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对重症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黄满亮

协同护理对重症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黄满亮

黄满亮

内蒙古兴安盟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内蒙古 乌兰浩特 137400

摘要:目的:研究协同护理对重症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9月-2015年8月之间收治的47例重症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24例、参照组23例。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协同护理。在住院过程中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神经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评价为良好的人数多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协同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协同护理;重症外伤性颅脑损伤;预后;生活质量

重症颅脑损伤具有病情凶险、发展速度快的特点,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手术是治疗重症外伤性颅脑损伤最为有效的方式,但是单纯手术治疗难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文通过分组对照研究探讨常规护理模式与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现将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9月-2015年8月之间收治的47例重症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24例、参照组23例。观察组中有男性13例、女11例;年龄最小为19岁、最大为81岁,平均为(44.6±8.3)岁;其中交通事故伤患者16例、高处坠落伤患者5例、其他类型伤患者3例。参照组中有男性13例、女10例;年龄最小为22岁、最大为79岁,平均为(43.2±8.9)岁;其中交通事故伤患者14例、高处坠落伤患者6例、其他类型伤患者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应用协同护理模式,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过程由责任护士负责,向家属讲解协同护理的内容、预期效果和临床意义等,最大限度地取得家属的配合。此外,还需要对家属进行护理技能的培训,主要有促醒护理、康复训练以及并发症护理等,具体内容有:(1)促醒护理:主要目的在于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清醒,恢复患者的大脑功能。告知家属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可以通过听觉刺激、视觉刺激等方式促进患者清醒,多与患者说话、呼唤患者的姓名。也可以用用触觉刺激,例如按摩、擦浴等方式与患者皮肤接触,对百会、曲池等穴位进行有规律的按摩【2】,改善神经功能。(2)早期康复护理:家属介绍康复锻炼,对于患者肢体、运动以及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讲解具体的康复训练方法。例如运动康复:嘱咐家属协助护士进行主动与被动训练,对患者的上下肢各个关节从近端到远端、从健侧到患侧进行活动,运动量的大小注意由小到大,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3】。指导家属协同患者进行坐位平衡,采用各种训练方式帮助患者恢复肌力;第二是语言康复训练:让家属多与患者交流,刺激其听觉,通过手势和语言并用的方式鼓励患者开口说话。(3)并发症护理:指导家属协助患者翻身叩背,促进痰液的排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帮助患者变换体位,通过按摩等方式活动踝关节,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嘱咐家属确保患者的皮肤清洁,在受力较多的位置涂抹凡士林,采用温水对患者进行擦浴,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预防压疮的形成。

1.3研究指标

(1)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价,分别有良好、中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状态和死亡;(2)参照《要注重病人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1.4统计分析

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均录入到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和剂量资料采用百分比(%)与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比较采用卡方值及t值检验。P<0.05的情况下提示组间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4】。

2、结果

2.1观察组和参照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对比

观察组24例患者中评价为良好的有8例(33.33%)、中度残疾患者4例(16.67%)、重度残疾5例(20.83%)、植物生存1例(4.17%)、死亡患者4例(16.67%);参照组23例患者中评价为良好的有3例(13.04%)、中度残疾患者6例(26.9%%)、重度残疾5例(21.74%%)、植物生存2例(8.70%)、死亡患者6例(16.67%)。对比两组预后情况良好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和参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24例患者的平均家庭关系得分为(19.5±4.2)分、平均心理状态得分为(16.8±2.4)分、家务活动得分为(15.8±2.1)分、休闲活动得分为(16.9±2.4)分;参照组患者平均家庭关系得分为(14.7±3.5)分、平均心理状态得分为(12.1±2.1)分、家务活动得分为(11.9±2.4)分、休闲活动得分为(12.4±2.5)分。对比两组各项生活质量因子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协同护理指的是在责任制护理基础上,充分发挥出患者与家属护理能力的模式,强调护士、家属及患者的一体关系【5】。有研究表明,对重症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协同护理模式能够较好的改善病情,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本文对观察组患者应用协同护理模式,最终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提示协同护理对于重型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姜佩娥.床边工作制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2593-2595.

[2] 谢爱明.刺激性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4):53-54.

[3] 曹樱花,赵毅,赵晓辉等.刺激性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清醒时间及预后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4):20-21.

[4] 张贤芳,甘晚芳.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82-83.

[5] 王素霞.优质护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综合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149-151.

论文作者:黄满亮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  ;  ;  ;  ;  ;  ;  ;  

协同护理对重症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黄满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