方面,传统心理咨询实践日益暴露出弊端。首先,它难以有效地运用于当代美国社会日益多元化的实际,尤其是先后受到民权运动和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抨击之后。在欧美国家,主体民族白人所占比例逐渐下降,而非白人族群的人口数量和社会影响日益增大。人们逐渐发现它不仅难以充分解释和辅导少数民族的心理与行为,而且反映出这样一种统治性社会的观点,即美国是文化熔炉,主流的白人盎格鲁文化在智力、文化和种族方面都优秀,其他文化群体被之同化是获得成功的标志。[6]北美以外的地区,包括欧陆,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更是发现传统咨询与辅导模式的文化偏差,因为它是主要在美国兴起和发展的产物。[2]

可以说,跨文化心理学和多元文化心理学的兴起是一个更直接的原因。在上述背景下,20世纪60年代开始,跨文化心理学在西方兴起。7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危机四起。本是社会心理学故乡、后成为美国附庸的欧洲也深感失望,并在70年代中期迅速掀起心理学欧洲本土化运动。处于世界心理学界边缘的第三世界心理学研究者发现,原本仰望的偶像也是漏洞百出,由此而来的失落感更强烈,他们中的敏感者立志投身本土化运动。[2]在此基础上人们进一步提出了多元文化心理学的主张。心理咨询更重视文化因素,尤其是开始应用本土化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二)多元文化心理咨询的发展进程

由于上述原因,20世纪60年代北美心理咨询与辅导等精神健康专业人员开始注意求助者的独特的文化背景,并参与到了社会文化变革活动之中。因为,多元文化运动已经逐渐对心理咨询与辅导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起初,人们多运用跨文化咨询的策略,把人置于特定的文化情景中进行比较,运用跨文化的文化比较方法去验证西方社会产生的理论与技术是否具有普适性,即理论的跨文化有效性。很明显,在这种策略中,文化比较的主体仍然是西方文化。后来,人们提出了多元文化心理咨询的策略,明确要求克服以白人文化为基础的心理学的局限,以适应建立多元文化社会的需要和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的态势。在此基础上,欧洲,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进一步提出了心理咨询本土化,即关注某一文化系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与精神病理,重视发展相关性的技术和本土的传统技术。现在,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学术研究、临床实践、专业人员培养及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受到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7]

三、多元文化心理咨询思潮的主要主张

(一)多元文化心理咨询的基本含义

多元文化咨询已成为帮助性专业的一个重要领域,学者们对此概念提出了各种定义。阿柯逊对其给出了广义的界定:“它是这样一种助人过程,即其理论和实践上都平等地重视咨询者和求助者的文化印记。”苏(s.sue)等人进一步说明,多元文化咨询是指在助人过程中,咨询专业者必须考虑咨询者和求助者在语言、社会阶层,尤其是文化方面的差异,这些因素会成为有效介入咨询的潜在障碍,因而咨询者需要努力克服这些因素可能造成的障碍。[8]总之,有关的各种定义的建立都是基于这样的基本主张,而咨询者和求助者双方的文化背景都会成为影响咨询过程和结果的因素。

(二)对咨询本质的新理念

在多元文化信仰者中,咨询具有了新理念,即在一定程度上,所有咨询活动本质上都具有多元文化性和跨文化性。[9]这里的文化不仅指国籍、民族、语言和宗教等人种志变量,而且包括年龄、性别等人口统计科学变量,教育、经济、生活方式等阶层变量,以及各种正式、非正式的团体隶属关系。很显然,每例咨询关系中都存在多元文化的维度,咨询者和求助者都会将其一整套态度、行为和价值观带到咨询关系中,因为这一系列东西已经由于各自分别同一个具体群体长期交往而被强化。就是双方都来自同一群体,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之间的个人差异实际上就带着微妙的文化差别。

(三)多元文化咨询的主要理论基础

由于多元文化咨询是受多元文化运动促进、应日益多元化的当代社会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个实践性极强的领域,故它尚无自己的独特的理论基础。下面试图择要说明。

1.跨文化心理学的基本主张。它要求心理学把人置于特定的文化情景中进行考察,着重研究文化作为一种因素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和调节作用。显然,它与传统主流心理学那种通常只把文化因素作为研究背景变量的做法有着根本的不同。该主张有可能使传统咨询开始重视文化因素,使以欧美白人文化为本位所造成的偏差得到某种程度的纠正。但是,它主要追求的仍然是跨文化的验证西方心理咨询的文化普适性。其参照仍然是西方主流的心理学,仍暗含着白人文化中心主义色彩。

2.多元文化主义已是广泛影响欧美学术各领域的思潮。它主张要承认和接纳人类的多样性,给予不同民族、种族和文化群体以平等的地位,因为统一性存在于多样性之中,主流文化得益于与adjunct群体文化的共存与互动。[10]它主要盛行于昔日实际文化同化而今日文化日益多元化的欧美社会。该主张更明确地使咨询中普遍重视各文化群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价值观念。

3.本土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它日益兴起于非白人文化占主流的地区,尤其是曾为欧美殖民地的第三世界。它主张,特定文化影响着该文化社会系统成员的性格形成、心理问题机制、精神病理、求助行为与心理治疗方式,因而非西方社会成员的心理问题有其特点,尤其存在欧美文化系统中不常见的心理问题,而且传统的民俗性、本土性心理辅导与治疗方法虽然难以用西方心理“科学”解释,但仍有价值,可与现代咨询系统并存。[11]该主张进一步强调了咨询的文化情景性,有助于西方化了的咨询本土化。

(四)多元文化与本土化咨询研究的常见课题

1.多元文化咨询研究的常见课题

多元文化视野中的咨询研究至今主要是在西方国家。研究者关注的课题有:(1)少数民族群体对精神健康服务体系的使用;(2)求助者对咨询者种族和民族身份的偏爱;(3)咨询者的偏见与stereotyping;(4)文化对诊断求助者疑难的影响和biases;(5)文化变量对咨询过程的影响;(6)对于不同种族和民族,帮助与治疗策略及其结果的差异等等。[8]

2.本土化咨询研究的常见课题

由于本土化咨询是直接针对西方文化咨询而出现的策略,研究者们已经探讨了下列问题:(1)特定文化系统的社会群体所表现的心理与行为特征;(2)特定文化群体中个人的心理发展与人格形成模式;(3)特定社会情景常见的各种心理问题与精神病理;(4)目前施行各种咨询与辅导的经验得失及其如何运用于特定文化系统;(5)特定文化系统社会里传统性辅导与治疗的要领与观念,等等。[11]

四、三种主要的应用模式

(一)客位模式(特定文化模式)

该模式的基本假设是,人们在文化、种族、民族方面的差异,要影响咨询者和求助者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因此,它特别重视并首先要通过培训常见的社区直接体验,使咨询者熟知特定文化群体独有的历史、文化风貌,能成功地克服语言、社会阶层、文化价值、非语言交流对有效咨询的影响,从而成为“文化熟练咨询者”[12]。另外,咨询者还须知道多种种族或民族群体成员所遭遇的特别典型的冲突的问题[8],坚信少数民族在信仰和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并不意味着劣等[10]。该模式允许咨询者运用合适的方法,确定应达到的目的,甚至为了跨越陈见所导致的文化障碍,咨询者可通过精神上扮演求助者角色的方式,以获得对求助者的移情。[8]总之,该模式要求咨询者必须具备这些能力:①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建立和睦的关系;②采用传统的理论和技巧去满足非欧洲民族和种族求助者的需要;③不需求助于陈规陋俗就能对文化差异有敏锐的感知;④将民族或种族群体的成员作为个体对待;⑤能意识到求助者的民族认同感和对主流社会涵化的程度;⑥运用文化群体内部现有的助人资源,支持他们为解决问题所采用的多种努力。[8]该模式主要是应用多元文化心理理论,多用于对非白人种族或民族的求助者。

(二)主位通用模式

该模式基于这样的假设,共同的人生主题将具有不同文化的人们连结在一起,着重关注多文化系统共同具有的普遍性问题。因此,咨询专业活动中能够避免过分强调某一特定文化群体的利益。显然,该模式坚持文化普适性原则,重视人们的相近处而非差异。有学者认为,该模式易忽视少数民族特有的问题,甚至会导致其文化的丧失。[6]

(三)彼达森的总称模式

该模式主张:(1)解释人的行为既要注意诸文化系统共有的、带有普遍性的生活方式,也要重视特定系统的独特文化观。(2)必须扩大文化的定义,以取代其以前太狭窄的定义。[6]以前,文化几乎被等同于民族性和国民性,这已将跨文化咨询的视野局限于族群所共有的宗教、历史和祖先。而彼达森模式基于的文化则包含年龄、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地位、性别差异、民族和国家的差异等人口统计、社会地位、群体隶属、民族志方面的变量。(3)在某种程度上,所有的咨询活动都存在多元文化维度。任何求助者个体在参与咨询时,其侧重点都有可能从他或她被规定的文化群体转到其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可见,该模式不仅融合了前述两种模式,而且进一步阐明了咨询普遍具有的多元文化性。这使多元文化咨询从整个咨询专业的一个分支,成为能够用于所有求助者的一般方法。

五、结语:多元文化观使咨询专业面临的“危”与“机”

多元文化观是针对文化中心主义和霸权主义而出现的,正如任何新观点都可能产生利弊一样,它也将给咨询专业带来良好的前景与潜在的危险。

(一)多元文化观给咨询专业带来的良好前景

第一,多元文化观将丰富咨询专业的理论。例如,该观点认为有关最佳心理健康和正常心理发展的理念是多样的;文化差异真实存在着,且须在咨询中有意识地受到注意;咨询作为一个专业必须具有广阔视野,而不能再只与一个文化群体有关,等等。

第二,多元文化观的理念已激励咨询专业具有一种新的社会责任感,并能动地采取行动,咨询者在同来自多样性文化背景的求助者互动时,常常不得不考虑种族主义和压迫之类现象对求助者的消极影响,进而认识到心理问题的病因常常不在求助者自身,而在于限制性的环境力量。为此,咨询者应成为全面变革的代言人,必要时还应代表被剥夺公民权的求助者进行辩护,积极地对有碍最佳心理健康的偏见和陈规提出挑战。[8]

第三,多元文化观已拓宽咨询专业尤其是西方文化体系内的咨询专业,而具有了国际视野。这既有利于非西方社会批判性借鉴西方文化体系的咨询经验,也有利于欧美咨询专业与世界各地咨询同仁的交流和联系,尤其是有利于发达社会的咨询专业者认识、理解和认可不发达社会和处境不利群体中传统的、本土的,甚至民俗中的优秀遗产。

另外,多元文化观显然将促使一种新的咨询专业人士——“文化熟练咨询者”出现,这将给咨询专业带来复兴。

(二)多元文化观对咨询专业的潜在危险

心理咨询与辅导在运用多元文化观时需慎重与明智,该观点自身也有局限。以下几方面尤其应当引起咨询与辅导专业人员的注意。其一,随着对多元文化咨询理论与实践的日益接受,该术语与该分支专业的定义将有失去其明确核心的危险。有人已将该术语用得过分宽泛,以至它已面临几乎失去意义的危险。另外,多元文化咨询没有一个系统的概念性框架,其理论与实践已变得模糊不清。其二,正如有的学者提醒的那样,多元文化咨询常着眼于文化差异以强调人类的差别,这有可能导致种族主义的重新抬头。[8]其三,不严谨的多元文化咨询的主张与举措将损害咨询专业的声誉与合法地位。如,该主张不断质疑咨询专业人员传统咨询实践的合法性;许多有关的专业人员培训中,为更新知识基础而片面强调跨文化咨询技巧,却忽视了对实际综合技能的训练。

标签:;  ;  ;  ;  ;  ;  ;  ;  ;  

心理咨询与咨询的新趋势:越来越重视文化因素&国外多元文化心理咨询研究述评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