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中医院外科 2246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中使用3D聚丙烯补片的临床价值,总结应用体会。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一2014年4月收治的56例疝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现根据术中采用补片类型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3D聚丙烯补片进行手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普通平片进行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血肿、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3.6%)较对照组(14.2%)明显偏低(P<0.05)。经过半年时间随访,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现复发病例。但是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出现慢性疼痛发生率分别为3.6%、25%,两组患者差异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中采用3D聚丙烯补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慢性疼痛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可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补片;应用体会
疝气也被称为小肠气,可以形成腹股沟疝、腰疝、脐疝等多种疾病,其中腹股沟疝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腹外疝之一[1]。腹股沟疝患者刚开始初期肿块相对较小,如果用手压或者平躺的情况下,肿块很快就会消失,但是随病情的不断发展,肿块也逐渐变大,对于患者的运动会有很大影响[2]。现阶段,临床主要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这种手术方式具有对患者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疼痛较轻、复发率低等优点,其临床疗效已经得到临床广大医师和患者的认可[3]。膨化聚四氟乙烯补片、聚丙烯补片等是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应用最多的材料,但是这些材料都不能被吸收。3D聚丙烯补片主要是经美国巴德公司近年来新研发生产的补片材料,舒展性良好,无需固定,可大大减小神经损伤风险[4]。我院近年来在无张力疝修补术中采用3D聚丙烯补片,结果均取得满意效果,本文现将我院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患者58例临床资料进行报道。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所有研究对象选取自2012年1月一2014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56例疝气患者,所有患者并未合并有严重的躯体疾病,并无手术禁忌症。现将56例患者根据术中采用补片治疗类型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8例;患者年龄最小21岁,最大79岁,平均(43.5±3.8)岁;直疝1例,斜疝27例。合并症:2例便秘,2例高血压,5例慢性支气管肺病。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9例;患者年龄最小22岁,最大80岁,平均(43.3±3.3)岁;直疝2例,斜疝26例。合并症:1例便秘,2例高血压,6例慢性支气管肺病。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合并症等)方面差异对比较小(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进行统计学分析。
1.2 手术治疗方法
本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处理,和传统手术方法一样,行一道大概长5cm的切口,依次将皮肤、皮下组织及腹外斜肌腱膜依次切开,但是在切开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生殖股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等,将精索完全游离出来,准确找到疝囊后,将其剥离到疝囊的颈部,直到可以观察到腹膜外脂肪。假如疝环相对较小,可以将疝囊直接翻到内环口,将其完全剥离后再回纳。如果疝囊体积较大,应迅速将疝囊切开,在切开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疝内容物,并且准确判断疝内容物是否具有活性,将坏死物切除。直疝患者应选择于海氏三角处将疝囊游离回纳,如果是较大直疝应该内翻缝合或者切断,使疝囊缩小。将疝囊颈部周围的腹横筋膜慢慢切开,使腹膜外的脂肪层充分露出,然后再钝性分离腹膜前间隙,建立一个10-13cm左右的腹膜前间隙,注意做好静脉及腹壁下动脉的保护措施,将内环口上精索朝着近端游离2-3cm左右,充分分离精索以及腹膜。
选择于精索下腹膜前间隙处,经内环口小心放置补片。观察组患者给予3D聚丙烯补片,只需要增加两针在内环口上端加以固定即可。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平片(普通平片加网塞),同时应在补片周围进行固定,一般需要增加6-9针。在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止血,同时应在术区逐层缝合。
1.3观察指标
手术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情况(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血肿、尿潴留等术后并发症情况。还应对患者进行6个月时间随访,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慢性疼痛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选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标准差(X±S)方式表示计量数据,并且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P <0.05代表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慢性疼痛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血肿、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3.6%)较对照组(14.2%)明显偏低(P<0.05)。经过半年时间随访,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现复发病例。但是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出现慢性疼痛发生率分别为3.6%、25%,两组患者差异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2。
3.讨 论
近年来,无张力疝修补术被广泛应用于疝气疾病临床治疗中,并且备受广大医师及患者的好评。吴肇治等[5]提出,相对于传统修补术而言,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和人的生理解剖结构更加贴近,手术操作简便,对患者的损伤相对较小,术后可较快恢复。传统修补术因为张力较大,术后并发率较高,而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应用补片,可避免干扰正常组织解剖结构,在修补之后可使周围组织失去张力,从而大大降低术后复发率,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帮助患者尽早康复,因此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作为疝气疾病治疗的首选方法[6]。
目前,应用于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补片具有很多种类,但是普通平片在舒展性方面相对较差,往往应用于手术治疗中需要固定,这样会大大增加手术难度,也很容易损伤潜在组织。而膨化聚四氟乙烯补片、聚丙烯补片、聚酯补片等几种常用的补片材料虽然具有耐高温、稳定性高、柔软性好、抗张强度高、不易老化、抗感染等优点,但是这些材料具有不可吸收性[7]。本组观察组患者采用3D聚丙烯补片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了10.6%,经术后随访并无复发病例,术后随访的慢性疼痛率也降低了21.4%。这一研究结果和申英末等[8]研究报道基本一致。3D聚丙烯补片属于三维立体结构造型,其外形设计和腹股沟区正常的生理解剖结构一样,因此这种补片的弧度基本上和腹股沟区的生理弧度相同,这样可大大减少神经组织损伤的风险,也可降低术后异物感及慢性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其次,申英末等研究报道[9],3D聚丙烯补片的舒展性良好,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可大大降低切口感染风险。
综上所述,无张力疝修补术中采用3D聚丙烯补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慢性疼痛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可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颂章.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20(9):564.
[2]夏炎,蒋博建,张彪,等.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附84例报告)[J].中国普外科杂志,2012,11:60.
[3]易秉强,陈杰,杨新庆,等.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嵌顿疝中的应用(附17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21(2):86—87.
[4]刘源丰,杨柳,刘宏方.不同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12(3):290.
[5]吴肇治.无张力疝修术— — 疝修术手术的新趋势[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21(2):65.
[6]印慨,郑成竹,毕建威,等.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嵌顿疝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15(6):903—905.
[7]申英末,陈杰,王振军,等.腹横筋膜的解剖和疝修补术的意义[J].实用外科杂志,2012,12:125.
[8]关山,肖 辉,崔志刚.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附121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21(2):82.
[9]舒强,徐恩多.疝修补材料的发展与新进展[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12,1(1):56-59.
论文作者:张孝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修补术论文; 发生率论文; 腹股沟论文; 聚丙烯论文; 手术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