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与社会结构:美国移民学业成绩差异的双重分析--以亚裔和拉美裔为例_移民论文

文化传承与社会结构:美国移民学业成绩差异的双重分析--以亚裔和拉美裔为例_移民论文

文化传承、社会结构:美国移民学习成绩差异化的二元分析——以亚裔、西班牙裔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裔论文,西班牙论文,为例论文,学习成绩论文,差异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通过各种法律保证移民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各族裔移民都可以公平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但事实是,随着美国教育民主化进程的加速并不意味着教育结果的均等,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各种族移民之间的学习成绩仍然存在很大差异,尤其以亚裔与西班牙裔两大族裔的差距尤为明显。前者的受教育程度在所有族裔中是最高的,例如,2009年,该族裔的大学及以上毕业生的比例达到了52.3%,尤其在世界一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28%的本科生为亚裔,斯坦福大学为25%,哈佛为19%,耶鲁大学则为17%;[1]与之相反,西班牙裔学生的辍学率最高,完成大学学业及以上的比例最低是13.2%,而其中最低的是墨西哥裔,比例仅为9.5%。[2]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界就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展开了热烈讨论,他们从经济、历史、文化、社会、语言、性别、家庭背景、社区环境以及学校条件等各个因素进行了研究,[3]本文从文化传承观和社会结构两个层面进行梳理与分析,尝试挖掘影响美国移民学习成绩差异化的深层次原因。

一、文化传承观对美国移民学习成绩差异的分析

(一)文化传承观的基本观点

文化传承观强调种族群体的特性、品质及行为模式等因素对移民学习成绩的影响。一种观点认为,这些特质是种族群体与生俱来的,不同种族群体自身所体现的一系列身份特征,包括文化价值观、实践能力、社会关系网络等等都是母国形成被移民几乎原封不动地移植到移居地,并一代代得以传承下去。而那些拥有高成就动机、勤奋、有韧性并对未来发展有明确定位的文化传统能够帮助个体获得成功。托马斯·索厄尔(Thomas Sowell)将这些文化特质称为“整个群体的价值观、技能和交往”等人力资本,种族群体在智商测验和学术成绩的不同反映出各群体间文化传统的本质区别,一些群体的文化不太适应东道国的价值、目标体系,其他的可能正好相反;另一种解释是,文化传承可以后天形成,即文化特性及与之相关的行为模式虽不是群体的内在特性,但是一旦从第一代得以传承,其后代与东道国的社会结构性条件相互作用,就会对社会流动产生独立的影响。奥斯卡·刘易斯(Oscar Lewis)在1996年就提出,不同群体的不同生活模式会限制或促进不同群体的社会流动,贫困家庭出身的儿童更容易被原来的生活条件同化,他们一旦适应了这种生活状态,就很难再去改变现状,且随之产生的宿命论会对社会主流文化产生抵制情绪与敌对心理。这种“缺失性”文化可能产生于区域隔离、社会排斥以及由贫困生活所造成的与主流社会相悖的价值观(包括对待金钱、工作、家庭生活、教育等方面的态度)。这或许可以解释黑人、西班牙甚至包括白人儿童在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中遭遇失败的原因,这种现象从根本上是文化复制的过程,弱势阶层的儿女传承其父母的底层文化后成为弱势阶层的可能性很大,反之亦然,即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二)文化传承观对移民学习成绩影响的具体表现

1.对待母语的态度差异

亚裔和西班牙裔移民子女更多的使用英语而非母语进行交流,但是由于对待母语的态度的不同,导致他们之间英语水平的差异。

西班牙裔移民对其母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虽然在2009年,48%的西班牙裔国外生移民(16-25岁)说英语,移民二代的比例达到98%,三代达到了97%。但是并不能说明西班牙裔移民青年放弃了西班牙语的学习。数据显示,约有9/10的年轻移民和4/5的移民二代经常使用西班牙语进行交流,2/5的移民三代有能力用西班牙文进行表达,30%的移民三代听的音乐至少有一半是用西班牙文演唱的。[4]除此之外,很多西班牙裔尤其是墨西哥裔移民家庭以说西班牙语为荣,有的人甚至根本不说或者根本不会说英文,这就导致了许多墨裔学生既缺少学习英语的兴趣,没有良好的可供学习的环境。

亚裔子女在对待母语的态度上明显不如西班牙裔积极。虽然亚裔在其聚集区内举办了很多双语学校,但是超过2/3的在美国出生的华裔和78%的韩裔在家里也只说英文,而在美国洛杉矶出生的墨西哥人中,这个数字只有28%。[5]另外,虽然许多亚裔民族语言学校开设语言课程来帮助学生获得外国语言学分,但是这些学生长大后,往往忘记了母语,以至于到了大学,只有少部分的中国、韩国裔学生掌握中文或韩文。由于对美国文化与教育包括英语的吸收和认同使得亚裔学生更容易融入美国社会和学校,他们相对优异的学习成绩的取得也就顺其自然了。

2.文化渊源与教育认知的巨大差异

从文化渊源看,西班牙裔的文化是西班牙-印第安文化遗产与天主教相结合的产物,这种文化不同于美国的“源于马丁·路德”新教文化,前者迷恋历史,后者正好相反。墨西哥裔企业家利昂内尔·索萨对其种族文化的界定是,西班牙裔人缺乏主动性、自立和抱负,尤其对教育不重视,认为贫穷是为了升天堂所必需的美德。数量众多的墨裔移民在美国许多地方都有聚集地,这些聚集地随着移民的不断涌入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经济、政治体系,保留了西班牙裔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对自己民族特性和文化的自信使他们非但不愿意融入到美国主流文化中去,反而以与美国文化的差异化为荣。对本族人的这种文化传统,第三代墨裔美国人亚历克斯·比拉如是说,南图森的墨西哥裔几乎没有一个人相信“教育加勤奋”是致富之路,旧的价值观造成了他们在教育和经济上进展缓慢,也使得墨裔迟迟不能融入美国社会。[6]这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解释了墨裔的学习成绩方面落后其他种族的原因。

那么西班牙裔如何看待教育的呢?2009年的统计结果表明,尽管他们高中学业完成率和大学入学率较低,但仍有超过89%的西班牙裔认为拥有大学教育对个人发展有必要,国外生西班牙裔青年比第二代或第三代移民更认同此观点。超过3/4的西班牙裔(16-25岁)的父母也认为孩子上大学非常重要。但奇怪的是,西班牙裔年轻人对教育价值的认知与他们自身对提升教育程度的期望并不相符。例如,大约只有48%的西班牙裔年轻人(18-25岁)提出他们希望得到大学学位,而与其同龄的其他移民的比例则为60%。以西班牙语为主要语言的超过41%的西班牙裔青年(18-25岁)认为自己没有继续学习的机会。对教育价值高度认识和自身完成大学合理预期差距的解释是迫于经济压力,因为近74%的青年人(16-25岁)认为他们之所以缩短其上学年限是他们需要养家糊口。也就是说,西班牙裔移民者似乎主要是囿于经济方面的原因才使他们被迫缩短自己受教育年限,即使他们看到大学教育对其人生的成功意义重大。但是,西班牙裔不仅在高中或大学,在初中或高中的学习成绩也比其他移民学生(白人和亚裔学生)的阅读和数学成绩差。[7]就此问题,有人试图从西班牙裔学生自身的文化信念中去找原因,即西班牙裔学生学习不如其他移民的学生刻苦,大概有38%人认为这是教育成绩存在差距的最主要原因,[8]即学生个性也是决定其学习成绩优劣的重要因素。当然,由于对本国语言和祖辈文化观、价值观的认同也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墨裔学生学习成绩的进一步提高。

亚裔的价值观正好与之相反。移民美国的亚裔凭借奋发图强的、吃苦耐劳的品质以及由此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得到美国社会的普遍关注,并被美国媒体称为“模范族裔”。亚裔,无论属于中产阶级或是工人阶级,都相信,教育不仅能够帮助自己变得富有或使家族获得荣誉,更是进入美国上流社会的重要手段。对他们来说,墨西哥裔所强调的学习成绩差、辍学率高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无法负担上学费用、自己需要持家等原因在这里是行不通的。一般而言,亚裔家庭无论经济条件多差,也会想办法让自己的子女受教育、受良好的教育。除此之外,亚裔还认为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与适应美国文化一样重要,成为“骄傲的美国人”和培养双语能力尤其是韩裔所强调的。事实上,亚裔父母让其子女学习母国语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理解母国的文化传统,这种观念同时也成为促进个人发展、实现个人目标的动力。这种教育认知、文化传承的理念比西班牙裔更加适应美国的文化,更加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能够取得较高的学习成绩也就不难理解了。

3.同辈群体间的相互影响

同辈群体的文化特性对个人参与教育活动的程度及其成绩的获得具有重要影响。由于父辈、祖父辈从事下层社会的工作,加上白人主流群体的歧视,很多美国出生的早期墨西哥移民子女加入了亚文化群体,以此来维护自己的价值观,那些新到来的墨西哥学生为了尽快获得群体认同,更是如此。如在1985年对加利福尼亚的菲德尔中学进行调查研究时发现,奇卡诺人作为当时最大的墨西哥群体,其中绝大部分是在美国出生的第二代或第三代移民学生,主要忠诚于群体内部,不接受学校的知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看不起学习成绩好的墨西哥学生,这种学生极易成为被称为“下等人”或帮派的成员,由其同辈群体传播的对亚文化观念的认同导致他们过早的厌学、留级并最终离开学校。[9]对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东南部的墨西哥裔聚集区的几个代表性家庭进行的三年调查研究,发现同辈群体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与学术成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他们对朋友关注和异性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学习的兴趣,有的甚至因此而怀孕、生子并最终导致辍学。[10]那些成绩好的墨西哥裔学生都是参加以英语为唯一授课语言的学校,其交往的同学也是跟他学习成绩一样好的那部分群体。

亚裔对其子女的教育比较严格,尤其是让其子女参加本民族的语言课程,接受与正式教育完全不同的家庭价值观、行为和道德准则以及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事实上,由于学业的压力,很多亚裔子女并不情愿去这种学校上课,但是,由于本族裔的同辈群体也在做相同的事情,这使得参加这种学习活动变得较为容易接受。由此可见,同辈群体对亚裔学生来说是起到了示范或模范作用,通过与同辈群体的交流,亚裔学生的压力得到了释放,对父母给安排的各种学习活动没有太多的抵触行为。

二、社会结构论对美国移民学习成绩差异的分析

(一)社会结构论的基本观点

持结构论观点的学者强调,在不断扩大的社会结构中,群体所处的社会阶层地位、种族分层系统、劳动力市场条件及其在东道国的居住模式等因素与个人的社会经济属性和种族社会结构一起共同界定了成功的含义,描述了地位获得的策略,并最终确定了某个群体获得成功的机会。根据这种理论,文化价值和行为模式只有在与更宽广的社会结构背景等因素相结合时才能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这种结构背景包括相对优势的社会阶层地位和在东道主国家较好发展的机遇。对亚裔来讲,由于不需要教育的工作领域都被设置了各种障碍,只有被迫选择教育这条能够促使其社会地位实现向上流动的唯一路径,这就是为何亚裔美国人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方面,并取得了如此巨大成功的原因。在本文中关于社会资本的部分更多从种族聚集地这个角度加以分析。

(二)社会结构论对移民学习成绩影响的具体表现

1.种族聚集地对移民学习成绩的影响

奥布(Ogbu)和他的伙伴认为,种族聚集区内包含适应社会文化而产生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形成具体的信念、理解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相关群体对社会的敌视态度采取一定的反应。[11]种族聚集地能够保护族群的文化传统,帮助族群建立荣誉感,即使面对歧视和排外的外在环境的压力下,也能帮助群体内成员调整好心态、增强自信,形成包括教育在内的一致观点与态度。种族聚集区是一把双刃剑,不同种族的居住区域往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一般来说,居住在次级劳动力分配区域的少数种族可能会进一步复制本区域内弱势地、向下地流动状态。

亚洲移民飞地:个人发展的助力器。亚裔聚集地能够提供给其族群以良好的居住、生活及学习环境。首先,提供良好地补充教育。除了国家公共机构举办的正式学校教育外,一些经济实力强大的亚裔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向本族裔子女提供课外活动项目,而许多亚裔父母也希望通过参与这些活动项目为子女搭建将来能够进入好学校的平台。亚裔聚集地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需求,成立不同的学校,包括儿童护理服务、比较昂贵的补习班、儿童早期发展中心等。这些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儿童学习母国与美国的文化,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成为“骄傲的美国人”。在民族语言学校设立的语言项目,不仅以保留本族裔原有的文化遗产为目的,同时也是为了帮助学生们在公立高中外国语言课程中或在SAT语言考试中获得高分。此外,种族聚集区还设有私立课外学习机构,这种机构的目的更强调学术而不是语言,主要针对移民成年人而设。他们的口号包括承诺“给你孩子最好的”、“让你孩子成为全面的超级明星”等等。概言之,隶属教会的种族语言学校、私立种族机构在亚裔聚集区所开展的补充教育,其内容强调学术性,并提供额外课程,尽管其形式、管理、课程目标不尽相同,但都是向儿童直接提供与正式教育相关的内容。不仅如此,他们还提供社会支持与控制、网络建设和社会资本构建等等。其次,非营利学校成为公立学校与家庭的连接点。非营利的民族——语言学校发挥移民家庭和美国学校的纽带作用,帮助移民父母,尤其是那些英文说得不是很好的父母了解和评估美国教育体制。通过这种机构,移民父母可以间接却有效的与正规学校保持联系,并能够很好地了解影响孩子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当然,过多的学习作业也会使移民父母与其子女产生代际冲突,一些赢利的机构也会增加他们的家庭负担。但是无论如何,由亚裔移民者支持的民族宗教、民族企业、民族媒介以及其他民族机构在提供与教育相关的有价值的信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扮演了重要角色。

西班牙裔聚集地:难以同化的堡垒。根据二元分割理论,许多少数族裔被限制在特定的贫困区域,在恶劣的条件下生活、工作。这种先天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的存在,或许可以解释某些少数民族处于被隔离状态的原因,以及在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发展方面所处的劣势地位。由于种族歧视及劳动力市场的不利处境,第一代墨西哥裔与其他的同处弱势地位的群体更有可能生活在被隔离的低收入的社区内,由于缺少足够的资金,底层阶级上升至中产阶级的机会几乎被剥夺,年轻人容易形成一种“对抗性观点”或“反社会文化”等亚文化,[12]这种亚文化成为阻碍他们获得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西班牙裔尤其是墨西哥的大量移民源源不断进入美国,高度集中于同一个地区,甚至是同一贫困地区,他们之间长期保持强有力的族群纽带,很多墨西哥裔认为他们没有必要同化到讲英语的生活主流中去,进入美国学校学习在许多人看来是无用的。

2.经济因素对移民学习成绩的影响

虽然美国给更多人提供了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但是这并不能保证他们教育获得成功。因为那些拥有良好的社会经济背景的家庭可以通过增加社会资本,如经济、政治及文化资源,通过选择高质量的学校和各种额外的课程学习活动来保证其子女教育的成功。而相比之下,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家庭因为缺乏相关优势条件,其子女教育成功的机率大大降低。

2009年美国国外出生的移民就业者有8.2%的人担任经营管理职务。这些人在不同的移民中所占的比例相差很大,墨西哥裔与中美洲的国外出生移民比例为最低,仅占3.7%,其他国外出生的移民比例达到11%。[13]调查显示,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移民家庭,即担任餐馆杂工、门房工友、苦力工之类职业者在移民家庭的比例,墨西哥裔是最高的,而且这个族裔创业者人数少,处于贫困状态需依靠救济为生的比例却非常高。由于教育水平低,很多人只能进入社会底层阶级,干最苦最累的活,拿最少的工资,这种现象在墨裔第二代表现的更明显。而且在美国出生的下几代的社会经济状况仍然让人担忧,其经济水平与非西班牙裔白人差距依然很大。[14]根据结构论的观点,社会经济地位影响着教育的各个方面,学习成绩受制于经济条件,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解释西班牙裔学生与亚裔学习成绩之间的差距扩大化的原因。

三、小结和思考

文化传统观和社会结构论分别从文化和社会结构两个维度分析了同等受教育条件下不同移民群体学习成绩差异显著的原因,比较详细的呈现了亚裔和西班牙裔尤其是墨西哥裔目前的教育、生存状态,当然,学生成绩的获得不是仅仅依靠文化传承、居住区域或是经济条件就能简单决定了的。

如果单从社会结构因素进行分析,很难解释在美国为何各个民族之间即使是同一民族之间不同群体生活的状态都不一样,包括亚裔聚集地也有很多贫民窟。与之相反,在一些西班牙裔的移民飞地,如在迈阿密,古巴人建立了飞地式城市,他们在其中建立自己的银行、企业和选民集团,控制了当地的经济和政治,而且许多西班牙裔的经济状况也有所好转;而且西班牙裔家庭对其子女的教育的认识也并不尽然是保守或是不重视的,尤其是出身中产阶级的家庭,他们本身非常强调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各移民间学习成绩差异化现象背后可能存在复杂因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其中既有文化传承的因素,又涉及社会结构对学生学习态度、习惯以及认知的影响,当然还包括美国各个州不同的移民教育政策等大环境的相互影响,只是这种影响的程度、发挥作用的比例无法具体量化罢了。

当然,除了经济原因、社会环境、同辈群体、文化价值冲突等影响外,其他因素包括学校课程的设置、活动内容、教师的授课方式、双语教学的语言风格等也会使得西班牙裔学生遭遇学习困难。对此类现象的存在或许可以从各族裔的遗传特质等方面找原因,会不会是他们先天的基因组合影响了他们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或渴求程度?亚裔是因为搭乘了遗传基因的便车才会获得如此高的教育成绩?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解释为何处境相似的亚裔学生即使有部分群体产生厌学或辍学的情况,但更多的是在这种逆境中奋起直追,最终实现了教育的成功。(当然,从社会心理这个角度看,一个群体一旦被贴上这种或那种标签,就为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也可能是由于西班牙裔以往学业失败给自己以心理暗示,认为自己在学习方面没有天分,并以此为借口逃避学习或力求通过其他方式在社会立足)。

值得关注的是,西班牙裔的受教育程度也许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低。这是因为,美国相关部门有关教育获得的统计数据包括了偷渡到美国的非法拉美移民,尤其是具有历史、地理优势的而使得偷渡相对更容易的墨西哥裔,这些非法移民本身就是国内生存状况较差的下层阶级,其教育水平低下也是必然的,这当然也就无形的拉大了西班牙裔与其他种族的教育程度。

标签:;  ;  ;  ;  ;  ;  ;  ;  ;  ;  ;  ;  ;  

文化传承与社会结构:美国移民学业成绩差异的双重分析--以亚裔和拉美裔为例_移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