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视剧批评方法的两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点论文,批评论文,电视剧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电视剧艺术学科的建设和电视剧艺术实践的发展对重新建构电视剧批评方法的呼声越 来越急迫。这几年电视理论界对方法的自觉意识逐渐强化,电视剧艺术研究的多元视野 正在形成,一些报刊杂志对电视剧的个案分析文章也显示出对方法的自觉运用,这是令 人可喜的现象。这标志着电视剧批评向艺术本体的趋近,以及电视剧艺术学科逐渐走向 成熟。在欣喜之余,我们也发现在对方法的认识和择用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直接影 响了电视剧批评的健康发展。下面就这方面的一些问题谈两点粗浅的看法。
电视剧批评方法的有效性
方法的价值在于它是主体对客体认识的中介,是人们认识客体本质必不可少的环节。 方法的如何选择直接关系到对对象认识的程度,甚至对对象认识的正确与否。上世纪80 年代中期,我们曾经历过“方法论年”的热潮,当时这主要反应在文学理论界。在电视 理论界,电视剧批评方法的自觉是最近几年的事。文学理论界曾对外来方法有过盲目追 捧和套用时期,经过一段时期的冷却,文学理论研究中方法的运用并没有全面开花,经 过实践的筛选,一些方法生存下来,成为研究中的有效工具,而另一些方法则被束之高 阁或只有较窄的立足地。比照国内文学理论的经验,电视剧批评方法改进就有必要注意 新方法的有效性问题。
拿文本分析方法来说,这一方法的运用对过去研究方法的单一性和曾经盛行的庸俗社 会学的评论做法是一种纠偏。但对文本分析的认识不能简单化。文本分析的最大功绩在 于它对研究方向的开创意义,它本身还涵盖着许多具体的方法,比如结构主义叙事分析 方法、解构主义分析方法、精神分析方法等等。对这些方法我们要具体分析,对它们的 实践效用要做出自己的判断。法国学者Jacques Aumont & Michel Marie在谈到电影分 析方法时说,影片的文本分析从不曾存在过,原因有:它对传统叙事电影的分析有用, 而不适于研究试验电影;助长研究者为剖析而剖析的热情;过分忽视研究影片的语境( 制片过程与观众反应等背景);具有将影片减约成系统框架的危险。他们的话虽然有些 极端,但确实反映出文本分析中存在的一些偏颇。法国罗兰·巴特的结构主义叙事学的 著作非常艰涩,许多学者读起来感到非常头痛。巴特把语言学的句法结构同作品的叙事 结构联系起来,从功能、行动、叙述三个层面对作品展开逻辑分析,这一方法对作品的 序列功能的分析有独到之处,对主题分析的困境有所突破,但也不无烦琐之嫌。运用此 种方法对影视作品分析的文章比较有限,且效用不十分明显。
电视剧艺术的实践是一个动态过程,既存在着类别差异,也存在着时代差异和文化差 异。有些方法的适用范围较宽,有些则较窄。在分析不同的文本时,研究者应采取审慎 的态度。北京广播学院曾庆瑞教授在《电视剧艺术研究方法论纲》的《绪论》中指出: “电视剧艺术研究方法的选择,要避免盲目性,……在我们掌握了一种方法的层次、功 能、适应度的情况下,选择的标准只能是:主观上符合我们研究电视剧艺术的目的性, 客观上符合电视剧艺术这一对象的适应性。”他的观点指出了我们在选择方法时的一个 重要原则。比如说,当我们面对历史剧、警匪剧、家庭伦理剧等不同类型的文本时,我 们择定的研究方法就需要有较明确的针对性。历史剧是电视剧艺术中的一个大的类别,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是分析此类剧目稳定的话题,大凡成功的历史剧无不在这种 关系的处理上达到了恰切的程度,因而历史与美学相结合的方法显得较为通行。但这不 是绝对的,优秀历史剧的突破还表现在一种独特风格的形成,如诗化风格、悲剧风格等 ,由风格论导入研究也不失为适合的方法。比如《长征》的史诗风格研究、《大明宫词 》的对白语言风格研究。警匪剧是传统类型剧,好的警匪剧常常是处于套式的遵守与突 破之间。但不管形式如何变化,最终结局肯定是正义战胜邪恶,恶徒得到制裁。这类剧 目的收视效果主要定位在通过情境的惊险刺激达到强化受众的道德感和情感宣泄,因而 情节论和心理分析是经常采用的方法。同是家庭伦理剧,美国的《豪门恩怨》和我国的 《四世同堂》所反映的伦理文化背景就有质的差异,由此产生的家族的恩怨情仇就有不 同的走向和样态,文化研究的方法对解读两者的不同就比较有力。
电视剧批评方法的本土化
国家和民族的不同,造就的艺术样态也不同,连带着研究艺术的方法也有不小的差异 。西方艺术有古希腊的数理基础,这与西方艺术讲求规整性有渊源关系。比如西方的园 林大都呈几何造型,这与东方园林的曲致变换的追求大异其趣。中国人崇尚自然,儒家 的道德伦理提倡人格的内敛,这些与中国艺术不事雕琢、偏好含蓄有着内在的联系。西 方绘画讲求解剖学基础,注重透视关系,国画以神似为最高品格。东西方艺术追求的不 同,造成了国人善于以经验的方法评介艺术,西方人偏重逻辑分析的方法。
方法有自己的历史和传统,它与方法使用者所属的民族形成了对应关系,因此方法本 身也是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的一部分。民族文化心理在文化结构中是变化相对缓慢的层 次,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的时候,民族文化心理的基因会产生本能的排异反应。在方法 的运用上,传统研究方法有较强生存力这一现象就包含着民族学和文化学方面的原因。 现时中西文化交流的频繁使得方法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西文艺美学方法论呈现出 交融的现象。即使如此,像其它文化形式一样,方法的引进也存在着本土化的问题,生 吞和照搬会有悖于国人的接受心理。从国内这几年的艺术批评实践看,有效用、有生命 力的批评在话语和表述方式上仍然具备着民族特色。比如对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 个案分析的一组文章(载<当代电影>2002年第6期),对新生代导演蒋钦民的影片《天上 的恋人》、路学长的影片《卡拉是条狗》、娄烨的影片《紫蝴蝶》的个案分析文章(分 载于<当代电影>2003年第1、3、5期)都是走文本分析的路子,但使用的是个性化的语言 ,不照搬概念,读起来易于接受。
悟觉思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比较突出,西方文化中也有悟觉思维,但比较来说我们更 为发达。这种思维操作起来比较方便,从某种角度来说它更契合艺术难以言说的特性, 缺点是随意性较大,体系性不明显,对学科形态的构成不够有力。在受众分析上、在电 视剧艺术与文化形态及其它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上,传统思维方法就显示出局限性,这 就决定了我们在建设电视剧艺术学科时必须引进科学的方法来弥补我们的不足。科学方 法必须是经过历史的检验、有自然科学和工业文明基础的方法,同时还得具备易于接受 的特点。比如系统论,它是上世纪40年代由奥地利生物学家冯·贝塔朗菲提出的,他是 在长期的科学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这一观点。同时,这一思想不是他的独创,而 是有长久的历史渊源关系。我国的《周易》思想、道家思想,古希腊哲学都蕴含着朴素 的系统观点。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表现出丰富的系 统思想。马克思被美国学者麦奎里·安吉贝、波兰学者希通卡都称为现代系统思想的“ 先声”和“始祖”。系统论有如此的基础,它自提出以来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科学方法 。有传统文化的熏染,有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思想界的指导地位,系统论方法在我国科学 研究中已进入了自觉运用的阶段。再如心理分析方法、数理统计方法,前者有临床和仪 器辅助的基础,后者有概率论的支撑,在电视剧艺术研究中采用这些方法可以弥补传统 方法确定性差的不足,增强研究成果的说服力。这些研究方法内含的科学成分比较明显 ,使用者易于看到,因而这些方法容易普及。
科学方法的引进开创了我国艺术研究的多样化格局,电视剧艺术研究处于方法多元化 的时代,这有助于形成学科建设的多维视野。但我们也应注意到西方过分重视工具理性 带来的负面效果。艺术毕竟是人的活脱生命的创造物,具有难以言传的奥妙,它又具有 人学的特征,这就决定了工具理性不可能解决艺术的全部问题,它必须与价值理性结合 起来,共同担当艺术研究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