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班异常儿童教学效果的随访研究_工作选择论文

幼儿班异常儿童教学效果的随访研究_工作选择论文

少儿班超常儿童教学效果的追踪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少儿论文,教学效果论文,儿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B849;G305

1985年经上级批准,北京八中、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北京市教科所联合在北京八中创办超常教育实验班,简称“少儿班”。目的是为达到高智的儿童提供相应的学业内容,实验安排为每两年征收一个教学班,学生在三十名左右,直至2003年已招收10个实验班。少儿班招收年龄在十岁左右,文化程度达到小学四年级水平的智力超常学生,要求入选学生在四年时间内完成共八年的学业,达到优秀高中毕业生水平。

长年的研究与实践,八中少儿班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鉴别培养智力超常儿童的理论和方法,并形成了适合超常儿童发展的教学工作体系,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操作层面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任何一种教学对于接受教育者来说都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对于超常儿童的教学效果也不能只从高考分数、学业状态方面考虑。教育心理学理论提醒我们,对于高等智力儿童的特殊教育,仅仅通过任课老师的成绩观察,不一定表达其本质的情况。为此,2002年起,我们与西城区教委合作(课题编号CAAF116),深入进行一项对超长儿童发展的追踪研究,研究工作由八中校方担任,重点是对已经毕业的少儿班学生做采访调查,力求详细了解少儿班学生对自身学业经历的切身感受,得到接受超常教育者明确、直接的“反馈”信息。这些材料直接准确,有较高的效度,能够为我们今后如何发展和怎样发展超常儿童教学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帮助。

1 少儿班教学理论与操作

超常儿童当然是智力上优越的儿童,这就涉及当今非常敏感的智慧理论。西方学者这方面显得众说纷纭,若将它们分类,大致可分四个流派:(1)认知发展理论(Cognitive-development Theory);(2)信息加工理论(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3)学习理论(Learning Theory);(4)原因素理论(Meta-factor Theory)[1]。由于学者观测角度不同,形成各异的智慧理论是可以理解的。根据孩子不同的智慧,提供不同的教育,是我国传统的因材施教思想,对于超常儿童课程设置,我国教育界人士逐渐形成了相同的观点,认为这样的教学课程应该是多方面的:有知识的,有身体技能的,还包括生活经验、人际交往等等。对于超常儿童的学习环境,不能囿于知识体系,也不能限于各学科静态的集合,而要体现在动态的学习过程。这是一个更方便的学习环境,各门学科融会贯通,纵与横双向发展,从单科知识向综合学科和边缘学科演进。少儿班的课程设置正是如此,其教学原则体现在:(1)提供丰富的知识,鼓励高智能学生高层次认知能力的发展。(2)安排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孩子的学习过程灵活多样。(3)通过集体或社会参与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意识,提高心理素质。[2]

八中少儿班的教学模式,借鉴了国内外有关创造性教学理论构思。任课老师领会这样的教学意识,超常学生的能力也包括不同程度的创造性,而学生的创造性通过学业培养是能够得到提高的。[3] 所以,各科老师在教学中不是沉浸于单独“讲授”,而是注重于多方的“开发”。学生往往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散(divergent)思维与辐合(convergent)思维的结合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式,创造性产品就是这种结合的产物。这种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最大特点,就是鼓励学生形成强烈成就动机和表现自己的个性。

少儿班老师在讲授知识时,可以大胆使用发散性思维和辐合性思维的意识,把人的创造性与人的解决问题能力完全联系起来,并产生一整套在视觉上、数字上、语言上或行为上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提供学生方便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学效果被世界教育心理学者认为是“把创造力与智力沟通,并真正进入教学实践。”总体说来,创造性教学模式并不神秘,是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创造动机,发挥学生创造性潜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成果并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的教学活动。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教学模式,国内外有多种创造性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借鉴这样的教学意识,达到超常儿童教育的实际目标。

必须看到,在少儿班管理方面,学校使用“老师、学生与家长”三方面密切联系的辅导形式。在学校学习期间,老师的角色不仅仅是讲授知识,还要观察学生的学习变化、情绪反映和行为操作,及时与学生或学生家长沟通。由于超常儿童思维丰富,注意广博和情绪敏感,让少儿班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在“照顾孩子”方面付出很多,这主要表现在:(1)熟识学生,获得学生信任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2)收集整理正在就读和已经毕业学生的学科成绩和有关资料;(3)与家长联系,提供教学辅导方面的建议;(4)及时学生单独交谈,提供道德、情绪、心态等方面辅导。

2 调查工作内容与安排

直到2002年,八中少儿班已有七个班学生毕业,他们大约二百人;出于年龄差异和学科不同,接受高等教育情况广泛多样。其中少数大龄学生已经完成了高等教育学习,开始参与社会实际工作,而大多数学生正在国内或国外大学攻读不同学位。为了探讨超常教育的本质效果,我们对已毕业的学生作了一次广泛的采访调查,目的是了解超常儿童对自身所经历的特殊学业的心理感受。特别是留学归来或正在留学的少儿班成员,他们的切身经历往往对我们的教学给出敏感的意见,为此学校提供了较大的物力投资,并付出了许多的劳动操作,让教师深入到已毕业的学生身边,听取他们的想法。接受采访调查的学生总共为142人,年龄范围17—29岁,占所有已经少儿班毕业学生的70%。

这项采访调查内容多样,主要由毕业生叙述经历在少儿班四年特殊教育的切身感受和对现实生活的实际影响,让他们指出这种教学显现的利弊,尽可能提出一些新的教学意见。同时请毕业学生完成一张《毕业生调查问卷》,力求以教育与心理统计的方法总结少儿班教学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意义。本文主要介绍调查问卷上可数量化的结果(原问卷见附件),为我们在少儿班教学效果的分析提供可靠帮助。

3 调查结果

《毕业生调查问卷》第一部分了解少儿班四年学制的看法。是了解学生对于少儿班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的切身体会。这里给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您认为少儿班学制几年合适?”并列出“3年、4年、5年、6年”几种选择。结果82%受试选择4年,11%受试选择5年,5%受试选择3年,2%受试选择6年,描述统计见表1

表1:少儿班学生对于学制选择的描述统计*

 最小值(Min) 最大值(Man) 平均数(Mean) 标准差(SD)

学年时间安排

3

6

4.080.21

*接受调查的毕业学生共142名。

这样的结果在意料之中,绝大多数毕业生同意4年制少儿特殊教育;从采访叙述的材料可以看出,个别学生倾向延长教学时间是由于他们进入少儿班初期没有马上适应新的学校学习环境。

《毕业生调查问卷》的第二个方面是了解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感觉。其中问及“你对少儿班各科教学的满意程度如何?”并列出十二门少儿班的必修课程项目,设置的四种选择为“A很满意(计2分)、B满意(计1分)、C一般(0分)、D很不满意(计-1分)”,要求学生对各门课程做出自己满意与否的回答。下面的表2,是130位毕业学生对这十二门课程满意程度的回答。

表2:少儿班学生对各门课程满意程度的回答*

课程项目 最小值(Min) 最大值(Max) 平均数(Mean) 标准差(SD) 标准误(SE)

体育课

  0

2  1.721 0.641

  0.162

数学课

  1

2  1.831 0.461

  0.226

物理课

  1

2  1.633 0.461

  0.208

化学课

  0

2  1.811 0.533

  0.143

生物课

  0

2  1.470 0.418

  0.225

英语课

  1

2  1.661 0.488

  0.134

语文课

  -1  2  1.336 0.778

  0.211

音乐课

  -1  2  0.425 0.843

  0.173

历史课

  -1  2  0.358 0.794

  0.206

美术课

  -1  1  0.333 0.684

  0.157

地理课

  -1  2  0.939 0.727

  0.243

政治课

  -1  2 -0.101 0.793

  0.281

*接受调查的学生共123名。

表2.的课程项目栏是按照所调查学生的满意程度安排各门课程依此排序,其结果是体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语文、音乐、历史、美术、地理、政治。由此可以看出,除了体育课,少儿班学生对理科教学课程的感受明显积极,这主要原因是他们较早具备文理分科意识,自身倾心于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

对于少儿班的教学,综合理科和自然体育课被看作是已有的特征课,加强人文学科教学是学校的教学安排。对于这三门课程的设置请毕业学生做自己看法,其百分比结果如下。

1.少儿班开设综合理科,你认为:

(86%)A:有必要,但未开好

(14%)B:有必要,开设的也还可以

(0)C:没有必要开,课也没有意思

(0)D:没必要开,课还有意思

2.少儿班开设自然体育课,你认为:

(100%)A:很有必要,课程也好

(0)B:有必要,开的不够好

(0)C:没有必要开,课也没有意思

(0)D:没必要开,课还有意思

3.对少儿班应该加强人文学科的教学,你认为:

(78%)A:对,赞成

(12%)B:不赞成

(11%)C:无所谓

上述结果说明,少儿班学生对增设综合理科和自然体育课程的态度是乐观的。特别是自然体育课程,所有的毕业学生做了“满意”选择,这也让我们看出,已毕业少儿班学生仍然对学童时代自然体育课程具备赞美之情和怀念之心。

《毕业生调查问卷》的第三部分是考查学生关于“学校管理”的态度,目的是让学生对八中少儿班的特殊教育各方面管理操作给予评估,以待我们进一步调整改进。对于问卷上八个问题,给出了ABC不同看法,应该说A的选择是“完全赞同”的态度,其他选择是“提出意见”的观点。请被采访的142名毕业学生给出自己的选择,结果百分比如下表3。

表3.少儿班学生对学校管理的看法(%)*

内容

  选择A 选择B 选择C

日常管理  78.2  18.1  3.7

无步考制度 64.2  24.9  10.9

无分流制度 73.7  22.8  3.5

思想工作  65.2  24.6  10.2

心理健康  81.2  10.4  8.4

自学能力  80.1  10.1  9.8

抗挫折能力 75.1  10.1  14.8

交往能力  61.1  33.1  5.8

*总人数为142。

表3的结果并不出乎意料,有的学生在心理辅导、人际交往和思想工作几方面有着更多的向往和要求。与他们的个别谈话让我们注意到少儿班学生创造性需求(creative needs)的主要内容:(1)明确的好奇心;(2)专注学科的要求;(3)接受挑战的需求;(4)与众不同,独立自我的要求等。

《毕业生调查问卷》的第四部分是了解少儿班毕业后的学生在高校或工作阶段的社会参与能力,以求得到少儿班教学对于高智力学生的切身意义。我们从学习、生活、交往和管理四个角度咨询少儿班学生进入大学后的自身适应状况,并列出不同阶段的三个范围和五种选择项目。

A很适应(计2分),B适应(计1分),C一般(计0分);D不适应(计-1),E很不适应(计-2)。

按照这样的计分方法,下面的表4给出了平均值和标准差结果,这里研究生期间和工作期间被试学生人数(N)较少,是因为被接受调查的对象大多数还没有进入工作生活。

表4:少儿班学生毕业后生活适应感受状况

大学组

 研究生组

 工作组

(N=73)

  (N=42)

  (N=31)

  M

SD

  M

SD

 M

SD

社会参与 0.98 0.70

1.12 0.92

1.51 0.61

人际关系 1.18 0.62

1.28 0.64

1.40 0.70

自我管理 1.42 0.89

1.59 1.21

1.70 0.54

注N:人数

M:平均数

SD:标准差

表4.的平均值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这样两点:(1)少儿班学生在生活各方面的适应感受是较强的,这在学习方面最为突出;(2)大学后期和研究生阶段的适应感受更佳,这可能与接受一段大学生活的实际经验有关。

4 结果分析

对于高智儿童采用加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的能力早日付诸实践,这种教学被西方学者称为“东方式教育”而得到赞美;与此同时,东西方许多跨文化教学研究结果对我们快速的教学效果都是肯定的[4]。国内外教育心理学者提出,若要达到高智教育的目标,加速学习应该是学生积极乐观、连续协调的教学。美国天才教育学者费尔德胡森(J.Feldhuson)曾明确指出,超常教育应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注意那些有较高才能但未加重视的学生[5]。从表1.关于短期学制时间的态度可以看出,让少儿班学生将初、高中全部课程教学在四年内完成,是高智学生完全可以接受的学业时间。表2.少儿班毕业学习对各门课程满意程度的回答,使我们能够推断,丰富快速的教学可以避免高智学生在正常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的现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能够达到他们对于知识的广泛兴趣和积极要求。

关于课程设置值得一提的是,少儿班学生非常喜欢特设的自然体育课,这与体育教师杜家良先生对少儿班自然体育课的安排是分不开的。[6]杜老师提出,体育运动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直接途径,通过参与运动,不仅使身体受到锻炼,也让意志品质得到提高。在与毕业学生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自然体育课的积极作用是令高智学生在丰富学习的同时能够与社会和自然相沟通,以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及完美个性。

依照现代教育学理论,对于高智学生课程编排的实质在于探讨如何以适当方式将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材料连续不断呈现在他们目前,并且达到两个相应的编排原则,即学科原则和心理原则。[7]中学少儿班教育也被看作为一种特殊教育,[8]若要考察我们的少儿班教学工作在学科原则和心理原则上的效果,少儿班毕业生对《毕业生调查问卷》第三部分关于“学校管理”的八个具体操作,表3列出了明确意见。这使我们相信,有70%~80%的被试对学校使用的特殊管理方法和教学体制是称赞的,也有一些毕业学生提出了参考意见,值得我们深入采纳。

通过与学生访谈,让我们更加了解学生的性格需求,因此给出的课程安排符合超常学生的动机要求。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通过提高学生创造性需求提高学生创造力,学校教育应提供富有激发性的学习环境。这样的环境强调提供合适的信息要素,引起学生进入乐观积极的创造性思考。

当今时代,教育学者更加关心快速教育对于高智儿童在社会参与上的实际作用,优异的智能水平和学生成绩并不一定保证个体在现实生活上的积极感受,从表4的结果显示,少儿班学生进入大学以后能够适应各方面的生活,这与高智学生出色的学生潜能有关,他们步入大学后的心态是主动乐观的。在与学生的个别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经历一段大学生活的少儿班毕业生在社会适应方面更为突出,由此看来,安排少儿班学生必要的社会参与工作也是必要的。

5 教学研究展望

我们对少儿班毕业生教学感受的追踪调查取得广泛细致的结果,与我们的实际经验相结合,为我们对超常学生特殊教学的学业设置提供了帮助。展望今后少儿班设计更良好的教育方式,让我们从采访问卷的可分析资料做出如下结论。

(1)少儿班超常教育的总体思路是研究学生身心特点,给出适合他们的教育、教学,以利他们继续发展。基于十几年的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我们得到了少儿班毕业学生的直接意见,为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安排提供了方便的信息。

(2)经过智能水平和学业成绩的筛选,进入少儿班的学生有能力和兴趣接受现行设置的高智教学课程内容,短期的学制设计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兴趣,并没有增添学生的学习负担。这也体现出快速、灵活的学习方法是超常学生的主要特点。

(3)对于少儿班安排的自然体育和综合理科均有各自的实际作用,这样的教学被学生普遍赞同,被看作是适合超常儿童身心的特征教学。毕业生在各科教学上的满意程度,是少儿班教学效果的反馈材料,为我们今后少儿班提高各科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4)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显示,经历特殊教育的少儿班学生,很方便地接受大学和研究生学习,他们在各种生活适应方面是主动乐观的。我们相信,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发了超常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学习适应方面尤为突出。

标签:;  ;  

幼儿班异常儿童教学效果的随访研究_工作选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