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而,让学生自能读书并读有所得,应当成为阅读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有必要对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的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何为读呢?《现代汉语词典》对我们所说的“读”有两解:一是“看着文字念出声音”,二是“看而不出声音”。读的外在形式有二:一是“念出声”的朗读,二是“不出声”的默读。故而,构成“读”的要素一是“看”,二是“念”。所以朗读是包括默读、略读、浏览在内的所有阅读形式的基础。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所说的“自能读书,读有所得”,并不是意味着仅仅是读书,但读确实是阅读教学最主要、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是阅读课的主弦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很明显,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当是这三者之间相互对话中最为重要的对话,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方式和手段也只是“读”。说到读的重要性和功能,古人早就有过大量精彩的论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旧书不厌千回读,熟精深思子自知”等)。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朗读既是一个理解表达的过程又是一个审美的过程。语文学习中朗读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现在的问题是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小学阅读课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从“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的“单边活动”的教学模式解脱出来,把阅读教学过程转化为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双边活动”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依靠学生自能阅读、自能感悟、自动内化的方式进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念,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有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式,提高阅读水平。”所谓学生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这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新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激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投入,就会愉快地阅读,发挥主体作用,取得学习效果,形成阅读能力。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有目的地结合做游戏、讲故事、巧设情境、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心智。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中的《太阳》一课时,把《后羿射日》中有趣的内容提炼出来讲给学生听。当学生听得入迷时,教师可告诉学生,欲知完整的故事,可以去翻阅《365夜故事》。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想方设法去借书阅读。教学《桂林山水》一课,巧设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出去旅游过吗?谁来告诉老师你去过什么地方旅游?我们广西有个闻名中外的旅游城市桂林,大家想不想去那里旅游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坐上开往桂林的列车去旅游。”接着播放列车长鸣、车轮滚滚前进的声音。“桂林到了,请大家跟随导游小姐去了解这个美丽的城市。”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赤壁之战》《草船借箭》时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教学《狱中联欢》时向学生推荐小说《红岩》,让学生自主了解书中的时代背景、人物推定和故事情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阅读能力也提高了。
二、以读为本,学会探索阅读方法
以读为本,重视阅读教学中的读,追求阅读教学中的感悟,引导学生探究阅读方法,是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1.在自读汇报中引导学生探究阅读方法
例如在学习《云房子》这课时,教师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可以朗读,可以表演,学小鸟在云朵中飞来飞去,也可以用画画的方式画出各种各样的云房子等等。教师通过巡视和听取汇报发现,有的学生善于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的学生则反复诵读,体会课文的诗情画意。这时教师可组织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共享学习成果,然后因势利导地进行总结升华,让学生提炼各自的阅读方法。教师只要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就会学得主动积极,读书效率高。这样阅读,不显雕琢,自然天成,体现了“把学生当作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重要理念。
2.在语言实践中引导学生探索阅读方法
学习语言要字斟句酌、品词析句,这一阅读方法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品味、体验、感悟出来。如《泊船瓜州》,一个“绿”字写出了春风和绿色的因果关系,展示了江南春天的美景,使全诗生辉。如何让学生既能体会其美,又学会炼字的技巧?教师可让学生把“到”“过”“入”“满”等字分别放到句子中试一试、读一读,让学生感悟、品味、体验,在咬文嚼字中体会“绿”的精妙,在自读自悟中探索阅读方法。
3.在重点导读中引导学生探索阅读方法
教师可采取重点导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对于几个部分结构、写法基本相同的课文,如《火烧云》,教师可以重点导读其中一个部分,然后让学生自己读其他部分。教师重点导读写“马”的这一段:“天空中出现了什么?”“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像是要等有人骑到它背上,它才站起来似的”,这是具体描写“马”的体态;“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高大起来了,马脚伸开了,看的人正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就变模糊了”,这是写“马”的形态变化。然后,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主阅读写狗、写狮子的段落,体会火烧云的美丽壮观。
4.鼓励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创造性思维的开端。所谓质疑就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应当调动学生质疑的主动性,给学生以质疑的安全感,就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掌握质疑的技巧。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索、努力解疑,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思维多向发展,追根问底,不断探索,从而发展创造性思维。如教学《鱼游到纸上》一课,先启发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们心里有什么疑问?有的学生说:“鱼是在水里游的,怎么会游到纸上呢?”接着请学生带着疑问去读课文,分组讨论,寻找答案。A组学生说:“鱼是被画在纸上,不是游在纸上。”B组学生说:“鱼是被画在纸上,画得象活的一样。”C组学生说:“画得像真的一样。”然后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索:“看到画在纸上的鱼像在游动一样,这时你最想知道什么?”A生说:“我想知道鱼是谁画的。”B生说:“我想知道画鱼的人为什么能把鱼画得那么逼真。”把学生的质疑写到黑板上,一步步地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主动探索、释疑、解惑。提出质问不是目标,得到答案也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借助疑引导学生去读书、去体悟、去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认知水平。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质疑”,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探索的过程,促使学生形成探究阅读和创造阅读的能力。
5.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认真读书、边读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作读书笔记,摘录名人名言警句、精彩片断的习惯,都很重要。教师应循循善诱,恰当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就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阅读方法。要牢记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新理念,坚持在教学中贯彻、执行。
论文作者:范彩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总第3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方法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纸上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总第3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