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系统演化机制研究&基于两个系统的耦合分析_环境承载力论文

旅游地系统演化机制研究——基于两个系统的耦合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地论文,系统论文,机制论文,两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可持续性发展观指导下的旅游业要求对旅游地环境承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以保证旅游目的地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目的地在从旅游业发展中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其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获得全面、协调的发展。但在这种良好的初衷背后总是荆棘密布、矛盾重重。中外学者对此问题运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深入和系统的研究。这其中不乏有见解独到之作,也有可操作性较强的实地案例分析和运用,但这些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上仍然乏善可陈,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影响旅游地环境承载力演化的因素多种多样,因地而异,总体来说,涉及供给因素、需求因素和环境因素。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旅游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国内外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丰富和完善,但其“单维”(单一因子)和“静态”(时间段)研究成为其发展方向上的一块难以逾越的障碍。

像类似的困境同样存在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研究中,自从德国学者克里斯塔勒(Christaller W,1963)提出旅游地生命周期概念以来,众多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到目前为止,被学者公认并广泛应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由加拿大学者Butler(1980)提出的。此后学者多以Butler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分析、验证、探索不同类型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推动了该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完善,但对该理论的争论从其提出的那一天开始就没有停止过。究其原因正是该理论没有深入分析和研究旅游地系统各内在因素对系统发展的影响,缺乏有力的深层次论证和旅游地演化系统变化原因的分析。

本文作者认为上述两种理论作为旅游目的地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两个因素,都是以旅游地演化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游客量与合理环境承载力阈值为重要的研究指标,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内在关系。

一、旅游地演化系统理论研究

1.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耦合性

旅游环境承载力作为一个概念体系,分为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其中包括自然环境承载力、社会环境承载力、经济环境承载力、人文环境承载力以及旅游景区公共管理承载力五个方面。[1] 上述承载力概念体系中,任何一个分量承载力都是以在不影响分量承载力指标质量和游客体验质量的前提下旅游目的地所能承受游客量的多少来确定的,并由五个分量中最小的一个来决定旅游地总的接待游客数量。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定性、定量分析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及景区开发规划宏观公共环境政策等指标以确定旅游目的地接待合理游客量及其合理承载力阈值(即旅游环境承载力合理值)为终极目标,从而保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并使绝大多数游客获得满意的旅游经历,它作为旅游地规划和管理中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以保护旅游地的环境免遭退化或破坏,促使旅游地在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基础上达到旅游地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旅游环境承载力作为一种管理工具而使用,在客观上也保证了旅游者在旅游地的体验质量。[2][p.143]

1980年,加拿大学者巴特勒(Butler)借用产品生命周期模式描述旅游地的演化过程并提出旅游地的演化要经过6个阶段。该理论分析了各个发展阶段游客的类型特征、游客数量的变化状况以及随之而产生的旅游环境承载力水平的增减,以旅游地游客数随时间的变化量作为演化阶段的重要特征及衡量指标,并提出接待容量饱和域这一概念(即合理值与极限值之间的区域)。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作为旅游地的解释模型、指导市场营销及预测的工具,是希望旅游地在经过前几阶段的发展过程后通过旅游地内外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制约能够使旅游地处于“永续成熟期”阶段,即旅游地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旅游地实现“永续成熟期”关键在于旅游地供给与对旅游地的需求尽量处于平衡状态,即旅游地发展能够长期处于合理的游客数量及合理的旅游环境承载力阈值,从而使得旅游地能够和谐地发展。

通过对上述二者的分析可以得知,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之间存在着以旅游者类型、游客数随时间的变化量及随之增减的旅游环境承载力阈值为衡量指标、以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为终极追求目标的内在、紧密的动态联系(见表1)。

表1 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地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动态关系表

阶段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特征[3]相应阶段旅游地环境承载力特征

少量的“多中心型”或“探险型”游客;少有 没有专门的旅游基础设施,其自然社会文化环境未因旅游

探索或没有旅游基础设施;只有自然的或文化的

的产生而发生变化,旅游地环境承载力处于良好状态,其

吸引物

阈值由自然、社会、经济中的自然环境承载力因素所决定。

此阶段阈值由于自然环境承载力因素的敏感性而较小

当地投资于旅游业;明显的旅游季节性;旅

随着旅游接待设施开始陆续增加,环境承载力中的社会、

参与游地进行广告宣传活动;客源市场地形成;

经济因素逐步增加从而使得整体环境承载力阈值逐步增

公共部门投资于旅游基础设施

大,并促进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接待量迅速增长;游客数超过当地居民

数;明显的客源市场地;大量的广告宣传;外 修建大量基础设施促进了旅游环境承载力阈值,能够容纳

发展来投资,并占据控制地位;人造景观出现,并 众多的游客,满足其旅游需要。但该阶段旅游地已出现相

取代自然的或文化的吸引物;“中间型”游客 对初始阶段的较大的环境压力

取代“探险型”和“多中心型”游客

在各种政策、技术运用和管理手段的实施后,旅游地的游

增长速度减缓;广泛的广告宣传以克服季节客量与环境承载力在一定意义和程度上处于相对平衡和

巩固性和开发新市场;吸引了“自我中心型”游

合理的阈值(即旅游地环境承载力合理值),游客接待量与

客;居民充分了解旅游业的重要性

旅游地经济发展达到最佳平衡状态

游客人数达到顶点;达到容量限制;旅游地

此阶段旅游地的游客量达到顶点,其环境承载力已经出现

形象与环境相脱离;旅游地不再时兴;严重

严重超载(超过极限值),旅游地出现自然、社会、经济、文

停滞依赖于“回头客”;低客房出租率;所有权经 化等方面的严重问题。旅游地品牌和形象遭受严重影响,

常更换;向外围地区发展

旅游吸引力急剧下降,游客量急剧减少

客源市场在空间和数量上减少;对旅游业的

旅游地环境承载力的长期严重超载使得旅游地产生严重

投资开始撤出,当地投资可能取代撤走的外

的环境问题,旅游地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环境承载力阈

衰落来投资;旅游基础设施破旧,并可能被代以

值迅速下降,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目的地旅游业遭受严

其他用途 重打击

全新的吸引物取代了原有的吸引物,或开发

通过旅游吸引力根本性的变化从而再次吸引游客来到旅

复兴了新的自然资源

游地,旅游地吸引的游客类型、环境承载力阈值从发展历

程和趋势上再次呈现上述阶段特征并不断往复循环

作为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两个极其重要的研究因素,二者之间的这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类似于物理学上的耦合现象。耦合(coupling),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方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人们根据系统之间所产生的正、负效应来设计或控制系统耦合的过程。因此本文把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地生命周期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产生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现象定义为旅游地演化系统的耦合性。

通过图1本文对旅游地演化系统的耦合性做进一步的阐述。纵坐标正方向表示游客数量的增加,负方向表示旅游环境承载力阈值的增加,横坐标表示时间变化。在旅游地发展过程中,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分为六个阶段,并以游客数随时间的变化分为探索、参与、发展、巩固、停滞、衰落或复兴阶段。由于内在耦合性使得二者之间的发展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旅游地生命周期发展的每一阶段由于游客数量不断变化,都会对旅游地的相关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就存在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旅游环境承载力阈值,不同阶段的旅游环境承载力阈值反过来会影响旅游地的品牌和形象以及旅游吸引力从而影响旅游地的发展进程。由于二者都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围绕游客量和环境承载力合理阈值发展既是旅游地保持供求平衡,也是二者希望达到的终极目标,所以二者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在游客数量与环境承载力合理阈值这一平衡点相互交汇(注:由于二者是整合在一个旅游地演化系统关系图中,并且由于坐标方向的不同而导致二者在达到合理的游客数量与环境承载力合理阈值点交汇)。正如图1所示,在旅游地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二者成为一对互为影响、互为依存、互为对应关系并耦合在一个旅游地演化系统中的重要因素,并围绕游客数量与环境承载力合理阈值这一平衡点上下振动的形式存在于旅游地演化系统中(上下存在着能够承受的波动区域)。

图1 旅游地生命周期与环境承载力曲线关系图

2.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周期性

但凡经济活动必然会沿着其发展的总体趋势出现经济活动的上下波动,且呈现周期性变动的特征,我们称之为经济周期。旅游业发展过程也必然服从于市场发展“周期性”这一客观规律。匡林(2000)也在其论文《中国旅游业周期波动分析》中分析了旅游业具有周期性规律的原因:[4]

其一,旅游业是一个经济产业,经济波动是任何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常态,旅游业概莫能外。其二,旅游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度,相关产业出现周期波动也会周期性地影响旅游市场,使旅游业呈周期波动之势。其三,大多数旅游需求尤其商务旅游需求,是一种明显的经济导向型需求,经济繁荣与这种旅游需求兴衰存在着水涨船高的关系,需求的周期性最终也会引起旅游业的周期性。其四,旅游业具有开放性,各国旅游市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而使得旅游业的周期波动具有地域传递性、跨区域甚至跨国家传递。

作为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载体的旅游地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最为直接地承受着旅游业周期性特征的反馈和影响,使其发展过程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这也可以从经济学中的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即生产和消费二要素进行旅游地发展周期性的深入分析。

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是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的矛盾,当生产不能完全满足消费需求时,经济就呈现发展状;当生产过量满足消费需求时,经济便呈现缓慢发展或停止发展状,当这种过量满足出现在某一段时期内,就造成某一段时期的发展滞缓。

从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中可以看出对旅游地的不同阶段划分实际上正是基于旅游市场生产与消费关系变化的过程。从初始阶段伴随着少量游客(探险型)的需求,旅游地在几乎没有任何旅游供给的基础上开始了其生命周期的初始发展阶段;随着少数具有商品意识的当地居民开始为陆续到来的游客提供简单的食宿;随着旅游地知名度的逐步扩大,对旅游地的旅游产品需求也在快速增加,此时旅游产品凸现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这时旅游业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就业大大增加,旅游产品供给由于本地和外来大量投资的进入而快速增加,此阶段旅游需求与供给同步进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旅游地发展的下一阶段由于旅游地的快速发展,旅游产品供给追赶上了旅游需求,供求关系达到一种动态的、理想的平衡状态,游客量与旅游地经济收益处于最高水平,游客量同与之匹配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达到合理阈值。

但是繁荣阶段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由于游客量的进一步发展,超过了旅游地的承载极限,从而给旅游地带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旅游地拥挤不堪、环境污染严重、旅游质量下降等问题凸现,从而出现旅游需求下降,旅游地进入了衰退阶段。在旅游地衰退阶段初期,由于旅游需求的减少,相应的具有旅游投机行为的本地和外来投资方开始减少或撤出投资,旅游地经济开始迅速下滑,旅游产品供给也在逐步减少,旅游地失业增加;另一方面,旅游需求减少,旅游供给过剩,旅游产品价格下降,进而旅游企业利润减少,致使旅游企业的投资进一步减少,相应的,旅游收入亦不断地减少,最终会使旅游地经济发展跌落到萧条阶段,萧条(谷底)阶段是旅游地经济活动处于最低水平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存在着大量的失业,大批的旅游设施闲置,旅游企业亏损,甚至倒闭。同样的是,萧条时期也不可能无限期延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旅游地通过发掘原有旅游资源的潜力或开发新的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从而再次吸引游客的到来,旅游企业考虑增加投资,使就业开始增加,旅游产品供给逐渐扩大,使旅游地进入了复苏阶段。复苏阶段是指旅游地经济走出萧条阶段并转向上升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旅游供给与销售回涨,就业增加,旅游产品价格也有所提高,整个旅游地发展呈上升的势头。随着旅游需求、供给和就业继续扩大,旅游产品价格上升,整个旅游地又逐步走向繁荣阶段,旅游地发展步入了下一个循环过程。

如上分析,巴特勒生命周期理论与旅游地演化规律在发展过程中的特征和阶段是相吻合的,但二者本质上的不同在于巴特勒生命周期理论仅仅分析说明了旅游地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周期片断而已,而旅游地演化规律认为旅游地的发展是一种连续的、具有周期发展特性的过程,旅游地的衰落正是旅游地演化系统下一个发展周期的初始阶段。阎友兵(2001)在介绍C.Stansfield(1978)对大西洋城的发展历程的实证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5] 大西洋城是美国最早开发的海滨旅游地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前来度假游客的增加,它的客源市场由精英(elite)转向大众旅游者并伴随着它的衰落,上世纪20年代大西洋城又发展了赌博业,使得大西洋城赌博业声名鹊起并压倒了它作为一个普通的海滨旅游地的形象从而使其步入下一个发展周期。

四川省蒙山风景名胜区碧峰峡景区经营者在发展过程中也清醒地意识到旅游地和旅游产品发展的周期性特点,[6] 每每在一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推出另一个新产品,从开发初期以“野生动物园”为主导产品到积极筹备推出中国第二个大熊猫研究基地。同时准备以女娲文化对景区进行全面包装作为景区第三次高速增长项目。与此同时,又在积极论证开发地热资源的可行性。碧峰峡总是在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快速增长期的时候,推出新产品,树立新形象,使其景区进入新的一轮快速增长期,使整个景区能够保持“永续成熟期”,既有效地发挥了资源的效力,又保证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从上述理论和实际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旅游地环境承载力与生命周期是耦合并内嵌于旅游地演化系统当中的,同时二者的发展形式不应该也不仅仅是以一种片断的形式存在,二者所组成的旅游地演化系统在其发展过程中以二者交汇的合理游客量和环境承载力阈值为平衡点,围绕这个合理阈值平衡点(线)上下振荡,且呈现周期性发展的特点。

二、旅游地演化系统理论研究的深入思考

1.旅游地演化系统预测功能的实现

本文以游客量和环境承载力阈值作为研究线索,发现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地生命周期在旅游地演化系统中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在不同发展时期上存在相互对应的关系特征。二者是旅游地演化系统中重要的并具有耦合关系、随时间的发展具有动态性的系统因素,从预测功能的实现条件上看,旅游环境承载力和旅游地生命周期只有随着时间的变化才是动态的,单纯地从旅游环境承载力和旅游地生命周期这一个影响因子进行研究还不能很好地进行预测,在关注旅游地演化系统和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化和变化的基础上加入时间维度指标,引入旅游环境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速度这一概念及其计算公式,使得该研究方法具有动态性和预测性,以解决现今旅游环境承载力和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缺乏综合性、系统性、动态性和预警性的现实性问题,这也不失为一个新的理论研究和分析角度。(由于篇幅原因,上述内容将另文详述)。

在旅游地演化系统中增加了时间维度指标,不再局限于以往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单维(空间)研究以及旅游地生命周期仅以游客人数或者需求指标上去描述其生命发展状况,而是以时空二维为指标、二者的对应关系为参数,从而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旅游地演化状况并做出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决策,避免了原先各自的理论研究仅从系统外部因素和现象表现内在属性的问题,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该问题,把旅游地演进描述落实到持续发展力上。

2.旅游地演化系统的可持续目标的实现

自从巴特勒提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以来,许多学者和专家就对该理论提出众多的批评,部分学者认为该理论存在致命的逻辑漏洞。从经济学的角度和观点上来分析,旅游地复苏与衰落阶段的发展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实际上是下一个发展周期的开始阶段,是下一个旅游发展周期的运行轨迹,而旅游地演化系统的这一规律特征正是旅游地共同存在的、最本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原动力推动着旅游地朝着既定的道路前进。那如何通过调整控制旅游地演化系统的周期性,协调影响和制约系统发展的内外因素,使得旅游环境承载力和旅游地生命周期能够尽量围绕合理游客量和环境承载力阈值这一平衡点上下振动,避免振动幅度过大对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因此实现旅游地“永续成熟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则是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在追求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减少研究方法中指标设置和参数使用的主观性,试图在目前研究理论参数繁多、在实践中无法取得有效的规范性的前提下寻找一个可以代表旅游环境承载力和旅游地生命周期交汇平衡点的临界值似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以旅游地演化系统作为基础,控制一定的随外界条件调整而改变的波动阈值,不再以寻找虚无缥缈的交汇平衡点临界值,探讨某种利用状态在怎样的变化范围内则是可行的。

三、结语

旅游地演化系统由于其复杂性以及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演化系统时刻存在着各种随机的和不确定的因素。完全掌握全部信息不仅由于演化系统的复杂而变得不可能,同时,也因为获得信息需要成本而变得不可行。因此要对旅游地演化系统包含的众多变量和参量组成的高维时空进行研究,不仅在实际上行不通,而且其研究结果也很难检验。鉴于旅游地生命周期与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从研究对象到研究指标上具有耦合性,本文提出把旅游地演化系统投影到以二者为子系统耦合构成的低维空间来研究此问题,上述二者构成的低维变量和参量的子系统能够反映演化系统的本质特征并且支配整个旅游地的发展演化行为,从而探询出演化系统内在的一种核心动力机制。这种研究思路克服了原有二者单一理论研究出发点、范畴存在缩小化的致命缺陷和众多影响因素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所产生的巨大误差和研究成本过高等等问题,能够达到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同时二者的变化曲线作为旅游地演化发展的轨迹,都兼有时空特性,在综合二者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加入时间维度,引入旅游地演化系统随时间的变化产生的速度变化这一概念及其计算公式,以解决上述理论单一研究缺乏综合性、系统性、动态性和预测性的问题,这也不失为一个新的理论研究角度。

标签:;  ;  ;  ;  ;  

旅游目的地系统演化机制研究&基于两个系统的耦合分析_环境承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