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贡献_工人阶级论文

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贡献_工人阶级论文

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贡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执政党论文,贡献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共产党执政后,如何加强自身建设,这既是重大的实践问题,也是新的理论课题。50年来,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开创并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仅经受住各种锻炼和考验,得到巩固、发展和壮大,而且对执政党建设理论作出了新探索、新贡献。这些理论集中体现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的著作和党的文献中。

毛泽东建党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它对执政党建设具有长远指导意义。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对执政党建设理论又有新的探索和发展。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继承、发展了毛泽东建党思想,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执政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党的三代中央领导核心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是统一的科学体系,其内容博大精深,以新的思想理论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理论。

一、提出党要跳出历代统治者盛衰兴亡的历史周期率

中国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及其政权,都经历了由盛到衰、由衰到亡的过程,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历代统治者盛衰兴亡的周期率,保证党和社会主义制度长治久安,兴旺发达,直到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这始终是我们党面临的一大课题。

对此,我们党早有预见,早有准备,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高度清醒和警惕。早在延安时,就组织全党学习《甲申三百年祭》,防止重蹈李自成胜而骄、骄而腐、腐而亡的覆辙。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又要求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面对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针对党的自身状况,我们党提出,如果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不出事。党在领导人民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胜利时,又提出要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首先要忧党。这些高瞻远瞩、未雨绸缪的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革命胜利后,要防止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防止滋长官僚主义的思想,指导我们党在各个时期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党的建设的方针和原则。这些重要思想及其方针、原则,对我们党进一步增强执政意识,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本领,跳出历代统治者盛衰兴亡的历史周期率,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长远的指导作用。

二、提出党执政后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一定要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观点,提出在致力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一定要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这不仅是社会主义能不能充分发挥优越性的根本问题,也是检验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的基本依据。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我们国家在发展生产力方面的根本任务,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同时,要坚决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现代化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一重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执政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的思想,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在它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不仅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为执政党的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建设,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这是近20年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只有深刻认识和牢牢把握党的建设同党的基本路线的辩证关系,坚持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不断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三、提出在社会经济关系发生新变化的情况下,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共产党执政以来,国际国内出现过种种否定和篡改共产党性质的思潮。国际上,有的篡改党的性质,将工人阶级的党变成了全体人民的党。随着世界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内也有人借口我国社会经济关系、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企图否定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国家的领导阶级,从而否定党的阶级基础,否定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对此,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坚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的更加坚强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工人阶级需要党,党也离不开工人阶级。”

党执政后,工人阶级成了领导阶级和国家的主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逐步形成并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已经引起社会阶级、阶层关系发生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扩大,内部的构成以及劳动方式等都有了很大变化,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知识分子的人数显著增加,新一代工人大批成长起来,文化水平普遍提高。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工人阶级队伍还将不断发展壮大。这些变化,并没有、也根本不会改变工人阶级的阶级本质和历史使命,他们是先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代表的地位不会改变,而其他阶级、阶层、群体都不是先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代表。从十四届四中全会到十五大,我们党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明确概括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目标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精髓,体现了执政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符合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长远利益,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指针。

四、提出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按照“四化”方针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根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为了保证我们党和国家永不变色,毛泽东提出,要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之后,针对干部队伍年龄偏大、青黄不接的状况,邓小平指出:“解决组织路线问题,最大的问题,也是最难最迫切的问题,是选好接班人。”“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真正关系到大局的是这个事。”坚定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党还提出,党的高级干部,不仅要努力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而且首先要努力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并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战略思想,为制定干部队伍建设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奠定了理论基础,体现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把握了国际间人才竞争的新趋势,加快了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进程。

五、提出能否保持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执政的共产党,最大最严重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我们党执政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如果不能正确地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能自觉地抵制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就会滋长脱离群众的危险。我们党反复强调,全党同志必须时刻警惕这种危险,经受住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努力保持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历代统治阶级为了夺取政权、巩固政权,也打着代表人民的旗号,一旦获得政权,就变成了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每一个党员的一切言行,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广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作为最高标准。新时期,我们党强调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出党的各项政策和工作必须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决定》,对新形势下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作出了原则规定和要求,各级党委必须保证决策的正确和执行的有效,积极疏通和拓宽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养成民主作风,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意愿,关心群众的疾苦,代表群众的利益。这就在理论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根本观点,把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提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对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切实贯彻群众路线,坚决克服各种脱离群众的弊病,坚决反对腐败,使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六、提出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发挥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制度,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同时,民主集中制也是我国的政体,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与保证国家政治生活的健康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也是我们国家根本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有的同志对坚持民主集中制,不仅在理论上产生怀疑,而且在实践中发生动摇。针对这种情况,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原则作了充分论述,提出了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规定和要求。认为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中的运用,是最便利、最合理的制度。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绝不能削弱和放弃民主集中制,不仅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不断健全民主集中制,还要通过实行民主集中制,发挥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全国人民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需要统筹规划、协调配套、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需要以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和国家按照民主集中制实行的正确领导。”从而澄清了党内一些糊涂认识,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执行这一原则的自觉性,有力地保证了中央政令畅通,维护了党的团结和统一,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七、提出在注重思想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注重思想建设是我们党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强调要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提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实行党内生活民主化、制度化,使各种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要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从党的制度上作出适当的规定,以便对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这是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理论依据。

近20年来,党的制度建设成效显著。先后制定并执行了《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暂行条例》、《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一系列党内条例、制度,把加强制度建设同加强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使党内生活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八、提出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强调要解决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这一历史性课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是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正确结论。针对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党的领导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我们党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而坚持党的领导是最根本的一条。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绝对不能动摇的。

我们党正确总结历史经验,科学揭示党的领导的内涵,即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这三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强调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提出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要善于把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制定和完善各种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这不仅是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的问题,而且具有鲜明的政治内涵,认为我们搞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必须是社会主义的。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了掌握方针政策和决定重要干部的使用外,要腾出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做人的工作,做群众工作。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反腐败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我们党认为,腐败现象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同任何腐败现象根本不相容的。提出反腐败斗争要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这就从理论上揭示了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指明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澄清了种种错误认识,对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这些,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领导的基本原则,有力地指导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使反腐败斗争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标签:;  ;  ;  ;  ;  ;  ;  ;  ;  ;  

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贡献_工人阶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