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儿童的不同心理行为对口腔内科疾病诊疗的影响论文_张敦艇

张敦艇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 对儿童的不同心理行为对口腔内科疾病诊疗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将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15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儿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患儿的不同心理行为进行分型,进一步比较不同心理行为类型患儿与口腔内科疾病诊疗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合作型患儿疾病诊疗配合度最高,诱导型次之,强制型最差。(2)牙周炎与牙槽脓肿发生的疼痛较轻,患儿诊疗更易配合;龋齿疾病发生的疼痛较重,患儿诊疗配合度相对较差。(3)患儿心理行为分型与家长受教育程度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结论 患儿的不同心理行为对口腔内科疾病诊疗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因此相关医务工作者需了解患儿心理行为,满足患儿心理需求,并与患儿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进一步提高患儿临床诊疗效果。

【关键词】心理行为;口腔内科;影响

口腔内科疾病在儿童年龄段较为多发,包括了牙髓炎、牙周炎以及牙槽脓肿等。临床研究显示:在口腔内科疾病患儿诊疗过程中,存在不同的心理行为,有些表现为配合、有些需要诱导,还有些则需强制使患儿配合治疗;而不同的心理行为与临床诊疗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1]。本次将15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儿纳入研究,其目的是 对儿童的不同心理行为对口腔内科疾病诊疗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纳入研究的15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儿于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我院,均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当中,男86例、女64例;年龄分布:<3岁11例、4—6岁86例、7—14岁53例;疾病类型:52例为牙髓炎、43例为牙周炎、26例为牙槽脓肿、龋齿29例。

1.2方法

1.2.1患儿心理行为分析

成立研究小组,发现本次纳入研究的15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心理行为主要分为三类:(1)合作型。基于诊疗期间,患儿能够积极主动与诊疗医生相互配合。(2)诱导型。基于诊疗期间,患儿存在排斥心理行为,但在诊疗医生及家长采取相应的引导方法之下,能够配合诊疗。(3)强制型。基于诊疗期间,患儿存在强烈的排斥心理行为,需诊疗医生在实施强制策略的条件下,才能够使患儿被动进行诊疗。

1.2.2研究方法

针对本次纳入研究的15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儿不同心理行为与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包括:①不同心理行为患儿的诊疗配合度情况;②不同心理行为患儿与疾病类型之间的关系;③不同心理行为分型与家长受教育程度的关系[2]。

2.结果

2.1不同心理行为患儿的诊疗配合度情况分析

15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儿,表现为合作型的58例,在诊疗期间能够配合诊疗医生完成诊治;表现为诱导型的64例需在诊疗医生或家长引导的情况下,才能够配合诊疗医生完成诊治;表现为强制型的28例患儿对诊疗的排斥心理非常强烈,需诊疗医生对患儿强制性进行诊疗。由此表明:合作型患儿疾病诊疗配合度最高,诱导型次之,强制型最差。

2.2不同心理行为患儿与疾病类型之间的关系分析

牙周炎与牙槽脓肿发生的疼痛较轻,患儿诊疗更易配合;龋齿疾病发生的疼痛较重,患儿诊疗配合度相对较差。见表1:

3.讨论

口腔内科疾病诸多,在儿童年龄段较为多发的包括牙髓炎、牙周炎、牙槽脓肿以及龋齿等。由于在诊疗过程中,口腔内科疾病患儿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从而使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状况,例如恐惧、害怕以及反抗心理等。基于诊疗过程中,倘若患儿存在上述心理,那么将会使临床诊疗受到影响。有学者[3]经研究表明:当患儿心理行为表现为能主动配合诊疗医生时,那么诊疗工作将能够顺利进行;当患儿存在反抗心理时,需采取一定的引导措施,从而确保诊疗工作顺利进行;倘若在引导的基础上,患儿还是表现为反抗,则需采取强制措施。此外,也有学者[4]表明:在诊疗过程中,例如牙周炎以及牙槽脓肿等疾病的疼痛感较轻,所以此类患儿的诊疗配合度较高;而龋齿疾病的疼痛感较重,患儿配合度较低。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口腔内科疾病,会影响患儿诊疗的配合度。

此次研究过程中,将150例口腔内科患儿纳入研究,结果显示:(1)合作型患儿疾病诊疗配合度最高,诱导型次之,强制型最差。为此,需对诱导型患儿的基本心理情况加以理解,进而实施有针对性的诱导策略。对于强制型患儿,相关诊疗医生需及时与其家属沟通交流,以此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2)牙周炎与牙槽脓肿发生的疼痛较轻,患儿诊疗更易配合;龋齿疾病发生的疼痛较重,患儿诊疗配合度相对较差。为此,在诊疗过程中,针对疼痛较重的患儿,需采取有效处理方法,比如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转移患儿注意力,为患儿准备小礼物等,使患儿在疼痛感降低的情况下接受治疗。(3)患儿心理行为分型与家长受教育程度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家长受教育程度高,则能够更为有效地引导患儿,从而提高患儿诊疗的配合度。为此,若患儿家长受教育程度偏低,则临床诊疗医生便需对这类患儿做好引导工作,以此使此类患儿在诊疗期间的配合度得到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患儿的不同心理行为对口腔内科疾病诊疗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因此相关医务工作者需了解患儿心理行为,满足患儿心理需求,并与患儿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进一步提高患儿临床诊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学洋.儿童心理行为对口腔内科疾病治疗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4):108-109.

[2]詹海青.462例口腔内科患儿心理行为对牙病诊治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1,22(13):89-90.

[3]尹红华.儿童心理行为对口腔内科疾病治疗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1,08(81):50.

[4]郁晓强.浅析口腔内科疾病患儿的心理行为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9):290-291.

论文作者:张敦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5

标签:;  ;  ;  ;  ;  ;  ;  ;  

分析儿童的不同心理行为对口腔内科疾病诊疗的影响论文_张敦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