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中心医院 湖南长沙 410011
【摘 要】目的:分析肝硬化采取益生菌制剂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治疗,予以观察组益生菌制剂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ETX、LAC、LAC/MAN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采取益生菌制剂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肝硬化;益生菌制剂;疗效;安全性
临床常见慢性肝病中,肝硬化为发生率极高的一种,该病临床表现以肝功能损伤及门静脉高压等为主,较容易诱发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以及肝腹水等并发症[1]。近年来,越来越多临床研究报道指出,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是诱发多种并发症的因素,特别是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以及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更是与其存在直接关系,为此,益生菌制剂逐渐被应用在肝硬化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2]。为了分析肝硬化采取益生菌制剂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00例肝硬化患者作出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47.62±5.82)岁;按疾病类型分病毒性肝硬化6例、酒精性肝硬化12例、混合性肝硬化5例、隐源性肝硬化13例、胆汁性肝硬化14例。同时将同期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33-77岁,平均年龄(47.42±5.67)岁;按疾病类型分病毒性肝硬化5例、酒精性肝硬化11例、混合性肝硬化6例、隐源性肝硬化13例、胆汁性肝硬化1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治疗方法
予以对照组常规治疗:患者临床确诊后,根据常规治疗方法进行保肝护肝治疗,同时按照病情及政治行利尿、营养支持等治疗。
予以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增加益生菌制剂治疗:取复合益生菌胶囊,口服,2粒/次,3次/d,15d/1疗程,治疗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及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内毒素(ETX)、尿液中甘露醇(MAN)以及乳果糖(LAC)含量,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原理
本研究两组患者的数据资料处理分析均使用专业医学软件SPSS21.0以及excel软件进行,其中计数资料使用率方式来表示,并进行X 检验;患者计数资料应用( )方式来表示,并进行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观察指标对比
如表2所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肝硬化为临床常见病之一,该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慢性肝病发展到晚期时会发展为肝硬化,该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以及产生假小叶[3]。肝硬化发展过程中,患者的肠道屏障较容易遭受损伤,从而出现肠黏膜充血、通透性上升以及菌群生态失衡等情况;再加上患者肠道屏障遭受损伤,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以及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等并发症的出现,不仅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被严重降低,同时还对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是当前社会各界人士重点关注的内容。
目前已有不少临床研究报道指出,肝硬化患者处于肠道菌群失调状态时,其ETX水平会明显增加,而ETX水平增加后可导致患者的级联反应更加严重,从而导致肝脏遭受持续性损伤,甚至还加大并发症发生的风险[4]。益生菌是一种可以给人体带来正面效益的微生物,而人体的益生菌主要由真菌及细菌群体两者构成,其中前者则包括酵母菌、酪酸梭菌、乳酸菌以及双歧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包含益生元、益生菌以及合生元三个类型,当前临床应用范围较广的主要为益生菌,同时益生菌采取对肠道菌群进行调节的方式来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目前国内有不少临床研究报道指出,采取益生菌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一方面能够促使患者的肠道菌类失调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另一方面还能够避免感染状况的出现。此外,国内也有一项Meta临床分析报道指出,对肝硬化患者采取益生菌制剂进行治疗,能够促使患者周血内毒素含量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增加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从而促使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进一步被降低[5]。临床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时,给予益生菌制剂进行治疗,能够明显增加患者肠道益生菌数量,从而提高肠道内有益菌与致病菌两者的生存竞争,进一步恢复菌群生态环境的平衡,而患者的肠黏膜屏障也得到修复,另外,益生菌所分泌的某些物质导致与消化酶相同,能够加快消化速度,从而提高了肠道分解机吸收物质的速度,增加了患者机体充分利用氨基酸及维生素等物质的功能。本研究中,相对于常规治疗组患者来说,益生菌制剂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后的ETX、LAC、LAC/MAN水平更加优秀,该结果充分显示了对肝硬化患者采取益生菌制剂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肝硬化时,采取益生菌制剂方法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各级医院的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伟锋.恩替卡韦联合益生菌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29(16):1153-1154.
[2]李延玲.益生菌对肝硬化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3):2708-2710.
[3]顾林.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对肝硬化肠黏膜屏障和肝功能的影响[J].胃肠病学,2014,19(24):2213-2216.
[4]王敏.复方谷氨酰胺和益生菌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3,25(21):1139-1141.
[5]袁楚明.肠道微生态制剂对预防再发性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14,30(23):1294-1296.
论文作者:胡丹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2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0
标签:肝硬化论文; 患者论文; 益生菌论文; 制剂论文; 并发症论文; 肠道论文; 发生率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2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