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清点制度包括手术过程中使用的纱布,手术刀以及其他手术器械等的清点,记录和交接,标本管理制度主要是洗手护士医师共同核对,标明患者的准确性信息,要求各环节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和规范操作。还要对医疗器械、医疗环境等因素进行检查,务必尽可能消除手术室中潜藏的安全隐患。1.2.3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由手术室主管医师和护士长牵头,各科室小组长及部分医师医护人员共同组成风险管理小组,负责手术室风险管理,监督手术室风险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并对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评估手术室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定期进行工作总结和不断改进。手术室普及安全风险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以及风险隐患的敏感性,鼓励手术室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和汇报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将手术室安全风险扼杀在源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影响。1.2.4秉持“零缺陷”原则进行手术室管理:护士应该力求完美,避免工作时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因此手术室可以通过实时监控来确保护士的每一步工作都不会出差错,以免在手术中遗留下安全隐患,最终实现“零缺陷”的目标。2.讨论随着人们对医疗体制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和医疗体制争议越来越大,对医疗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手术室作为医院高风险科室,由于手术室护理不同于其他科室护理,所其护理工作内具有连续性,直接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手术室作为医院抢救危急症和实施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每日接诊的患者数量较多,护理工作任务繁琐,医疗差错发生率较高一旦某一环节引发差错事故,就会对患者造成危险,甚至造成死亡,这不仅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不良影响。也给医院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因此实施手术室风险管理对提高手术室医疗服务质量实、风险处置能力和患者满意度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发生风险事故时能从容应对,避免事态扩大。实施风险管理,首先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医护人员防风险以及处理风险事故的综合能力,以最大限度提高护士的责任感和风险意识,降低潜在风险。3.结论。手术室经常接待急诊、危症患者,而且在手术过程可发生诸多风险因素,是否正确排除这些危险因素,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意识在手术室管理中全程应用,使得护理质量得到改善,源头上遏制手术风险隐患,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临床意义可谓明显显著。参考文献。[1]黄小珊,祝研华,谢建,彭冬雪.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地方病杂志2014.29(SI):327。[2]王万叶.浅析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学论丛2014.12(07)139-140。[4]朱运添,谢丽香,叶秋讯.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学2013.20(04):127-128。
论文作者:古丽米热·木合塔尔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2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5
标签:手术室论文; 风险论文; 患者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手术论文; 意识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2月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