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_历史论文

中国梦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_历史论文

中国梦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启示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梦的说法由来已久。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出自宋末诗人郑思肖(1241-1318)的诗《德祐二年岁旦二首》中的其一:“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这首诗表达的是一心梦想着要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这里讲的中国梦不是古人讲的中国梦,而是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伟大复兴的民族梦、人人共享的人民梦。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中国梦”

讨论中国梦,必须回溯中国人民尤其是先进分子在近现代以来救亡图存、追求民族振兴的抗争和奋斗的历史。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统治日益腐败和无能,祖国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蹂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梦想,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一次次抗争,但又一次次失败。

(一)洋务派自强求富梦

17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个经济发展和富庶程度曾经长期领先世界,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清帝国,突出暴露了其夜郎自大、闭关自守的腐朽、落后一面,因而深深震动了以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的天朝大国。他们不得不第一次面对“中国向何处去”这样一个关系亿万中国人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面对清朝封建统治摇摇欲坠的严峻形势,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洋务派提出了旨在维护和巩固清朝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所谓救亡图存方案。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等人希望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达到打败西方侵略者和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他们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办企业,建立新式武器装备的陆海军等,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二)农民阶级的天国梦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农民阶级对“中国向何处去”以及美好社会梦想问题作出的回答。太平天国运动最初提出建立一个千年太平天国的美好社会。1853年冬,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试图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后期,它还提出了《资政新篇》这一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义和团运动把救亡图存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集中打击外国教会侵略势力。虽然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最终失败了,但它们“震动了当时的中国和世界”,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都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1],也展现出了中国人民追求自身美好生活的愿望。

(三)维新派的改良梦

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维新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对甲午战争后“中国向何处去”的回答。戊戌变法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技术,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发展资本主义,使国家富强。但由于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封建统治集团内部顽固派的坚决反对,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变法失败的历史证明,企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来救亡图存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变法失败还证明:没有一个科学的未来,就无法引导人们为未来而奋斗。康有为自称在1884年就开始“演大同主义”,1885年就“手定大同之制,名曰《人类公理》”。1902年避居印度时,最后成书,1913年第一次在《不忍》杂志上公开发表。他的梦想就是桃花源一样的世界:“大同无邦国故无有军法之重律,无君主则无有犯上作乱之悖事,无夫妇则无有色欲之争,奸淫之防……无宗亲兄弟则无有望养、责善、争分之狱,无爵位则无有恃威、估力……佞谄之事,无私产则无有田宅、工商、产业之讼……”毛泽东同志指出:“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2]梁启超在1902年撰写了小说《新中国未来记》,构想了半个世纪后中国的景象:先于南方有一省独立,举国豪杰同心协助之,建设共和立宪完全之政府,与全球各国结平等之约,通商修好;数年之后,各省皆应之,群起独立,为共和政府者四五;复以诸豪杰之尽瘁,合为一联邦大共和国;东三省亦改为一立宪君主国,未几亦加入联邦;举国国民,戮力一心,从事于殖产兴业,文学之盛,国力之富,冠绝全球。

(四)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共和梦

孙中山等革命派放弃改良的幻想,广泛联合革命力量,发动多次武装起义,终于通过辛亥革命,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孙中山先生一直致力于未来中国的设计。1904年8月他在给美国人民的呼吁书中指出,中国人民一旦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开明的政府,中国就会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人民就会日渐富裕起来,这样一个中国是对世界有利的中国,“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普遍和平必将随中国的新生接踵而至,一个从来也梦想不到的宏伟场所,将要向文明世界的社会经济活动而敞开”。[3]不仅如此,他在1918年前后完成的《建国方略》中设想了未来中国现代化的概貌:第一,遍布全国的铁路网,由五大铁路系统、106条线路、总长77850英里(约48300公里)组成。在五大铁路系统中,以“西北”、“西南”、“中央”等三大系统为纵向主干,东向太平洋,通过海洋与世界相通,并直贯东西,旁及南北,面向北、西、南三面,通过陆路与亚欧非各国相连;“东北”、“东南”、“西北”(扩张)、高原等四大铁路系统,分布于东、南、西、北四角为横向辐射布局,并与三大主干系统联成一体,从而形成一个内连全国,外通全球的网张体系。第二,港口建设。他规划“于中国中部、北部、南部各建一大洋港口,如纽约港者”。孙中山认为,北方大港是“中国与世界交通运输之关键”,拟建筑“于直隶湾中”;东方大港应建在“杭州湾中乍浦正南之地”;南方大港位置“当然在广州”。第三,推动电力建设发展。1924年8月17日,孙中山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讲解其《三民主义》时告诉学生们,像扬子江上游夔峡的水力可以发生三千余万匹马力的电力,像这样大的电力,比现在各国所发生的电力都要大得多。对于其作用,孙中山指出,不但可以供给全国火车、电车和各种工厂之用,并且可以用来制造大宗的肥料。他说:“让这么大的电力来替代我们做工,那便是很大的生产,中国一定是可以变贫为富的。”

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辛亥革命的成果最终被封建军阀袁世凯篡夺。袁世凯死后,取而代之的是北洋军阀的统治。大大小小的封建军阀之间连年混战,贻害国家,为害人民。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实践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西方梦”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4]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要实现中国人民富强文明的梦想,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因为,“无论是当时的国民党,还是其他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政治派别,都没有也不可能找到国家和民族的出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给人民指出了中国的出路在于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并进而转入社会主义”[5]。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党和人民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就不断探索未来中国的前途和命运。1938年7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接见世界学联代表团时发表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民主国家”。在这个国家中,“有一个独立的民主的政府,有一个代表人民的国会,有一个适合人民的宪法”;“经济是向上发展的,农业、工业、商业都大大发展”;“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的完全自由,各种优秀人物的天才都能发展”;等等。毛泽东同志强调:“这就是中国的现代国家,中国很需要这样一个国家。有了这样一个国家,中国就离开了半殖民地与半封建的地位,变成了自由平等的国家,离开了旧中国,变成了新中国。”[6]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把旧中国变成了新中国。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梦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梦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

(一)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中国梦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度面临“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也面临着中国要实现什么梦想的问题。

使中国富强起来,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梦想。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前夕,毛泽东同志曾为党的八大开幕词写过一个稿子,其中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两步走的构想:第一步,用3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实现初步工业化;第二步,再用几十年的时间接近或赶上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他认为:“到那时,即到1967年第三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工业产值将占百分之六十几,农业产值将占百分之三十几,这样我国就可以说基本上有了现代工业了,就可以说初步地工业化了。但我国是一个具有六亿人口的国家,到第三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按照每年增加1200万人计算,那时候有七亿几千万人口,按照每人占有各项主要工业产品的数量来说,我国要进一步工业化,要接近或赶上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那就需要几十年才有可能。”[7]1957年3月,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花了几十年时间改变中国的政治面貌,要大体改变经济面貌,也要有几十年的时间。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大概要100年的时间。他提出:这个世纪,上半个世纪搞革命,下半个世纪搞建设;现在的中心任务是建设;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用100年的时间把中国建设好。由于缺少经验,先是以苏联为师,“拜他们作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8]。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同志在初步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总体来看,在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后的十年,我们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许多重要经验。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在这个时期奠定的。这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

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梦想。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党的八大期间还曾说过:中国是一个大国,它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是它对人类的贡献是不符合它的比重的。1956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八大期间对前南斯拉夫客人说:“要使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需要五十到一百年的时光。”[9]1956年11月,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正式提出了“中国梦”:“再过四五十年,就是2001年,进入到21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加要大变。中国将变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这一想法,毛泽东同志可谓是一生念念不忘。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不断变成现实。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蕴含的中国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着一系列中国未来景象,这些景象就构成中国梦的核心内容:

实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到20世纪末实现小康社会。1979年12月6日和1984年3月25日,邓小平同志先后会见了日本两位首相大平正芳和中曾根康弘。大平正芳在和邓小平见面时,就问邓小平同志:“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整个现代化的蓝图是如何构思的?”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10]“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11]如何实现小康目标?邓小平同志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984年,他说:“我们确定了一个政治目标:到本世纪末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达到八百美元……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再发展三十年到五十年,力争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12]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构想,对“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作了明确的阐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一九八○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13]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发展就进入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也就是要用50年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把几代中国人坚持不懈地追求的中国梦完全变为现实。为实现这一宏伟的战略目标,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他指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14]

科学发展观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基本取向。党的十七大报告描绘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时的美好前景,指出到2020年,“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中国梦演进的几点启示

中国梦的演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中国梦是伟大复兴的民族梦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讲话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献出了自己的一切。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在110年前呼唤道:“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再扫荡于涉尔主权之外来恶魔,尔国历史之污点可洗”,建立自由独立的中华共和国,“尔相国之名誉飞扬,尔之独立旗已高标于云霄,尔之自由钟已哄哄于禹城,尔之独立厅已雄镇于中央,尔之纪念碑已高耸于高风”。110年后的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从来没有离伟大复兴的距离这样近。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离开了这条道路,离复兴之梦就会越来越遥远。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问题专家蒂姆·萨默斯在2013年4月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讲:“中国已经走上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许多中国人显然怀有走自己的发展之路的强烈愿望,这是中国人民理所应当拥有的选择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总结近代中国一切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经验教训,深刻总结在中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深刻总结世界各国实现发展进步的历史启示,符合我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使中华民族再次以蓬勃创新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不是要恢复中华帝国的历史版图,更不是像有的国外政治家所言“亚洲很多中小国家很担忧中国可能想恢复昔日的帝国地位,他们担心可能再次沦为不得不向中国进贡的附庸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使中华文明中蕴含的创新精神在新的时代再次迸发。中华文明是一个注重创新的民族。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炎帝发明了农耕文明,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这是一种综合性的文明和文化形态,不是单一的文化形态:发明了农耕工具,这是生产工具的创新;发现了百草,这是医疗技术的创新;发明了琴瑟,这是生活方式的创新;发明了箭,这是军事技术的创新;发明了交易制度,这是交往方式的创新。他还发明了“刀耕火种”,这是生产方式的创新。16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约有300项,其中175项是中国人的发明。我们就是要把这种创新精神、创新局面再次发展起来。

(二)中国梦是繁荣昌盛的国家梦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了无数次侵略,使中国失去了独立自安全,国家陷入了主权危机。吴玉章在回忆甲午战争时曾说:“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强烈的民族屈辱感吞噬着国人的心灵,“每言及中东一役,愚父老莫不怆然泣下”。[15]1898年7月香港《辅仁文社社刊》刊发谢缵泰的漫画——《时局图》,它把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危机,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给人以“亡国灭种”的忧患意识。图中一个是熊(代表沙皇俄国),横霸无忌地侵占中国东三省;一个是斗牛犬(代表英国),以守住不放的姿态占长江一带;一个是肠(代表德国),以贪得无厌的形象占领山东;一个是青蛙(代表法国),有任意收揽的样子,占广东、广西、云南;一个是太阳(代表日本),他的光线射到福建;一个是鹰(代表美国),飞来分食中国领土。其旁题词曰:“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一百年来,面对种种磨难,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就把争取独立解放、国家富强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在当代,要实现国家富强,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规划了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目标时,始终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11月就指出:我们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16]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将我们的奋斗目标规定为“把我们国家逐步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江泽民同志也一直强调国家富强的战略目标。他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21世纪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〇〇〇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胡锦涛同志始终把国家富强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他在2009年10月7日考察北京工作时指出:“我们都希望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让我们一起继续来打拼!”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的把握趋势、抓住机遇、化解风险的理论特性使我们能够在国家富强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三)中国梦是百姓幸福的人民梦

2013年3月17日在全国两会闭幕式讲话中,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20世纪30年代,中国100多位各界人士共同做了一场“中国梦”。他们畅想着未来的中国。朱自清先生讲:“未来的中国是大众的中国,我相信。这不是少数人凭着大众的名字,是真的大众。”施蛰存先生说:“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却与每一个小百姓所梦想着的一样,完全一样!是一个太平的国家,富足,强盛。百姓们都舒服,说一句古话:‘熙熙然如登春台’。”“如登春台”的百姓生活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两大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和成熟定型成大事。第一大能力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五年来,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6.6万亿元增加到51.9万亿元,跃升到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获得了极大改善。第二大能力就是成熟定型成大事。我们的制度不断成熟定型,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逐步提升,比如我们的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既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人民幸福的基础。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梦的奋斗目标。

标签:;  ;  ;  ;  ;  ;  ;  ;  ;  ;  

中国梦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_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