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增强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要重视细节教育,通过习惯培养,从“德育目标详细具体,德育主题扎实有效,德育活动分层有序,道德体验小处入手、重在感染,教师身体力行、榜样引路的全员德育”五个方面上做好德育工作。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学校德育 细节
林崇德教授认为:“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小学德育工作如何更好在增强实效性上取得成果。剖析学校德育工作不足,可以从“德育目标详细具体,德育主题扎实有效,德育活动分层有序,道德体验小处入手、重在感染,教师身体力行,榜样引路的全员德育”五个方面上做文章。
一、德育目标详细具体、贴近生活
生活是细节构成的,道德教育要靠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言谈举止的细微处做起,促使德育工作内容内化为学生的良好习惯。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内容尽可能具体、形象、贴近小学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我校围绕学会做人的目标,就把德育内容分化为学生必须养成的十个好习惯。即1.诚实可信。2.尊重别人。3.按规则办事。4.为自己负责。5.节约钱物。6.健康第一。7.及时整理自己东西。8.懂得感恩。9今日事今日毕。10.衣着整洁干净。各年级根据实际确定培养内容,逐项养成,逐个学会。这些育人细节贴近小学生生活,经过几年努力,多数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德育从培养良好习惯做起,从细节抓起,它的可接受性就强,实效性就高了!
二、德育主题鲜明、扎实有效
要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进行细节的教育,可采用分阶段、分专题,持续开展教育。如我校采取“每月培养一个好习惯”活动,开学初第一个月德育主题是“有序”。主要训练学生有序学习生活,如课前准备好课本、练习本、学具等放在桌面左上角;上下楼梯靠右行,排队进出校门等;第二个月我校进行以“安静”为内容的习惯养成,主要上课专心,不乱讲话,课间不打闹,集会和排队进出学校时保持安静等;第三个月进行“认真”学习主题……每个月都有联系学生实际的德育主题,并结合教师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开展尊师、敬老和传统教育。我们通过循序渐进式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不仅使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了提高,还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生成长过程不断养成,德育效果良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德育活动分层落实、循序渐进
小学德育工作要讲究层次。我们实践中发现各年级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和执行各有不同。低年级学生对切合自身利益的约束方法如奖励惩罚反应更好,三至四年级的发展期望最强,是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他们逐步对社会和他人利益的认识更深入。五六年级学生能够接受社会公共利益意识和保护他人利益意识,在理解掌握道德要求后,能一定程度上做出相应的自我约束。根据各年段学生的不同特点,我校低年级以社会公德、“五爱”教育 、国民公德启蒙教育为主,中年级学生以常规纪律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培养为基本内容,适当进行有关的社会常识包括政治和法律常识教育,高年级着重培养学生初步的社会公德、国民公德的品质,养成遵守校纪的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培养“爱国、公民”两意识。这种分层、渐进的德育内容,体现了学校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有不同的侧重点,逐步提高德育的广度和深度,分层次引导学生从低向高,从基本的道德要求向较高的道德追求迈进。
四、道德体验小处入手、重在感染
道德是一个高度情境化的东西,而人也是有情感的。对学生的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情感的交流,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更易接受。我们从“小处入手、感染学生”。我们创造各种机会,使孩子们能够从心灵深处,从日常学习、游戏和生活中去领悟。学校注重从周边历史对孩子进行教育。另外我们还鼓励孩子饲养小动物,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参与整治“白色污染”环保活动,让学生回家后与父母主动打招呼,问好……。这一个个细小的体验和与人情感交流、引发心灵的共鸣。这些体验比教师简单的说教有效得多,让学生内在的情感有所触动、感染,提升自我的道德品质。
五、教师身体力行、全员德育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言传不如身教,教师必须先严格要求自己,以真善美的标准来做事待人,以爱岗敬业的精神来工作,以刻苦钻研的进取心来治学。强化全员德育观,这是我校对全体教师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的实施者,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者、教育者和训练者,使学校全体教师进一步明确育人从做人开始,做人从文明行为开始,教育人应从自身做起,做到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严格管理与言传身教相结合,全体教师都参与到德育工作中来,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汪中求 细节决定成败[M].北京,新华出版,2007,1。
[2]魏书生 《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11年04月。
[3]陈家宝 用细节教育孩子[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1。
论文作者:潘健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德育论文; 学生论文; 德育工作论文; 道德论文; 教师论文; 细节论文; 小处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3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