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县第二人民医院 湖南衡阳 430422
【摘 要】目的:研究老年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应用临床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到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心绞痛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干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评分,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绞痛患者应用临床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老年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临床护理干预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短暂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综合征,患者发病后一般难以治愈,因此需要长时间服用相关药物进行控制。由于老年人的身体各项技能正在不断下降,并且很多老年人均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因此其很容易出现心绞痛[1]。本研究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心理状态的影响价值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9月到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心绞痛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的年龄处于62~84岁,平均年龄(73.65 3.58)岁,患者的病程在1~12年,平均病程(5.92 1.35)年。试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的年龄处于61~85岁,平均年龄(73.82 3.96)岁,患者的病程在1~11年,平均病程(5.47 1.26)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其中主要是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对其进行用药指导,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干预等。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干预方式,其具体方法如下。
1.2.1基础护理
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了解,并对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指标进行测定并记录成档。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注射时,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方法进行,并且要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对注射速度和注射药物的温度进行控制,尽量保证注射动作柔和。同时,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要保持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获取患者的信任以提升其治疗依从性。患者治疗期间对其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密切关注,并在出现变化时及时与主治医师取得联系。
1.2.2生活指导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详细讲解良好生活习惯对治疗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中不仅要让患者禁烟酒,还要让患者尽量多摄入一些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的食物,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避免食用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同时,要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让患者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开展日常活动,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1.2.3运动训练
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还要让患者适当开展体育锻炼,其中主要是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多参与慢走、打太极和体操等运动。运动训练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并且要对每次运动的时间进行严格限制,确保患者能够耐受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运动强度。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评分,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其中心理状态评分采用SF-35健康量表完成,包含精神健康、情感职能和日常活力。满意度调查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量表完成,分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 )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试验组心理状态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心绞痛的发病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由于心绞痛发作时会导致患者疼痛难忍,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患者发病后必须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2]。根据临床上对老年心绞痛的研究,患者在发病后一般会感觉到明显的胸骨中上部压榨痛、重物压胸感、烧灼感、窒息感和紧缩感,并且胸痛会持续加重,每次发作后几分钟内达到高潮,并且可导致患者的双肩、腹部和下颌等受到影响[3]。
目前,临床上对老年心绞痛的治疗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一方面是控制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提高运作耐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是对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行限制,防止AMI和猝死[4]。由于老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低,并且其各项生命技能正在逐渐下降,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配合良好的护理。临床护理干预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方式,其主要是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在老年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干预时,主要是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密切关注,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健康指导、饮食指导和康复训练指导,从而让患者的冠脉供血得到有效改善,达到控制心绞痛的作用。
本研究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应用临床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进行分析,其中试验组经过护理后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牛萌,岳新丽,陈志民.临床护理干预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的干预价值探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6,01:123.
[2]阴瑞兰.护理干预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01:161-162.
[3]孙平.护理干预对老年心绞痛50例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04:127-128.
[4]陈琳琳,花宇.心理干预在老年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7:156.
论文作者:肖文利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7
标签:患者论文; 心绞痛论文; 老年论文; 心理论文; 状态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