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改革的成就、问题与对策_语文课程标准论文

语文课程改革的成就、问题与对策_语文课程标准论文

语文课改:实绩、问题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绩论文,课改论文,对策论文,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果说被国家认定作为课改实验区属于“显性课改”,未被文件正式认定为课改实验区,但实际上在观念上和行动上已进入课改状态的单位属于“隐性课改”的话,那么,在去年南山区进入“显性课改”的同时,深圳其他地区的学校也进入了“隐性课改”。本学期,我市罗湖、福田、盐田三区和市直中小学今年又作为省级课改实验区正式启动课改实验。这标志着我市课改工作进入攻坚阶段。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在实验区和非实验区听课过程中的一些感受,提一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我市语文课改的实绩

课改给深圳市中小学语文教学带来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六大解放”来概括。

首先,语文课改解放了学生的眼睛。眼睛是人类观察外部世界的感觉器官,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是人类形成和提高认知能力的基础。因此,会不会看,往往是一个人认知能力能否发展、提高的先决条件。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往往不敢让学生看过多的课外书籍,既怕课外书籍中的“不良”因素影响学生的心灵,也怕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语文教师也不敢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观察人生,观察大自然,担心学生因思想“不成熟”而产生一些“不合时宜”的观点看法。由于不敢看,加上不会看,因此学生的心灵缺乏营养,缺少展翅飞翔的精神力量。这一状况在课改开始以后得到根本改变。参加语文课改或受到语文课改影响的学校,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精神指引下,鼓励学生敢看,首先是敢看书,即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由于敢看、会看,学生从外部世界吸收了大量信息,内心世界得到空前的丰富,这就为学生敢想打下了良好的信息基础。

其次,语文课改解放了学生的头脑。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是21世纪创新人才的首要条件。因此,学生是否敢想、会想,是检验教育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我国传统教育的主要弊端之一,是用僵化的教学内容、死板的教学方法、惟一的标准答案,禁锢学生的思维,折断学生想象的翅膀。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想,也没必要想。“读死书,读书死,死读书”的现象极为普遍。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潜能”,鼓励学生对语文教材有多元化的理解。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我市参加语文课改或受语文课改影响的学校,在语文教学中大力提倡标新立异,鼓励学生放飞想象,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创造意识极大地增强,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各种各样有创意的观点层出不穷,许多观点不仅启发了其他同学,也启发了教师的思维。这一局面非常喜人。

第三,语文课改解放了学生的嘴巴。嘴巴是言语器官,让学生拥有好口才,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口才的好坏是检验语文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目前,我市参加语文课改或受语文课改影响的学校,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嘴巴得到了空前解放。学生举手可以发言,不举手也可以发言;坐在座位上发言可以,站到讲台上讲更好;在课内小组讨论好,回家跟父母讲、跟邻居讲更好;体察老师用意的正确发言好,指出老师、同学的不足,发现问题提出独到见解更好。根据笔者听课的感受,在许多参加课改或受到课改影响的学校,语文课一改以往的沉闷压抑,学生发言踊跃,辩论积极,有时甚至把老师“晾”在一边。解放学生的嘴巴的意义更在于:传统的师生单向信息传播,转变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过程。具体表现在通过对话,师生共享世界;通过对话,师生精神相遇。毫不夸张地说,这一变化是革命性的。

第四,语文课改解放了学生的双手。人手是劳动的器官,按照系统整体理论,人手活动的量和质,可以影响人的智力发展程度。但我国传统教育忽视学生动手训练,所谓“君子动口不动手”,学生动手能力差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具体到语文教学中,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自学不够,二是不让或很少让学生参加一些语文实践活动,三是在写作中不让学生“放手”写作文,而是用很多条条框框限制学生的写作思维。施行课改以后,这种现象得到了转变。如有的进行语文课改的学校在语文教学中提倡“学生自立学习目标,学生自定学习方法(如各种竞赛,小组讨论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敢干”的特点特别鲜明,很多时候出现不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而是学生牵着老师走的现象。学生对语文综合性活动的兴趣大增,而且以前是个别学生活动,现在是全员活动。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展示才华,活动的主题、方案、计划以及具体的措施,教师除了在初期做一些示范与引导外,一般由学生自始至终承担和完成。教师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重在组织和管理,适时地指导和辅导。有的学校甚至放手让学生自主命题。所有这些解放学生双手、鼓励学生“敢干”的措施,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第五,语文课改解放了学生的空间。空间是人发展必需的物质环境。没有物质环境的宽广,就不可能有人的胸怀的宽广。教育的责任,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知识,更要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但是我国传统教育的一大弊端,就是把学生限制在教室里,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让学生接触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不让青少年飞进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觅丰富的食粮。施行课改以后,不少学校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和自然展开心灵的对话,和自然交朋友,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悟;组织学生走进大社会,引导学生感受社会与生活的变化,引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密切注视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有的学校发动学生走上街头、走近荧屏、走进图书馆、走进网络,搜集资料,筛选、分类、编排后制作成“公益广告集锦”“新新词汇”“错别字门诊”“精彩店名举隅”等,并进行装帧设计,制作成手抄报展示。这种拓展了学习空间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意识,激发了学生合作的欲望,调动了他们合作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探究意识、探究习惯和能力。

第六,语文课改解放了学生的时间。时间,特别是自主支配的时间,是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必要条件。马克思和历史上许多思想家都曾深刻阐述过自主支配的时间对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的空间和时间都被机械重复的“题海”填满了,哪里有一点自由发展的余地?语文教学也是如此,一个读了12年书的学生,可能很会做“标准化”试题(甚至比老师还会做),但是却没什么创造力,对语文的真味体验很少,甚至对语文毫无兴趣。语文课改以后,学生的作业少了,课余时间多了,在自由的空间和时间中,学生通过审美感知,敏锐地把握语文中美好的事物;通过审美想象,任思绪在语文的天地里自由翱翔;用热情体验生命的律动,领会和感情语文的深刻意蕴。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参加语文课改的学校,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浓了。

发人思考的是,今天的语文课改所实现的“六大解放”,正好是50多年前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儿童“六大解放”。我们认为,这“六大解放”是培养创新素质的真谛,也是高度教育民主的体现,是对我市语文课改所取得成绩的最好概括。

二、我市语文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观念滞后。有的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对新的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领会不深,在听课评课过程中依然用旧的一套观念和思维方法去要求老师。

(二)教师步伐不齐。应该说大部分教师对课改的意义有清醒的认识,他们积极投身课改实验。但也有少数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投入不够。个别教师甚至对课改有抵触情绪,认为“该咋样就咋样”。

(三)家长支持不够。从我市已启动语文课改的地区来看,家长参与课改的意识很强,学校为此做了扎实的工作。如在学生语文成绩袋中,有入学前家长评价表,家长月反馈表,家长评语表等。但是总体来看,家长参与课改的程度还不够,不少家长对初一语文考试中的面试(中段考试面试题由学生组织试题,学生组织答案;期末面试题由学生自主出试题,学生评委评定答案),持反对或不理解的态度。

(四)部分学生成绩不高。参与语文课改实验的学校或班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

(五)有时语文味道不浓。有的课改实验学校语文课中讨论过多,虽然课堂气氛极其热烈,但语文味道不浓,语文课的特点在丧失。

(六)考试指挥不力。这主要是针对全市中考语文命题而言的。深圳市是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性最高的城市之一。去年被国家有关部门文件正式认定作为课改实验区的只有南山区,但实际上深圳市中小学界在观念上和行动上已全面进入课改状态,因此《2002年深圳市中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俗称“考纲”)不仅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做了全面修订,其中很多关于考试内容的说明直接引自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而且明确地把新课程标准作为今年中考命题的依据之一。这种“超前性”行为本来应受到肯定,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无端的阻力。

(七)形而上学倾向露头。主要表现在理论和实践上走极端。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转变领导观念。首先,校长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要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和中央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件精神,通过学习走近课改;其次,校长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要深入学校一线听课,通过了解课改,研究课改,服务课改,最终走进课改。

(二)推动教师转轨。部分教师对课改投入不深,甚至有抵触情绪,这其中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就主观方面而言,这部分教师要有接受时代挑战与时俱进的勇气,积极投身课改大潮;就客观方面而言,学校和教研部门应加强对这部分老师的指导督促工作,同时要让他们有成就感、有信心,让他们觉得自己离课改并不遥远。

(三)争取家长支持。家长的支持是课改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家长对课改的支持不够主要是学校的工作做得不到家,宣传不到位造成的。因此,建立家长学校,编辑有关刊物,健全家访制度,对加强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四)提高学生成绩。与数、理、化、外语等学科不同,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其成绩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提高的,因此不能指望一搞课改,学生语文成绩就能大幅度提高。语文界有名家曾讲过一句笑话:“英雄难过美人关,教改难过考试关。”这句话道出了语文教改的窘境:搞课改,如果学生成绩老上不去,甚至比不上不搞课改的学校或班级,那这种课改或教改是站不住脚的。需要强调的是,家长是否支持教改,与学生成绩是否提高也有重大关系。因此,我们提出“英雄要过美人关,教改要过考试关”。只有如此,课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五)浓化语文味道。语文教改或课改,无论怎么改,万变不离其宗,即语文的特点不仅不能弱化,而且还要突出。甚至可以说,只有突出语文特点、浓化语文味道的教改才是符合语文规律的教改,才会真正成功。语文的本质特点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某一堂课偶有侧重是可以的,但长期顾此失彼是不妥当的。更不能认为人文精神只有通过讨论才能培养。那种让学生觉得上语文课就是“玩”、就是“闹”、就是“争”的观念和做法,是要不得的。

(六)改革评价机制。任何一种教学改革,最终都必须有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去检验。更准确地说,科学的评价机制实际上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改也是如此。如果在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不注重对考试评价机制作相应的改革,课改最终会功亏一篑。就语文评价而言,我市南山区已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比如考试分面试和笔试两部分,面试20分,考字、词、拼音、文学常识、名句名篇背诵与默写等记忆性内容。面试由学生出题,老师筛选,培训学生考官,由学生考官主持面试。笔试占80分,30分课内阅读(其中散文一篇,诗歌一篇,文言文一篇),20分课外阅读(其中散文一篇,诗歌一篇),30分作文。笔试全部开卷,除《作文选》之类的书籍不能带入考场外,其他书籍资料都可带入考场。尽管考试不考说明文阅读的做法可以讨论,但总的来说,这种考试方法体现了新课标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从大的方面来说是值得肯定的。从全市来说,明年中考语文如何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精神值得研究。

(七)提倡辩证思维。据笔者了解,在参加语文课改或受语文课改影响的地区,有一部分领导老师,在理念上有形而上学倾向,特别是对一些很“新颖”、很流行的提法不加分析地迷信,并影响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课改的科学性要求我们有辩证思维。比如,在克服忽视学法的倾向时,还必须注意可能又掩盖了轻视教法研究的倾向。坚持“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指导思想,充分放手让学生积极而主动地自得、自动、自学,这一切都是无可非议的,但必须注意,教学过程不等于学习过程,语文教学必须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合作进行的双边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对的,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忽视。最近,“教师主宰课堂将彻底改变”这一提法,作为通栏标题出现在一家有很大影响的媒体上。这一提法我们以为是形而上学的产物。因为课外自学时学生是自己学习的主宰者,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改革或课改的目的,并不是也不能取消教师的主宰(与主导、把握同义)作用。教学改革或课改的目的,只是把传统的教师主宰即单向主宰变成双向的师生主宰。具体点说有时教师是主宰,有时学生是主宰,有时或更好的状态是师生共同主宰。即便在后两种情况下,教师也是潜在的主宰,这是教学过程的本质要求。在调查中,有的语文教师对笔者讲:“以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现在是学生牵着教师走。这是我们搞语文课改的重要成果之一。”我们则认为,在教学中,有时要教师牵着学生走,有时要学生牵着教师走,有时要学生牵着学生走,有时要师生互相牵着走。一味强调学生牵着教师走,是科学先进的教学观吗?另外,过去我们的语文课堂太静,一定的讨论是完全必要的,因为课堂教学应当是动静相宜的。但现在有的语文课堂活动太多或活动过火,导致学生该静时静不下来。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养成坏习惯,甚至对人格成熟有不良影响。本来,青年教师既要会组织学生活动,也要口才好,会讲课。但少数青年教师一走出大学校门走上讲台,就只练“活动功”而不练“讲功”。这对青年教师全面成长非常不利。更有实用主义、形而上学色彩严重的“语文等于生活”的所谓“大语文观”登场。面对形而上学露头的现实,除掌握辩证思维外,我们建议大家多读点经典名著,接触大师的思想多了,在时髦的口号面前就会有自己的主见,就会保持清醒的头脑。

标签:;  

语文课程改革的成就、问题与对策_语文课程标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