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的高层建筑历史发展比较短暂,在解放前期自行设计、施工的高层建筑几乎是空白。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尤其南方沿海地区的发展更加迅速。今年在武汉开工建设将超过迪拜的高层建筑再一次证明了我国在高层建筑方面已经进入了世界建筑的先进水平。同时我国在电梯方面不断的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施工经验、达到了能够满足自身发展的水平。现在的高层建筑已经是城市建筑的主要组成者,电梯也伴随着高层建筑成为了高层建筑配套设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
关键词:电梯;机械装置;安全设计
一、电梯的机械装置
1.1 限速器装置
电梯的运行速度是影响电梯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因此,限速器装置是电梯当中较为重要的装置之一,如果电梯的实际运行速度超出规定范围,限速器装置则会启动限速系统。例如,当电梯的实际运行速度在规定速度的115%以上,限速器则会迅速开启危险防控系统,并在安全钳的辅助之下,对电梯当中的齿轮进行控制,依靠滑动摩擦力,对齿轮实施夹紧,使齿轮能够保证对电梯的轿厢进行锁紧。要对现有的轿厢进行连杆机构的设置,使限速器装置可以及时发出指示信号,并对电梯控制系统当中的电路进行切断处理,使电路可以更好地进行安全钳的有效控制,提升轿厢管控质量。另外,限速器装置的使用还配备了相关的安全复位系统,使得后续的轿厢运行可以在安全开关的控制下保持均匀的速度。安全钳的控制时间较长,并且可以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进行操作。安全钳的安全性能防控机制较为健全,在安全钳并没有收到外部控制因素调节的情况下,电梯的轿厢不可以恢复使用,使电梯的安全防控机制可以在人为因素的操纵下进行安全保护。
1.2 缓冲器装置
缓冲器的作用不仅能够在电梯的使用过程中进行实施,也能在电梯的安全防控领域起到一定的作用。首先,如果电梯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防控机制失灵等问题,则要结合现阶段的缓冲器装置运行速度情况对轿厢实施控制,使轿厢不会在出现安全问题的状态下受到轿厢周边物质的影响。另外,缓冲器装置还能对不可避免的轿厢安全事故实施控制,将损害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另外,缓冲器装置的使用不会影响到电梯轿厢的使用效率,当电梯可以在正常模式中运行的情况下,缓冲器装置不会对电梯轿厢构成安全威胁,当缓冲器装置只能根据弹簧的状况进行调节的过程中,缓冲器可以通过液压机制的应用实现电梯轿厢安全性的保证,使电梯能够在缓冲器的控制之下实现弹性性能的控制。缓冲器装置的运行效率具备较强的控制性,可以在运行过程中更好地进行能量的释放,而轿厢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太容易产生回弹问题。另外,缓冲器装置的使用还能很大程度上降低电梯轿厢的噪音,使电梯的速度调节不会造成电梯的质量问题。
1.3 终端保护装置
当前很多电梯装置的系统对安全防控的要求较高,因此,终端保护装置比较容易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另外,要按照现阶段的轿厢运行规律特点,对轿厢能否实施连贯性运行进行控制,使轿厢可以避免运行过程中受到冲击性因素的影响。另外,要结合现阶段的终端运行技术要求,对保护装置的支架系统实施设置,使终端保护装置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好地受到开关装置的控制[4]。一般情况下,在终端保护装置运行的过程中,开关装置的属性分析十分重要。另外开关装置不只简单地依靠人工操作的方式进行运行,还能够使用打板和齿轮相连接的方式进行处理,使装置可以结合钢丝的结构特点进行处理。要按照现阶段的电梯失控因素,对电梯能否具备开关连接性能实施分析,使开关装置可以更好地提升连接点的运行质量,使开关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指令信号资源的准确使用。如果终端保护装置不能很好地进行电梯装置的性能控制,则需要对电梯的运行轨迹进行研究,使终端保护装置可以及时实施电源装置的更改,保证电梯能够及时进行停止操作。
二、电梯的机械结构
2.1 电梯的门系统
电梯的门系统组成比较固定,正常情况下,轿厢的门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则可以保证电梯装置的运行质量。另外,门系统还需要保证厅门和电梯门的有效结合,并使门系统可以和电梯的轿厢保持一致运行,要结合当前的电梯组成情况,对电梯的安全事故防控机制进行构建,以便门在电梯系统当中的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的实现。另外,要结合现阶段的电梯等候要求,对电梯能否适应坠落防空系统进行设计,避免电梯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外部因素的过多影响[5]。要结合当前的电梯等候机制要求,对门系统和相关锁系统实施配套研究,使全部的门系统组件都可以在锁系统的控制之下处于关闭状态,以便厅门的质量可以得到明确的控制。要将门系统同钥匙进行有效的连通,使电梯的门系统能够在人为因素的控制之下实现良好的连接和断开,以便电梯装置的运行能够更好的在钥匙是操作之下实现运行质量的提高。
2.2 曳引系统
曳引系统在电梯装置当中主要起到动力传输功能,因此,在电梯装置进行运行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曳引系统对当中的组成机制进行深层次的应用,使曳引装置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实现多种动力系统的有效结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曳引系统当中的动力机械和曳引系统需要使用的动力传输绳,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能够实现有效结合,使电力装置可以同系统的底座实现有效的结合融通。另外,曳引系统是保证电梯轿厢有效运行的重要系统,其组成结构需要受到技术团队的关注。因此,曳引系统不仅要保证拖动性机械的有效运行,也要使能量装置可以实现同拖动性设备的有效融合,以便曳引系统的各类装置能够将制动装置和速度控制装置实现共同连通,保证电梯轿厢的能量传递效率,使电梯不会产生较大的噪音。
2.3 轿厢系统
轿厢系统是为电梯成员提供服务的重要系统,也是提升电梯使用质量的重要系统。在乘客乘坐电梯的过程中,轿厢是乘客必须解除的位置,而轿厢的使用质量,也是轿厢乘客高度关注的内容。轿厢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轿厢的上梁和下梁能够同时进行操作,使轿厢可以更好地通过固定系统实现悬空状态的处置。另外,要根据现阶段的轿厢承重需要,对轿厢的承载性系统实施控制,以便轿厢能够在良好的刚性系统维持下进行轿厢承重压力的有效控制,使轿厢能够实现运行效率的良好控制。
三、影响电梯的机械装置结构安全设计的因素
能够产生影响电梯的机械装置结构安全设计的因素很多,首先是设计者的因素。设计者设计产品的时候绝对不能纸上谈兵,要广泛听取各方面人士的意见,必要的时候让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人直接参与到产品的研发设计中。设计出来的产品除了能够满足电梯各个方面性能的要求外,还要确保产品能够通过国家颁布的检测标准,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有与之相应的产品来满足使用的要求,这样才能使电梯更加安全的运行。
使用者也是影响电梯机械装置结构安全设计的因素之一。使用者对于电梯的各种要求是不一样的,有的使用者可能要求电梯具有较高的安全系统、有的使用者可能要求电梯具有较好的操作系统、有的使用者可能要求电梯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等等,使用者的各种要求就会直接性或者间接的影响到电梯的机械装置结构安全设计。设计者要发挥聪明才智来解决电梯的机械装置结构安全和使用者所提出的使用要求之间的问题。
我国的地域辽阔,地区和地区之间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地域环境也能是影响电梯机械装置结构安全设计的因素。有些地区所处地理位置可能含氧量较低,有些地区可能是地震带,还有些地区所处地理位置比较寒冷等等,这些特殊的环境因素直接要求电梯的机械装置结构安全设计满足特定的要求。
电梯的使用范围在不断的增加,例如一些特殊领域对电梯的使用也影响了电梯的机械装置结构安全设计。这些特殊领域如医院通往手术室电梯、商场电梯、大型体育馆电梯、剧院电梯、学校电梯等特殊领域的电梯,这些类型电梯的舒适程度、美观程度、运载数量、安全等级等方面的要求和普通的电梯就会有很大的差别。需要根据不同的要求来设计电梯的各个方面,这样就影响了电梯在机械装置结构安全设计方面的设计。
四、电梯的机械装置结构安全设计中的风险识别
电梯在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后不可能始终处于绝对的安全中,怎么样才能提前或者及时的在电梯出现安全隐患之前或发生的时候,有效的判断、解决电梯发生的安全问题,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在判断电梯的安全风险时,应该注意到电梯系统的结构及工作特性,考虑可能因机械、电气、火灾、地震等因素或情况造成的危害。同时要加强电梯专业人员的培训,从各个方面充分了解电梯原理、结构、常见故障及排除手段等,在遇到电梯运行风险的时候能够准确判断所发生的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及时解决安全问题,降低安全风险的等级和危害。另外还需要对电梯使用者进行电梯基本知识的普及,让使用者能够判断电梯在运行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且在电梯机械装置结构安全设计中要有简单可行的安全风险识别系统,在电梯运行期间给电梯使用者提示。
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电梯安全监察管理监督指导工作力度。电梯安全监察管理部门,要督促电梯安全检验机构的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仅要检查考证是否经省(市)级以上技术监督部门认可、有资质证书,而且还要通过各种渠道去考察其职业道德、业务水平等综合素质,严防电梯安全检验工作受经济利益驱动,出现假数据、假资料的不正常现象。
结束语
随着电梯给人们日常生活服务带来更多的便利,电梯机械装置结构安全设计也面临更多方面的挑战。本文从几个方面客观的阐述了影响电梯机械装置结构安全设计的因素,指出一个考虑全面、设计优化、使用性强以及日常维护技术、安全保护技术过硬的机械装置结构安全设计是确保电梯平稳运行最根本的保证。未来我国电梯行业一定会加大电梯产品的研发力度,进一步完善改进现阶段电梯结构安全存在的问题,提高自主品牌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度,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马春雷.关于电梯机械结构装置与安全乘梯问题研究,2017.6.
[2]张书,夏龙军.可拆装专业模型电梯机械结构设计,2016.12.
[3]帅灿华.浅谈电梯的机械结构及相关问题,2017.6.
论文作者:赵家平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4
标签:电梯论文; 装置论文; 系统论文; 结构论文; 机械论文; 缓冲器论文; 过程中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