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杭钢半山基地工业遗产保护规划论文_许海明

杭州钢铁集团公司 浙江杭州 310022

摘要:杭钢半山基地地处杭州市城北,东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皋亭山--半山国家森林公园,西临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是“依山傍水,记得住乡愁”的重要场所,也是杭州城北重要的历史文化集聚地。通过对杭钢半山基地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提出了工业遗产整体规划方案,探索一条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更新模式,实现复兴与再生,从而促进城市发展,带动经济社会转型。

关键词:杭钢;工业遗产;规划

引言

为了配合杭州市产业结构转型及城北地区的空间优化,杭钢集团半山钢铁基地于2015年年底全面关停。伴随着半山钢铁基地原址转型提升工作的推进,凝结着几代杭钢职工以及市民感情寄托和宝贵记忆的大量工业建构筑物及设施设备如何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所以,积极开展杭钢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研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保护模式和开发建议,为杭州市土地、人文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规划途径,有助于更好地发掘和利用它的价值。

针对杭钢半山基地工业遗产资源的分布特征及现状特点,采取了“历史溯源→交流探索→现场详查→准确评价→科学规划”的保护研究方法:通过查阅档案资料对杭钢发展历史进行梳理溯源,对杭钢半山基地工业遗产的总体价值进行定位;通过交流访谈、问卷调查、参观考察等方式进行交流探索,发掘出不同时期有价值的工业遗产;再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摸清现存工业遗产的情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现状工业遗产进行准确评价,确定保护的范围与级别;在确定的保护框架下,相关的区位规划结合,进行统一规划,确保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紧密衔接,协调一致。

1、历史溯源

1.1历史发展回顾

杭钢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1957 年“1965年”艰苦创业阶段:1957年春天,浙江钢铁厂在皋亭旧址破土兴建,1958年2月26日和5月17日,先后炼出第一炉铁和第一炉钢,结束了浙江缺乏近代技术冶炼钢铁的历史,浙江钢铁厂宣告诞生,标志着浙江省近代黑色冶金工业的起步。1958年7月,浙江钢铁厂改名为半山钢铁厂,全国掀起大办钢铁热潮,投入大量资金,兴建一批小工程。1961年具有高炉6座,如图1所示,1959年9月26日,浙江省省长周建人为255m3高炉投产剪彩),转炉6座,电炉1座,中小轧各1套,焦炉28座。1961年至1966年进入调整和恢复期;

图1 高炉投产剪彩

(2)1967年“1976 年”制约发展阶段:刚刚复苏的半钢,又开始卷入新的漩涡,“半山”地名被视为带有封建色彩。1966年底半山钢铁厂改名为杭州钢铁厂,期间生产和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

(3)1977年“1994年”调整和正常发展阶段: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走上振兴之路,1994年8月17日,国家经贸委批复浙江省政府,同意杭州钢铁厂更名为杭州钢铁集团公司。10月12日,举行杭州钢铁集团公司成立庆典,并正式挂牌;

(4)1995年“2015”年快速发展阶段:1998年3月11日,杭钢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04年3月进入全国最大企业百强,2015年12月23日杭钢半山基地全面关停,启动基地转型升级工作。

1.2 总体价值定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认识:

1)杭钢的建设和发展不仅代表着杭州黑色冶金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开创了浙江省的工业化建设的历史,对浙江省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2)杭钢的发展与杭州城市的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几代杭州人都是伴随着杭钢的发展而成长的,给杭州人留下了深刻的工业文化记忆。

3)“古剑”,是杭钢产品的商标。它象征着浙江古老的冶炼业,在新中国成立后,枯木逢春、欣欣向荣地向前发展,如今远销国内外,部分尖端产品已运用于航天事业。因此,不管从城市建设、工业文化还是技术研发等方面看,杭钢都具有较高的工业遗产价值。对杭钢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利用,将有助于保留杭州昔日工业的辉煌历史和城市工业文化记忆。

2、交流探索

2.1交流访谈

通过对杭钢的在职职工及退休老员工的座谈采访,更深入地了解杭钢的发展历史及技术流程,从中发掘出不同时期杭钢的发展特征,发掘有价值的工业遗产。

2.2 问卷调查

对杭州市中不同层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从工业文化的角度,汇聚杭州市人民对杭钢的情怀和心声,为下步现场详查和准确评价提供参考。

2.3考察参观

考察参观工业遗产规划保护比较成功的德国弗尔克林根炼铁厂、卢森堡belval钢铁厂、首钢等单位,吸取其成功的经验,为规划方案的编制积累经验。

3、现场详查、准确评价

浙江省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正在日益重视,像杭钢这样大规模的工业遗产保护尚属首例。工业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它的价值认定、记录和研究首先在于发现,而现场详查是发现的基础和保证。

3.1现场详查

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基础上,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先后数十次前往杭钢现场调查,摸清了每一栋厂房,每一个建构筑物的现状情况。面对杭钢数量庞大的工业遗产资源,通过现场现状详细调查及时准确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建立起杭钢工业遗产资源清单。杭钢半山基地以错落的厂房、高耸的 烟囱、林立的高炉、壮观的焦炉、蜿蜒的铁路等为主要特征,钢铁工业特色显著。炼铁、焦化、烧结、轧钢等各个环节都有鲜明的特色。

3.2划定保护区

对具体工业遗产的价值进行准确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作为确定保护区范围、保护名录及保护级别要求的依据。对于杭钢来说,炼铁厂、焦化厂区域工业遗产最为集中,工业遗产较为丰富,并具有一定规模整体格局,保存比较完整,历史脉络清晰,钢铁工业风貌特征也非常突出,是杭钢工业遗产的精华所在,因此把焦化和炼铁的部分区域作为保护区,如图2所示,焦化工业遗产保护区、图3所示炼铁工业遗产保护区。

图2 焦化工业遗产保护区 图3 炼铁工业遗产保护区

3.3 确定保护名录

保护名录是单体建构筑物层面的保护要求。从人文、历史、文化、艺术、经济、技术价值角度分析判断得出的价值较高的工业建构筑物、工业小品、装置及设施、开敞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汇总,形成杭钢工业遗产的保护名录。

3.4 明确保护级别

根据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和技术价值的高低,杭钢工业遗产的保护名录依据保护层次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保护性利用类工业遗产、改造性利用类工业遗产。

(1)保护性利用类工业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比较突出或在工业风貌上很有特色,共计200项。保护要求带有强制性,不得拆除,整体保留建筑原状。在合理保护的前提下可以进行修缮,也可以置换建筑功能。因为杭钢生产流程复杂,建构筑物及设施设备种类多样,根据现状功能将保护性利用类工业遗产分为了4类:工业建构筑物、工业小品、装置及设施、开敞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工业建构筑物占地面积:7.26ha。开敞空间占地面积:7.96ha,改造性利用占地面积:2.60ha。共占厂区面积的5.8%;

(2)改造性利用类工业遗产。它有着工业文化的痕迹,完全保护不能体现工业文化的代表性,共计74项。需采取一些改变,对其可以进行加层或立面改造,置换新的功能,使之能够携带历史信息融入到新的城市格局中去,注重其再生与利用,采取“活化”保护。对于可能会对将来的建设造成较大影响的建构筑物,不强制要求保留。

4、科学规划

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还需从杭州市整个城北的高度进行统一的规划,将周边城区块建设发展纳入考虑的范畴,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确保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紧密衔接,协调统一,统筹发展。

4.1点面结合的保护方式

炼铁厂、焦化厂部分工业遗产集中的区域以面的形式进行整体性保护,保留原有的总体格局和工业风貌,力求在完整保留原有工业风貌的前提下转化功能,作为工业遗址主题公园,为市民提供城市休憩开敞空间。对于其他区域,以点的形式通过功能策划,提出高效合理的保护与再利用方式,使工业遗产通过再利用实现“再生”与“活化”。同时利用保留铁路串接点式工业遗产形成工业文化景观轴。

4.2与半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融合

规划上统筹考虑了与半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的规划相接,通过开辟半山西侧入口,增加登山步道等游线的规划措施,使工业遗址主题公园与半山国家森林公园进行融合。

4.3与京杭大运河景观的贯通

杭钢河是京杭大运河的支流,通过杭钢河的局部改造,把工业遗址主题公园与京杭大运河连接起来,象征着与古代文明的一种衔接。

4.4创新设计

高效地利用工业遗产,在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后续将对单体建构筑物进行深入的创新性设计和保护。

5、结语

杭钢半山钢铁基地将按照“创新、高端、绿色、特色”的发展要求、“产城融合、创新高地”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杭钢工业遗产,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不久的将来半山基地将再一次焕发出新的生机,杭钢的历史记忆将在这里得到延续,杭钢的文化将在这里得到传承。

参考文献:

[1]刘伯英,李匡.首钢工业遗产保护规划与改造设计[J]建筑学报,2012(1):30-35

论文作者:许海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  ;  ;  ;  ;  ;  ;  ;  

浅谈杭钢半山基地工业遗产保护规划论文_许海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