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中医院,呼吸科 350000
【摘 要】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70例老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按入院顺序分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排痰能力、护理效果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排痰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满意度97.14%较对照组77.1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排痰能力,提高护理效果满意度。
【关键词】慢性呼吸衰竭;老年;优质护理
呼吸衰竭主要是肺换气或通气功能发生严重障碍而导致静息状态下无法维持充足气体交换,可引起低氧血症[1]。老年慢性呼吸衰竭属于内科危重疾病之一,根治难度较大,且极易复发。临床治疗老年慢性呼吸衰竭过程中极易受多种因素干扰,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临床多于其治疗过程中采取护理措施干预,以起到辅助作用。近年来,医学护理模式不断完善,医疗服务需从“疾病”转变为“病人”。而优质护理是一种强调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工作程序、管理理念、工作态度等多方面体现其核心理念,受到临床广泛认可。本研究选取70例老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发现其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可取得显著护理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70例老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按入院顺序分组,各35例。对照组女12例,男23例,年龄60~82岁,平均(71.95±6.78)岁,原发疾病:1例自发性气胸,6例支气管哮喘,1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10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观察组女13例,男22例,年龄60~83岁,平均(72.41±7.15)岁,原发疾病:1例自发性气胸,7例支气管哮喘,19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8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两组年龄、原发疾病、性别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取标准
(1)纳入:均确诊为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均知情,签订同意书。(2)排除:存在意识障碍、精神类疾病、认知障碍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1)遵医嘱给药,指导正确用药。(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3)协助、指导患者采取舒适体位。(4)给予吸氧、排痰等常规护理措施。(5)给予简单心理疏导、告知饮食禁忌。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1)呼吸道:指导、鼓励患者饮用温开水(至少1.5 L/d),定时(2 h/次)协助其变化舒适体位,取半坐卧位或坐位,指导缩唇呼吸训练: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缩成“鱼口状”),慢慢呼出气体。指导其有效咳嗽,有助于排痰,采取叩背或雾化吸入措施,若必要,则采取电动吸痰机辅助排痰,若痰液堵塞严重,则采取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人工通气,采取上述干预措施时,应告知患者其方法、目的及不良反应,提高配合度的同时,使其拥有知情权,感受到尊重。(2)吸氧:护理人员应做好吸氧工作,尽可能保持患者血氧分压在60 mmHg左右。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吸氧必要性,叮嘱严禁私自停止吸氧或调节氧流量。合理固定面罩、吸氧管,防止其压裂、脱落,定时清洁、消毒、更换,避免交叉感染。吸氧过程中,时刻注意患者情绪、皮肤颜色、呼吸状况、动脉血气情况。(3)饮食:主动、耐心告知合理饮食必要性,叮嘱其良好饮食方式重要性,进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若患者采取鼻饲,则应在鼻饲前后详细询问其留置胃管感受,若感觉不适,则及时进行相关调整。(4)心理: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其内心情感、想法,掌握其心理状态,以明确其心理需求,采取针对性、个体化心理疏导方法干预,安抚其恐惧、慌张等情绪,在遵医嘱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其合理需求,使其感受到满足感,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保障护理质量。同时,采用视频、语言等途径对患者及家属讲解慢性呼吸衰竭相关疾病知识,提高疾病认知,鼓励家属关心、支持患者,使其提高战胜疾病信心及配合度。
1.4 观察指标
(1)两组护理前后排痰能力评分,依据患者排痰量、排痰次数、排痰方式(自主排痰、辅助排痰)进行评估,0~10分,分值越高,则可见排痰能力越好。(2)护理效果满意度,采取我院自制《老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护理效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不满意:<60分,一般:60~69分,满意:70~89分,十分满意:90~100分。总满意度=满意度+十分满意度。
1.5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排痰能力
护理后,观察组排痰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排痰能力比较(±s,分)
目前,临床针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在积极采取治疗前提下,采取有效护理具有重要意义。常规护理虽具有普适性,但缺乏明确护理目标,健康知识教育匮乏,护理措施有效性较低,从而导致护理效果欠佳[2]。因此,临床应探索更为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便提高护理效果。
优质护理属于人性化护理,主要提供优质、舒适的护理服务。魏洪艳[3]研究中针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其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而本研究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老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排痰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慢性呼吸衰竭通常呼吸道净化能力降低,炎性分泌物增多、痰液粘度增加,极易导致气道阻塞,导致呼吸不畅[4-5]。因此,本研究重点采取呼吸道护理,指导患者正确、有效排痰,并采取必要措施辅助排痰,以提高其排痰能力,有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二氧化碳潴留或缺氧是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常见症状[6-7]。优质护理中采取吸氧措施,并定时清洁、消毒、更换面罩、吸氧管,既可避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还可防止交叉感染,促进病情恢复。本研究为提高护理效果满意度,在上述护理措施基础上,采取饮食与心理护理,告知合理饮食重要性,并讲解进食原则,还通过讲解慢性呼吸衰竭相关疾病知识,提高其疾病认知,有助于减轻不良情绪,整体上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满意度。但本研究选取样本量较少,随访时间较短,应在扩大样本量的基础上,延长随访时间,对其远期护理效果作进一步探究。
综上可知,临床针对老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排痰能力,提高护理效果满意度,为未来临床实践提供有效参考依据,以便于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佳美,李春,徐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8):858-859.
[2]吴锡容.优质护理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7):224-225.
[3]魏洪艳.优质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4):161-162.
[4]李威.64例老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5,5(18):261-262.
[5]刘佳美,李春,徐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8):858-859.
[6]李秀娟,王妍,陶彤.老年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的护理效果及问题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0):145-147.
[7]李艳.不同时间采用NPPV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5):486-489.
论文作者:任观秀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论文; 老年论文; 疾病论文; 效果论文; 满意度论文; 能力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