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产业兴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王一丁
在贵安新区马场镇鱼雅村,古茶树资源得天独厚。截至2018年6月,村里有古茶树41500株,面积达400余亩。过去几年,这样的优势却没能很好地转换为村民的财富。对此,贵安新区栗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成旭一语道破原因:“问题就出在‘路’上。”
成立于2016年7月的栗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栗香公司),是一家集生态茶园建设,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及生态旅游为一体的茶旅专营公司。王成旭始终坚信,公司的定位与鱼雅村的古茶树资源是一对“黄金搭档”,可想象中的双赢局面,似乎来得慢了几拍。
谁都不得不偶尔说谎,但如果习以为常,总是忍不住传播一些错误的信息,并且沉浸其中,那就有可能是一种病,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为病理性说谎。心理学家说,病理性说谎源于神经线路上的缺陷。对于严重的患者来说,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说谎,也根本不在乎事实,关键在于他们想掌控别人。
“那时候,村里只有一条2米多宽的泥路,茶农们需要肩挑背驮步行2个多小时,才能把茶叶送到我们公司,这出村之难就是脱贫之难呐!”王成旭感慨。
2017年,贵州省全面启动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暨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随即,贵安新区吹响了决战通组路号角。在推进农村“组组通”建设过程中,贵安新区始终坚持“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原则,制订相关实施方案,为新区群众铺就了一条条崭新的致富路、幸福路。2018年底,全区仅马场镇就修建“组组通”32条41.668公里,鱼雅村的通组路也在当年修建完成。
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因此,在课堂结尾时,教师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仍然要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生活化的结尾,使学生感到德育课学习受益良多,有利于学生思想的升华。一节课的结尾应富有创意,向生活延伸,将课内教学有机延伸到校外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召唤和驱动学生将课上的收获与道德感悟拿到生活中去验证。笔者采用的结尾是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八荣八耻》,学生跟唱,至此,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升华教学。
依托“组组通”,贵安新区栗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图为该公司茶叶专业合作社育苗基地为务工群众发放工资。(栗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供图)
同年,鱼雅村在栗香公司带领下,成立了马场镇鱼雅茶叶专业合作社。
栗香公司充分依托便利的交通优势,不断加大相关产业发展力度,优先考虑周边贫困户就业,目前已累计新增就业120人次以上,临时用工5000人次以上,涉及贫困户300余户1200余人,有效拉动了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推动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同时,依托“组组通”,栗香公司下一步还将与鱼雅村合作大力推动茶旅融合发展。村民可将土地入股合作社建设茶旅基地,每年每亩保底收入不低于3000元,基地产生收益后,还将获得更多的利润分红。
天时地利加人和,之前“慢的那几拍”,一下子全赶上了。
“现在路修好了,从鱼雅村开车到我们公司只需要20分钟,今年年初就有十几户村民买了车,不仅村里茶卖得好,蔬菜等各类纯天然无污染的农特产品也很好销。”王成旭开心地说。
根据我司的实际发展需要,我们决定把研制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教学软硬件资源为创新研究课题,经过对参与培训教师的遴选,第一期校企合作课题研究活动我们做出以下安排(表2)。
如今在鱼雅村,条条通组路就如同全村发展的“毛细血管”,连通了外界,连“活”了产业,更连出了富裕与幸福。
2019年5月,贵安新区长达131.6公里的农村“组组通”建设项目完成验收。路通了,贵安新区群众不用再担心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不用再跋山涉水、肩挑马驮,不用再担心农作物烂在地里卖不出去……条条通组路,正逐渐成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之路。
(责任编辑 / 晏青)
标签:古茶树资源论文; 专业合作社论文;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