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利用外资分析_农业论文

我国农业利用外资分析_农业论文

关于中国农业利用外资问题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利用外资论文,中国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中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要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就必须增加资金投入,有效地利用外资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农业利用外资发展迅速。实践证明,中国农业利用外资对其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中国农业外向型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日益迫近,如何更多、更合理、更有效地利用外资,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特点和成就

总结十八年来农业利用外资的情况,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利用外资近年发展迅速。我国农业利用外资主要从1979年开始,80年代稳定发展,90年代进一步扩大,到1994年,农业部利用外资共87.2亿美元,其中:国外贷款38.3亿,国外援助9.94亿,外商直接投资38.93亿〔1〕。据不完全统计, 1995年农业部系统利用外资总额近7亿美元,其中贷款5.46亿美元,无偿援助1.5亿美元, 为历史上引进外资最多的一年,取得了重大突破〔2〕。

2.农业利用外资主要集中在沿海开放地区。在中国,广东、福建、山东三省农业利用外资协议金额占很大比重,如山东省1995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等外资项目投入就达1.5亿元〔3〕,而包括一些农业大省在内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数量却少得可怜。这大体上与我国利用外资的整体格局相一致。

3.农业利用外资以农产品加工项目为主。在我国,投资大、回收期长、风险大的种植业、养殖业等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数量较小,而且在这方面的利用也主要集中在花卉、水产、畜禽等项目上。

中国农业利用外资取得的显著成就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打破了原有单一封闭的自然经济格局。农业利用外资在扩大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的同时,拓宽了项目区农民生产活动的范围和内容,增长了他们的见识,改变了传统保守的价值观念和一些陈规陋习,改善了农业发展的人文环境,加快了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

2.促进了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外资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农业资金投入的不足,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动植物良种,培养了人才,提高了科技管理水平。随着外资项目的实施,项目区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兴修了水利,增强了农业灌排能力,改造了中低产田,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

3.促成了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农业利用外资遍及全国各地,投资领域涉及到各个产业部门。各地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引进了外资和技术设备,一批农业“三资”企业迅速发展。在这些企业中,水产畜禽养殖、饲料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项目较多,初步形成了农村工业化的雏形,不但企业效益好,而且提高了出口创汇能力,促进了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二、中国农业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

1.总体规模很小。不论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是与国内其它行业相比,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的项目数、投资额,都远不能适应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都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相称。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35个发展中国家调查,我国1992—1994年农业人口人均利用外资官方承诺额仅为1.56美元,与其它国家差距很大〔4〕。另据统计, 我国1994年农业项目数占总项目数的2.2%,1995年为2.4%,截止1995年底,农业利用外资额仅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额的1.7%。〔5〕

2.项目规模普遍较小。农业外资项目绝大多数是50万美元以下的小项目,大大低于外商投资项目的平均规模。1994年我国外资项目平均规模为174万美元,而农业为92万美元;1995年外资项目平均规模为247万美元,农业为192万美元〔6〕。项目投资规模过小,决定了其作用的局限性,难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以及在更深的程度上和更广的范围内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和集约化经营。

3.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倾斜不够。农业虽然是我国利用外资中一直鼓励的产业,但国家目前对农业吸引外资没有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得到的是低国民待遇,使得外商感到农业项目无利可图,因而不愿投资农业项目。另外,国家在完善外贸体制过程中对外商收费项目增多,外商感到负担太重。再加上劳动力价格上涨,影响了外商投资的积极性。

4.资金筹措不畅。一方面,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的渠道主要是官方资本,形式单一,与农村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不相适应,同时外资的到位率很低,截止1994年,广东省在农业利用外资方面有四年资金到位率都在15%以下;另一方面,农业外资项目的国内配套资金筹措困难,存在着政策上、管理上的问题,又受国内银行贷款指标难以全部落实的制约,使配套投资的资金不能完全到位,导致配套资金贫乏。

5.项目缺乏合理性。在农业项目中,除少数大型种植业项目和涉及配额、许可证的项目外,国家在宏观上对其没有政策引导,由各地政府自行审批,导致外商投资集中于小型的一般农产品加工项目,集中于少数省市的部分地区,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区域布局。同时,由于外商投资集中于小型的农产品加工项目,高科技含量、高新技术与精深加工少,产品附加值低,影响了农业比较效益的提高。

6.中方在合资中实力较弱。一方面,外资项目中,农业管理人才严重不足,缺少熟悉国际金融业务要求的财务会计人员,加上人才的大量外流,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另一方面,在现有外资项目中,中方多为乡镇企业,几乎没有大型的现代农业企业,导致其先天不足,而工业企业对农业项目的投资也远未形成气候。由于这两方面因素的制约,限制了外资项目总体水平的提高。

三、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对策建议

1.提高对农业利用外资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确立利用外资在农业发展中的应有地位。由于外资在资金、技术、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等方面,都是我国农业发展中所缺少而又极为需要的,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积极地引进外资、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是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措施,必须在战略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努力推动农业尽快实现两个转变,加快实现农业发展的目标。

2.制定农业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保持其应有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考虑到农业在我国的特殊地位和农业利用外资的特殊性,国家必须采取必要的税收优惠措施,以鼓励、吸引外商投资。中国今后将对外资逐步实行国民待遇,政策优惠也从区域倾斜转向产业倾斜,对于农业投资,无论内资外资,也应一视同仁。要努力改善软环境,优化调整利用外资政策,做到新老政策衔接配套。

3.拓展引进外资渠道,提高外资的到位率,并确保项目国内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在尽可能多地继续争取和利用无偿援肋、优惠贷款的同时,要努力开拓和利用新的外资、外援渠道,主要是开拓民间资本和国际商业资本的渠道。在引进外资时,要明确规定资金的到位时间和数额以及违反合约的处理办法。对于外资农业的重点项目的国内配套资金,应将其列入国家投资计划,保证其落实和顺利实施,其它一般项目,也应予以优先考虑。

4.优化农业利用外资的投向和布局,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科技,提高农业利用外资的科技含量。根据中国农业发展要求和外商投资特点,应重点鼓励兴办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综合利用项目、商品基地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创汇农业项目、开发生产项目等等。与此同时,更要注意外资项目的区域布局,引导其投向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关于科技成果引进,要紧紧围绕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技术因素和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以及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与扩大出口创汇来进行。

5.加强对农业利用外资人才的培养和管理,积极培育大中型现代农业企业与外商合资。目前,应大力培养农业利用外资人才,并通过各种措施建立一支相对稳定、有实践经验和较高管理水平、熟悉国际贷款项目业务的农业外资管理人员队伍。并利用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契机,创造适宜的条件以引导国有资产的一部分流向农业企业,以国家、地方、乡镇和农民的力量联合建立大中型的农业企业,培育出接受外资的有效载体。

注释:

〔1〕马洪等主编:《中国发展研究》,中国发展出版社,1997版,第486页

〔2〕《中国农业年鉴》,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版,第525页

〔3〕《中国农业年鉴》,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版,第89页

〔4〕祁春节:《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业经济问题》,1997年第8期

〔5〕〔6〕马宇等:《我国农业中的外商投资及政策建议》,《中国农村经济》,1997年第1期

标签:;  ;  ;  ;  ;  

我国农业利用外资分析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