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方略探究论文_谢志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方略探究论文_谢志

广西北流市六靖镇镇南小学 广西 北流 537423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越活跃,对学生产生影响越大。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第一个重要阶段,他们所学的知识将会在未来的学习中发挥重大的作用。课堂的活跃程度将会对学生学习兴趣产生一定的影响,缺乏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因此,教师应当活跃课堂教学氛围,采取各种有效方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如今,我国经济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教育事业的进步,我国在教育方面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新课程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改原来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语文课堂变得越来越活跃,小学生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了。但是,我们应当注意的是,尽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所提高,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但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时间几乎都是语文教师在讲,学生有疑问也难以有机会提问;有的语文教师不能与时俱进,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学习氛围枯燥乏味,等等。因此,理性分析看待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认真研究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略,非常必要。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活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氛围,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小学语文课堂,然后在轻松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活跃小学语文课堂的具体方法如下。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有效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关键。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如给予学生以充分的表达机会,打破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引导小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分析、思考、总结等,在自主学习的作用下,对新知识、新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其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情境创设,不仅能够为语文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而且可吸引小学生注意力。最后,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质疑能力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学习《凡卡》时,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爷爷能否收到凡卡的信”、“如果爷爷收不到凡卡的信,凡卡会怎么做,命运如何?”等问题进行探究,既锻炼了小学生的思维,又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为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创造有利条件。

2.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以更好开展语文学习活动。首先,在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有目的地深入地学习语文知识内容。其次,指导小学生确立课堂学习目标、月度学习目标和学期学习目标,为小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再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遵循“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原则而学习,以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为高效语文奠定基础。最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分配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使学生从中认识到学习的价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背景下,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应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只有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发挥语文教学优势。首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针对小学生,选择趣味性浓厚的知识内容,在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激发其好奇心。在此基础上,为小学生设置具有挑战性和知识性较强的问题,与趣味性融为一体,可顺利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其次,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价值信息,并对学生加强教育。例如:在《谈读书》教学接近尾声时,教师应将教材内容中的最后一句话为学生呈现,使学生明确:年轻人做学问,只是为了洁净自身的心灵和收获人生钥匙,开启人生每一道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传授语文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对小学生人生哲学方面的培养。如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更具有效性。

4.形成师生情感互动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应注重情感表达,与学生形成情感方面的互动,既满足小学生的情感需要,又致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小学生在学习方面如若得到教师的认可,则能够实现情感向学习动力的内在转化,有利于促进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例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对同一段落的内涵可能有不同理解,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回答,不应给予正误判断,使小学生思维得到发散。其次,教师对学生应充满深情的期望,但并非较高的期望值,这样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小学生学习自信心,成为其不断进取的动力。第三,对学生要给予帮助和关爱,不断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亲和温暖的环境下学习。

三.结论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实现教学有效性,必须充分调动教师、教材、学生、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和交流,灵活地将各种有趣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柯树林.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J].学苑教育,2013,8:122.

[2]翟珊珊.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方略[J].课堂教学研究,2014,9:140.

[3]李梅.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华少年,2015.10:119.

作者简介:谢志,男,1975年生,本科学历,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北流市六靖镇镇南小学语文教师。

论文作者:谢志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方略探究论文_谢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